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同步卷(老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同步卷(老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3 08:04:00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单元基础测试卷
第2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ēi) 简陋(lòu) 锃亮(zènɡ) 正襟危坐(jīn)
B.禁锢(gù) 诘责(jié) 周济(jì) 广袤无垠(mào)
C.不逊(xùn) 匿名(nì) 尴尬(gà) 冥思遐想(míng)
D.炽热(zhì) 犀利(xī) 辍学(chuò) 深恶痛疾(è)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3.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__________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__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__________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滞留  管束  掌握
B.停滞  约束  支配
C.滞留  管束  支配
D.停滞  约束  支取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的。
B.《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再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形象。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艾芙·居里,她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8.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2分)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黑的田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9.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
(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 。(2分)
(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母爱是 。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15分)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来源:学科网]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0.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11.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3分)
12.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13.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4分)
14.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的句子。(2分)
(二)(15分)
幸会,妈妈
张春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
⑤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⑥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⑦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⑧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⑨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
⑩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
?“幸会,妈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15.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16.请仔细品读第?段中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感悟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17.文章以“幸会,妈妈”为题,请体会其内涵和作用。(4分)
18.文中“妈妈”教女有方,请概括出你最佩服的两点,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三)(18分)
贝多芬
提起音乐家的名字,没有比贝多芬更响亮更庄严的了。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
所谓英雄,并不是个人事业的野心家,他是从人类生活的提高出发,必要时交付出个人的生命。因此贝多芬没有一般的感伤的气息,虽然痛苦始终纠缠着他的生命。他说:“大多数人为了一点好事便回肠荡气,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天性。艺术家是火一样的,他们不会哭泣——人得凭音乐从他的精神打出火来。”他从小就遭受到父亲酒疯的折磨;他贫困、失恋、疾病;但是他从不屈服,从不灰心。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在不肯委身于灵魂的庸俗的人们,是日日夜夜的战斗;而且大多是没有威严,没有幸福,转战于孤独和沉默之中的战斗。”他心胸广大,他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其他都不算一回事。而且只是为了这些,他才演唱他惨淡的生命。他没有一根媚骨,即使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拍上钢琴盖,愤然离席,说:“我才不高兴对猪弹琴!”贝多芬博览群书,从希腊拉丁文到英法的文学、哲学,他全是内行;精神上他是卢梭的弟子。他爱好自然。他也崇拜莎士比亚和歌德。瓦格纳说: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是一对普罗米修斯。贝多芬忠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作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修改之后才肯付印。付印之后甚至在刻板之后,他还是一面校对,一面修改,即使毁板也不将就一点。有人看见他写作的时候,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垂死之前他说好像才开始作曲。
贝多芬生于1770年。祖父是男低音歌唱家,歌剧作曲家,奥古斯特候选的乐队指挥。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贝多芬具有音乐的血统。14岁,他在公立学校念书,音乐教育则从4岁开始,8岁已拉得一手好提琴。11岁他认识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谱。艾登预言他是莫扎特第二。1787年,他转入莫扎特门下。1788年曾游维也纳,因为即席演奏莫扎特而受到关注。莫扎特说:他有一天会在世界上发出一种声音来。那时,他的慈母逝世,父亲是一个酒鬼,丧失了他的歌声。他不得不去做家庭教师。他开始潜心研究英国文学,并且认识了瓦尔德斯丹伯爵,成为他终身的知己。1792年瓦尔德斯丹送他去维也纳,从此定居在这18世纪的音乐名城。
因为生活的不安,恋爱的失败,听觉也开始烦搅他,在别人的眼中,贝多芬变成一个怪人。幸亏他的创作力是旺盛的。因为他对于大自然的极大的喜好,他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1822年,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对客人谈话是用笔谈,从千百本的谈话记录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m]
十八九世纪之交,欧洲的主宰人物是拿破仑。贝多芬为他写了一部交响乐,前后经过3年时间(1802~1804)。可是他的交响乐才脱稿,拿破仑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撕掉乐谱上面的献辞,把乐谱扔到地下,猛力践踏,愤恨地说:“他竟做起专制魔王了!”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肺炎,后转水肿病。三个月的治疗落了空,经过两天半清醒的挣扎之后,1827年3月26日,在雷轰电闪当中,他向空中挥舞着紧握的拳头,就此向人世告辞了。下葬之日,送殡的有两万人,有一位老太太对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
