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地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力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B.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C.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D.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2.西电东送工程对电力输出区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B.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交通拥堵现象加重 D.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3~5题。
3.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4.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5.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
年份
“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价格
/美元·m-3
水量
/亿m3
1991
0.10
10.12
0.14
8.15
1992
0.04
2.34
0.06
1.97
1993
——
0
——
0
1994
0.04
2.72
0.06
2.09
6.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读Z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Z河流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河流是我国汛期最长、水量最大的河流
B.河流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
C.位于我国东南部,向东流入东海
D.流域水系主要由西江、东江和北江组成
9.关于图中N工程的电力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电
B.以水电为主,以火电为辅
C.以火电为主,以水电为辅
D.火电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可以全程自流的调水工程。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水源供应 C.降水总量 D.城市分布
1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12~13题。
12.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13.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下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在输水工程中,输水道采用明渠和暗渠两种方式,明渠输水采用与沿线河流立交方式,不与地表水发生水体交换,暗渠则采用地下涵管输水方式。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明渠、暗渠输水道如此设计主要目的是( )
A.避免水分蒸发 B.节约耕地资源
C.确保水质良好 D.保障水量供应
15.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季节性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
A.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B.缓解地下水紧张状况
C.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D.改善土壤肥力和性状
位于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串联在一起的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湖的总称。读南四湖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近年来,南四湖呈现萎缩趋势,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湖底遭受侵蚀,渗漏强
C.周边地区大量引用湖泊水发展灌溉农业
D.地处黄河泛滥平原,河流含沙量大
1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解决南四湖萎缩问题带来了机遇,下列关于调水工程对南四湖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湖中微山岛滩涂面积可能扩大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倒逼流域内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D.调水可以自流
下表为我国2001~2014年四大地区之间纺织业转移相对规模系数(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表。据此完成18~19题。
18.2001~2014年该类产业转移变化最大的是( )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中部地区
19.影响中部地区2007~2014该类产业转移规模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原料价格上升 B.交通成本上升
C.土地成本上升 D.劳动力成本上升
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 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 ④加强环境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B.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
C.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D.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第一次转移(19世纪70年代)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3.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得益于( )
A.重视科技投入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原料、燃料丰富 D.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读图,回答24~25题。
24.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微电子 B.服装制造 C.汽车制造 D.飞机制造
25.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应( )
A.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B.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支持
C.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保护本土企业
D.加强设计、研发,重视品牌培育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道题,共50分。
26.读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①工程是将 盆地的油气,通过 运输方式输往长江中下游地区。“东输”的终点是 市。
(2)①工程三次穿越 (河流),一次穿越长江,工程量十分艰巨。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区域,其目的是 。
(3)②工程是 ,主要把 的水调往我国缺水的 、 地区。
(4)③工程分为南、北、中三条输送线路。南线的终点是 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经济特色是发展 经济。
(5)④工程中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修建中要克服哪些困难?
27.读我国煤炭及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源的原因有哪些?
(3)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两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4)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运输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出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和中国发展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2016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
(1)简析图中部分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
(2)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给河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3)“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述这种模式发展的区位优势。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单元训练卷
地 理(二)答 案
第Ⅰ卷(选择题)
1-5 ABBCB 6-10 BDDBA 11-15 DDACB
16-20 DCADC 21-25 CBABD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
【答案】(1)塔里木 管道 上海
(2)黄河 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3)南水北调 长江流域 西北 华北
(4)珠江三角洲 外向型
(5)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
27.
【答案】(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3)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
(4)形式: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好处:减轻对交通运输的压力;减轻对电能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高。
28.
【答案】(1)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2)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3)对美国:促进了美国产业升级;促进了美国产业布局调整;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中国: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9.
【答案】(1)对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资源密集。
(2)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北京科技发达;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