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知识链接】
作家作品
1.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代表作《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二、文体常识
新闻
概念:又称消息。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
①真实性 ②及时性 ③简明性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描写。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正文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标题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引题或在后面加副题。导语部分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主体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消息的固定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知识复习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说说他们有何作用;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时间、地点(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人物、事件(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主旨归纳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结果,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作者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
写作特色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2、语言简洁,富有气势。
拓展延伸
请把你知道的通讯社的名称写出来。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并概括出来。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文章开头的小字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二、合作探究
1.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数之多(兵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攻势之利 战况
“横渡长江”——地点和事件结果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标题中的“百万大军”真的有百万吗?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30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全部渡过
西路军 35 九江(不含)-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渡过2/3
东路军 35 芜湖-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大部分已渡过
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后,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4.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
既交代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运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我军:
敌军:
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敌人士气低落,溃不成军的情形,并反衬出我军的神勇无敌。
课文小结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嘲笑了敌军的溃不成军、 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写作特色
详略得当、穿插议论(叙议结合)
作业
毛 泽 东
文体知识
概念: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 2.及时性 3. 简明性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
文体知识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表达方式
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作用
消息的
结构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
滕东中学语文教研组
*
作家作品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他们对长江防线苦心经营3个月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2日毛泽东写下了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
时代背景
识记字音
溃退 执行 魁首 鳌头
诞生 横渡 诸城 歼灭
签订 要塞 芜湖 督战
荻港 授予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kuì
zhí
zhū
áo
dàn
shòu yǔ
kuí
héng
jiān
qiān
sài
wú
dū
dí
dāng
cuī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英勇的人民的解放军……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这则新闻的要素
1949年4月20日
长江前线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突破阵地,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2、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简洁 、 醒目、概括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3、说说文章的导语部分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导语中“大约”一词说明了什么?
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的概括出来。
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大约”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的渡江战役及其成果,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渡江的时间、地点及结果,饱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作者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
1、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语言简洁,富有气势。
毛泽东
1、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并概括出来。
素,即时间、地
1、这篇新闻的六要素是什么?
人物:
时间:
地点:
原因: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
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
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
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经过与结果:
“电头”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文章开头的小字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
问题探讨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导语是什么?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人数之多(兵力)
(战线)之长
攻势之利
地点和事件结果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战况)
2.说说主体可以分几个层次?
具体描述
渡江战况
中路军:
首战告捷
西路军:
锐不可当
东路军:
英勇突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九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
21日夜 全部渡过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
22日22时 大部分已渡过
三路军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
作者按中路军、西路军、西路军的顺序叙述。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渡江顺利,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但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叙述完中路军的渡江情况后,紧接着叙述西路军的渡江战况,最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章达到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4.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彩的词语。
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
这则新闻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 ,嘲笑了敌军的 ,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
英勇善战
溃不成军、毫无斗志
1、详略得当。
2、穿插议论
导语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作业
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与生活有关的某件事或某次活动。
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
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3.主题部分语言简明。
新闻概括题解题思路及精华训练题
概括主要内容。
(1)基本思路: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物——有什么特点。而后根据要求进行润色。
(2)这类题要求概括的内容多为新闻,可先找到导语,再按照以上思路答题。
例题1: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计26个字)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什么人——哈尔滨一位老人 干什么事——声讨日军罪行
怎么干的——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答案: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例题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15字。
本报讯(记者毛羽)昨天,北京首批500余名网络保安员开始正式上岗,监控全市网吧、网站、宽带公司、病毒公司的网络安全。
据了解,网络保安员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网络、人防、技防业务。今后网络保安员将进入全市942家网吧及3800多家网络介入服务单位,每个网吧至少要安置保安员3名。网络保安员没有执法权,主要通过网络监控,为服务单位及时删除各种不良信息,一旦发现有人在网吧里光临黄色网站或者在网上“钓鱼”,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时,网络保安员将立即叫停违法行为,然后向网监部门报警。
导语:见文中划线部分
答案:北京首批网络保安员昨天正式上岗
(3)有时要根据字数删除多余内容。
A.多余内容有时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修饰限制成分。
B.多余内容多为重复出现的,确定后进行适当删除与合并。
例题1:把下面的句子改为一个语言简明的句子。
凡前往香山的各种型号的进口国产大小汽车,其单位和个人均需提前三日到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办理通行证。
没有什么意义的修饰限制成分:各种型号的进口国产大小(因为前面已经有“凡”)
答案:凡前往香山的汽车,其单位和个人均需提前三日到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办理通行证。
例题2:简明扼要,是运用语言的基本要求。请把下面的一项关于乘坐飞机的规定,压缩为一句话。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55字(含标点)。
乘坐国际民航班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乘坐国内民航班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他们携带的行李物品,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检查时间在登机之前。经过有关部门准许的,可以免予检查。
重复出现的内容: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共4处)
适当删除与合并:保留一个作为谓语,其主语进行合并。
答案:乘坐国际、国内民航班机的中外旅客及其(携带的)行李物品,除有关部门准许外,在登机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
精华训练题
1.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2.根据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的要点,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个字)
1999年第10期《内参信息》发布了北京统计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北京市失业人口中,86.8%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中25岁至29岁的失业人口最多,而40岁以上的失业人口较少;失业人口中男性所占比重为58.4%;失业人口中,3人户、4人户、5人及以上户所占比重分别为42.5%、20.4%和20.2%;失业人口中,95.6%的人有求职愿望,但只有3.3%的人正在接受培训,29.7%的人准备参加培训。
?3.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4、(襄樊)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限20字以内)
他们感动着古城襄樊,他们的故事传颂在襄江两岸。2008年3月25日晚,由襄樊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07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被评选出的感动襄樊2007年度十大人物是:年复一年的抚养、教育40多个“问题孩子”的江建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地成就一番事业的王国良;重病在身,却把最后的能量献给山区教育的肖永才;面壁十载,临摹永乐宫壁画的“画痴”刘庸之……他们身份各异,经历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拥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5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导语,并画上横线。
英国《独立报》5月l0日报道:2008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从l00万名报名者中筛选出来的7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3万名残奥会志愿者正在中国各地接受培训,争取在奥运会期间,当50万外国人以及200万中国各地游客来到北京时,能展现出中国的最佳面貌。他们将在这个为迎接奥运会几乎重新翻修的北京城中开展志愿工作。中国为奥运会斥资约200亿英镑,许多旧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熠熠生辉的新奥运场馆。
?6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济南军区救援部队14日凌晨即徒步开进灾区……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手相牵、骨肉相连。
答案:
1、汪松教授获爱丁堡科学奖
2、北京失业人口中男性青壮年和三人户较多,绝大多数有求职愿望,但很少接受培训。
3、简析:这则消息由电头、导语、主体三个部分组成。导语部分概括了主要内容,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从2001年至今中央实行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有关情况。我们在答题时,应从导语入手提取出关键词:“贫困生”、“免费”、“教科书”,然后紧叩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如“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或“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4 2007年度感动襄樊十大人物评选结果揭晓。(2分。“2007”占两个格或占一个格均可。)
5 2008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
6答案:示例: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