19.作者为什么说贝多芬不仅是“音乐的英雄”,更是“人类的英雄”?(3分)
20.贝多芬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怎样来理解?(4分)
21.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便会愤然离席,这表现出他_ _的品格。(3分)
22.找出文中表现出贝多芬创作时十分投入的一个句子。(2分)
23.贝多芬在得知拿破仑登上皇帝宝座的消息后,毅然毁掉了为其创作的乐谱,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3分)
24.文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25.爱,从来都在我们身边:父母的疼爱、朋友的珍爱,乃至素昧平生之人的关爱,都在时时感动着你我那个不曾丧失感动的心灵。请以《爱,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ēi) 简陋(lòu) 锃亮(zènɡ) 正襟危坐(jīn)
B.禁锢(gù) 诘责(jié) 周济(jì) 广袤无垠(mào)
C.不逊(xùn) 匿名(nì) 尴尬(gà) 冥思遐想(míng)
D.炽热(zhì) 犀利(xī) 辍学(chuò) 深恶痛疾(è)
【答案】D
【解析】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
D.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翻来复去”应改为“翻来覆去”;C.“粗制乱造”应改为“粗制滥造 ”、 “藏污纳诟”应改为“藏污纳垢”;D.“暗然失色”应改为“黯然失色”。
3.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__________了一夜。
(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__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__________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滞留  管束  掌握
B.停滞  约束  支配
C.滞留  管束  支配
D.停滞  约束  支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1)滞留:因为客观原因而被迫呆在某地。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语境为“我们”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停留下来,所以应选“滞留”。(2)管束: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约束,使不越轨。约束: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这里形容“母亲”对我们的严加管教,所以应该选用“管束”,因为这个词语意较重。(3)掌握:熟知并能运用。支配:安排、调派;控制、引导。支取:领取。从语境看,能够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词语应该选用“支配”。其他两个词语都不行。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
点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然后结合例句识记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恰当。A:“……”和“等”重复,删去省略号;B:后半句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后面;D:三四之间的顿号删去。C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学¥科网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答案】A
【解析】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的。
B.《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再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形象。
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艾芙·居里,她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对小说的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小说主旨、思想情感等内容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D项应改为“她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仿照画线句写两个句子,使前后衔接,语意连贯。(2分)
从小到大,一路走来,我们收获了许多甜蜜的回忆。甜蜜的回忆如花,芬芳四溢,令人迷醉。它如桃花,绽放在三月油黑的田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如梅花,绽放在腊月雪白的屋舍旁。
【答案】 (1).示例:它如莲花, (2).绽放在六月碧绿的荷塘里; (3).它如桂花, (4).绽放在八月金黄的稻田边。
【解析】
注意要按照例句的结构(两个分句)和写作手法(比喻)的特点仿写,依照例句中的喻体拟作同类的事物作仿句喻体,注意第二分句要承接前句的比喻义陈述,句子要连贯。还要注意句子的顺序,第一例句描写的是“三月”即春季,最后的例句描写的冬季,所以中间仿写的句子要依次以描写夏、秋为内容。
9.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的过程中,搜集到如下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史铁生《我与地坛》)
材料二: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
(1)以上四则材料,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_ 。(2分)
(2)根据【材料三】或【材料四】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
母爱是 。
【答案】
(1)材料一
(2)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 学%科网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四则材料,逐一分析材料的内容和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15分)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0.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11.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3分)
12.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13.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4分)
14.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的句子。(2分)
【答案】
10.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意近即可)
11.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或“知无不言”,“有问必答”。(意近即可)
12.“好”与“不好”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3.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学%科%网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文意“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3.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利用材料证明观点的能力。答题首先概括出人物特点,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示例: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试题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题时注意书写不要出现错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15分)
幸会,妈妈
张春
①我妈年轻的时候是一名会计,在食品站工作。她的本职业务顶呱呱,现在已经60多岁,对数字依然非常敏感,心算精确到个位数。
②我们小时候爱吃手指,把手指甲都啃坏了。她就给我和哥哥在胸前吊了一粒甘草片。因为甘草片比手指头好吃,我们就不吃手指头了。我4岁的时候,看到其他小孩子在高楼外的屋檐上追跑嬉闹,也想跟上去。妈妈没有打我骂我,而是去买了一个大西瓜,带我们站到那个楼顶上,瞅着下面没人,把西瓜扔了下去,然后说:“你们看,摔下去就是这个样子!”
