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训练卷 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训练卷 训练卷(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19 11:0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工修建大型水库是一种地质作用
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
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
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读沙丘示意图,完成2~3题。
2.正确表示移动沙丘的图是( )
A.a B.b
C.c D.d
3.若想植树造林固定移动沙丘,造林地带应在( )
①沙丘陡坡一侧 ②沙丘缓坡一侧 ③沙丘移动的前方 ④沙丘移动的后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4~6题。
4.图中d处的地貌类型是( )
A.“v”字形河谷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洪积—冲积平原
5.关于修建a村到b村公路的方案,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
A.线路①距离短,工程量小,成本低
B.线路①路途短,难度小,经济效益高
C.线路②沿谷地修建,难度小,成本较低
D.线路②距离长,工程量大,成本高
6.河流Ⅱ经过b村以后( )
A.溯源侵蚀加强 B.侧蚀作用减弱
C.堆积作用显著 D.搬运能力增大
当前,交通运输已成为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据此回答7~8题。
7.山区建设交通线的劣势有( )
①成本高 ②技术难度大 ③同样两地间,山区交通线总长度一般比较大 ④隧道多,工程量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需克服的最大技术障碍是( )
A.高寒 B.缺氧
C.冻土 D.生态脆弱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10.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在长江两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逆水行船,船靠岸边走;顺水行船,船在中央行”。下图为河流剖面等流速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大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小,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增加
C.流速从河底向水面减小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大,向着最大水深方向递减
12.若该剖面图位于长江口附近,M为北岸,河口中岛屿将长江口分①、②两河汊,则( )
A.河口中的岛屿最终将与N岸相连
B.M沿岸筑港条件较好
C.N沿岸建设海滨游乐场的条件较好
D.①和②两河汊相比,②河汊的河水流量较大
13.下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一般来说,布局城市的理想环境是( )
A.山地地形 B.平原地形
C.高原地形 D.丘陵地形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完成15~16题。
15.Ⅳ单元地貌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死火山
16.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B.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C.甲、乙、丙三地中,甲地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地中,乙地堆积作用最强
18.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 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甲调查了我国东部某河流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甲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 D.不能确定
20.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河床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108米,据《孙子算经》)。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由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下图为该瀑布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示区域地势( )
A.东南高、西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22.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清代台湾岛西北部地区聚落分布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所示台湾岛西北部地区的各河流上游河段,最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24.就清代初期而言,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山地区和丘陵区 B.平原区和台地区
C.丘陵区和平原区 D.台地区和山地区
25.到清代中期,开拓聚落的重点是( )
A.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丘陵区
B.由河流下游河谷平原区进入台地区
C.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台地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
D.河流上游河谷平原及丘陵区,并沿着河谷上游进入山地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5道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左图为岩浆岩形成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右图1为某家庭装修用的岩浆岩地板板材照片;图2为安徽黄山岩浆岩景观图。
(1)图中甲箭头表示的是 ;乙箭头表示的是 。
(2)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的角度,说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差异。
(3)右图板材属于 ,判断理由是 。
(4)列举常见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各1例。
(5)图2景观的形成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和 。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
(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易诱发的自然灾害。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l)图中地质构造是 ,其中A为 斜,B为 斜。
(2)甲、乙两处山地的成因是 。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 和 。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③处还是④处?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 ,B为 。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河流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 )(多项选择题)
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
29.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人的自然景观可能是 。
(3)乙、丙两处发现了矿产,是否可能一样?为什么?
(4)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修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建在何处比较合理 。不选择建在另一处的理由是什么?
(5)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6)分析影响图中铁路选址的原则。
30.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 ,其目的是为了避开 。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 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 ,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 。
(4)图中铁路穿过的谷地两侧按山地的形成类型属于 ,它是由 发育而成。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训练卷
地 理(二)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 DBACC 6-10 CACBC 11-15 BDDBC
16-20 AACAD 21-25 BDABD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
【答案】(1)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2)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喷出岩喷出地表形成
(3)侵入岩 有结晶,表示冷却时间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结晶(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4)喷出岩:玄武岩;侵入岩:花岗岩。(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
(5)侵蚀作用 风化作用
27.
【答案】(1)环节:地表径流;成因:②、③处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
(2)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年较差增大。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甲处。原因: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在此汇集
(4)⑤地为海啸;⑥地为滑坡、泥石流。
28.
【答案】(1)褶皱 背 向
(2)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3)① ② ② ④
(4)储油构造 储水构造
(5)增大 滑坡和泥石流
(6)ABD
29.
【答案】(1)背斜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溶蚀)作用
(2)喀斯特地貌
(3)不可能。乙处为沉积岩,矿产为外力作用形成;而丙处为花岗岩,矿产为岩浆冷却形成,它们的成因不同,矿产也不可能一样。
(4)A 在B处修水库不仅淹没的范围大,而且淹没了较大的村镇甲;B库区为喀斯特地形区,地质不稳;坝址附近为陡崖,地质条件不稳。
(5)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易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6)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以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30.
【答案】(1)呈“之”字形分布 陡坡
(2)等高线 坡度小,工程量小
(3)公路 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断块山地 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