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名师导练课件(共20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名师导练课件(共20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6 10: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 成功着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词,随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品读课文,学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4.体会文章的雄壮气势和其中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考点链接【考点1】选取典型事件,挖掘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大小,不仅在新闻的思想性、鲜活性,更在于其事件是否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
【考点2】叙事完整,铺排有序的构思技巧
作者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工作人员的动作到飞行塔内的着舰指挥员与飞行员的连续对话,对整个试验过程作了完整的叙述。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考点3】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作者对关系到能否成功着舰的关键环节——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进行细致叙写。集中笔墨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读者最关注的环节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
【考点4】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特色
作者在叙写中将关键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作了准确描述,让读者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高深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了高科技的神秘面纱;而多处的比喻又使得文章极具感染力。名师导学1.背景解读
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当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后,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稿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描写海天环境,渲染宏观壮美的气氛渲染气氛,展示背景喜悦激动,热情歌颂名师导练—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jǐn bēng( )的神经。
(2)hào hàn( )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3)安全观察员yī sī bù gǒu( )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4)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 jīng jié lǜ( ),青丝变白发。紧绷浩瀚一丝不苟殚精竭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他们中的一些学员动作娴熟地拿起银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针、捻针时,在场的很多患者纷纷赞叹,并竖起了大拇指。
B. 驭者、爬犁、骏马配合默契,浑然一体,如一叶轻舟在北疆的林海雪原中驰骋遨游,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动人画卷,心灵在白雪皑皑中得到升华和净化……
C.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白手起家的,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
D. 他这种恶劣的行径已经使他一下子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D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世界杯比赛,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国女排的动人风采。(将“风采”改为“魅力”)
B. 北京市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在句尾加上“的要求”)
C.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将“和宣传媒体”中的“和”改为“等”)
D. 笔记本电脑显示了快捷、稳定、方便等特点而成为奥运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将“显示了”改为“因为”)
A4. 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仿句一:__________
仿句二:__________路边的那片竹林,可能是听了风儿开的玩笑,笑得弯曲了腰,摇摆在和煦的春风里。山上的那棵小树,可能是听了小鸟唱的歌曲,喜得张开了手,舞蹈在温柔的春光里。课内精读—整体感知5.阅读课文,简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4分)
__________
6.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__________
本文主标题和副标题结合使用。主标题“惊”一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鲜活的语言使得画面跃然纸上;而副标题则概述了本文的核心事件,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感染力,侧面表现了舰载机着舰的极大风险、重大意义,从而突出了主题。课内精读—阅读理解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②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③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④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⑤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⑥_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_”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⑦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⑧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⑨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7.简析文章开头导语部分的特点和作用。(3分)
__________
8.第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
导语截取现场场景,选取“海浪”“航空母舰”“艳红的八一军旗”等生动的现场画面,渲染了壮美的气氛,感染了读者。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9.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__________
(2)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__________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着舰比喻为“刀尖上的舞蹈”,既生动形象地写出此次试验的危险度之高,与上文呼应,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此次试验美好的期待和祝福。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课外延伸别了,“不列颠尼亚”
①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1997年6月30日下午英国的告别仪式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会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了历史陈迹。⑤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⑥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时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⑦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⑧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⑨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⑩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如何理解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4分)
__________
2.从记叙顺序上看,选文第④段属于插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
标题包含表层和深层两重含义。一方面,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插叙表明港督府是殖民统治的标志,随着香港的回归,中国人民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3.文章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
4.在这则新闻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与对历史的回顾是怎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5分)
__________这两处是环境描写,作用有:①“蒙蒙细雨”与“雨越下越大”前后呼应,结构严谨;②衬托殖民统治者的心情;③暗示雨过必将天晴,香港将会迎来灿烂的明天。对现实场景的描述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处对历史的回顾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比如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而写到眼前的英国降旗仪式,则联想到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历史的回顾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表达极大地扩展了新闻的容量,使现实的场景增加了历史纵深感,从而更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