③还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剧《哪吒闹海》,看到哪吒自杀的时候,我一边伤心地大哭,一边去上学。走出好远,后边远远传来妈妈的声音,她边喊边跑:“哪吒没有死——被他师父救活了——不要哭了!”她起码追了200米。
④我不到8岁的时候,妈妈就和我说,不要让男人和你太亲密,更不要让男人碰你。洗澡上厕所,就算是爸爸、哥哥也不能看。
⑤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收到情书,非常忧心,试探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仔细地看完,然后笑眯眯地叠起来还给我,说:“青春真好,还有人给你写这样的信。”我后来听说很多女孩子不再对妈妈说心事,就是从第一封类似的书信开始的,而我却松了一口气,好像今后没有什么事不能和妈妈说的了。
⑥但我们之间也不都是美好时光。青春叛逆期,我也跟她吵过,说:“等我长大了,还了你们的钱,我就再也不欠你们的了!”妈妈沉默良久,叹了口气,说:“我们大人有时也心情不好,你看看《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总是逗阿玛高兴,你就不能也哄哄我吗?”
⑦小时候上学,爸妈很少接送我,下雨也一样。家里的伞都是长柄的大黑伞,我个子矮,不喜欢带大黑伞,所以经常淋雨。过了十几年,我随便抱怨了一下这件事,妈妈后来几次跟我说:“那时候我怎么就那么蠢,不知道给你买一把小伞呢?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你要原谅我们啊。”又一次回家,她给我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那时我已经30岁了。
⑧后来爸爸病倒了,她去陪护,不眠不休的40天,她竟然还胖了些。她说虽然没有怎么睡觉,但爸爸吃剩的东西,她都搅一搅全部吃掉了。情绪上受不了的时候,自己跑到厕所里哭一场。爸爸还是走了。她规定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要振作起来。她说:“要疯掉还不容易?可我疯了,我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⑨命运是猜不透的。爸爸去世仅一年,我刚上大学,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等她走进我的宿舍,我已经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是她背着我,一家一家的医院去看。当时在北京看病太难了,每次排队要排四五个小时。我想,妈妈的心该被烧焦了吧?稍有闲暇,她就摸着我因为打了好多针而布满淤青的手,说:“不知道有没有哪个神仙,把你的病摘下来放在我的身上?”
⑩在北京治疗了三个月,医生都说住院没有意义了。但妈妈心不死,她照样背着我,到处寻访偏方和疗法。稍有希望,就专程撵了去。最后,她竟然自己研究医书,自己开药试针。她甚至琢磨出一套按摩手法,能准确地摸索出我任何地方的疼痛,最后对症下药。
?半年后,我站起来了,居然回到北京继续上学。
?又是几年过去了,我们家一切都好起来了。今年3月,妈妈到厦门来看我,我们去海边散步。妈妈笑着说,她以前不是很会走路,现在腿脚不如以前了,反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变得很会走路了。她说:“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我看到她平静地望着远方,脚步均匀地走着,全身显出协调而动人的姿态。我突然涌出一股热泪,一句一直想对她说却老是不知怎么说的话喷薄而出:
?“幸会,妈妈!”
(原载《青年文摘》,有删节)
15.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⑩段画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16.请仔细品读第?段中妈妈在海边对“我”说的有关“走路”感悟的语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
“要把手甩开,专心致志,不要突然变快,也不要突然变慢。要这样,一脚一脚地走,走多远,也不会累着。”
17.文章以“幸会,妈妈”为题,请体会其内涵和作用。(4分)
18.文中“妈妈”教女有方,请概括出你最佩服的两点,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5.(1)深刻地表述妈妈超乎寻常的爱女之情。(2)妈妈的这一系列举止动作出人意料,这两个词写出了“我”的意外和惊讶。(3)表达了“我”对妈妈的深深感激和敬佩之情。
16.(1)这几句话是妈妈借“走路”来告诉“我”做人的道理。(2)人生恰如行路,目标确定后,贵在一往无前,专心致志;要不快不慢,执着坚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才是对人对己有益的人生。
17.(1)“幸会”本义是用在与陌生人的见面、相处上,本文却用在了与妈妈的相处中,新颖别致,能激发阅读兴趣。(2)“幸会”一词概括了文章主旨,它集中体现了“我”因感受到浓烈、全面、深刻的母爱而产生的无比庆幸与自豪之情。本文标题有“多亏有你”“谢谢有你”的意思。
18.(1)民主、平等。妈妈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女儿遇到的问题,如让收到情书的女儿轻松自然,用主动认错的方式让叛逆期的女儿学会体谅他人。(2)言传和身教并重。女儿不到8岁时,就告诉她不要让男人和她太亲密。女儿30岁了,她不但主动认错,还给女儿买了一把最轻便的小花伞。爸爸病逝,她会让自己每天只准痛哭一个小时,这些事例,既有言传,更有身教,给了女儿一生的启迪和积极的引领。(3)方法灵活,易于让人接受。对小孩子喜欢咬手指头和想在高处嬉闹的处理方法,和借“走路”来告诉成人女儿做人的道理的方法,都抓住了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灵活实用。
【解析】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赏析能力。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 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回答此题时,用抓住关键词语“道路”。道路,不仅仅是它的原义,更应该是人生之路,走路是走人生之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考虑。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含义和作的理解能力。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18分)
贝多芬
提起音乐家的名字,没有比贝多芬更响亮更庄严的了。他是音乐的英雄——不,是人类的英雄。
所谓英雄,并不是个人事业的野心家,他是从人类生活的提高出发,必要时交付出个人的生命。因此贝多芬没有一般的感伤的气息,虽然痛苦始终纠缠着他的生命。他说:“大多数人为了一点好事便回肠荡气,这可不是艺术家的天性。艺术家是火一样的,他们不会哭泣——人得凭音乐从他的精神打出火来。”他从小就遭受到父亲酒疯的折磨;他贫困、失恋、疾病;但是他从不屈服,从不灰心。用罗曼·罗兰的话说:“在不肯委身于灵魂的庸俗的人们,是日日夜夜的战斗;而且大多是没有威严,没有幸福,转战于孤独和沉默之中的战斗。”他心胸广大,他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其他都不算一回事。而且只是为了这些,他才演唱他惨淡的生命。他没有一根媚骨,即使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拍上钢琴盖,愤然离席,说:“我才不高兴对猪弹琴!”贝多芬博览群书,从希腊拉丁文到英法的文学、哲学,他全是内行;精神上他是卢梭的弟子。他爱好自然。他也崇拜莎士比亚和歌德。瓦格纳说: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是一对普罗米修斯。贝多芬忠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作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修改之后才肯付印。付印之后甚至在刻板之后,他还是一面校对,一面修改,即使毁板也不将就一点。有人看见他写作的时候,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垂死之前他说好像才开始作曲。
贝多芬生于1770年。祖父是男低音歌唱家,歌剧作曲家,奥古斯特候选的乐队指挥。父亲是男高音歌唱家。贝多芬具有音乐的血统。14岁,他在公立学校念书,音乐教育则从4岁开始,8岁已拉得一手好提琴。11岁他认识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谱。艾登预言他是莫扎特第二。1787年,他转入莫扎特门下。1788年曾游维也纳,因为即席演奏莫扎特而受到关注。莫扎特说:他有一天会在世界上发出一种声音来。那时,他的慈母逝世,父亲是一个酒鬼,丧失了他的歌声。他不得不去做家庭教师。他开始潜心研究英国文学,并且认识了瓦尔德斯丹伯爵,成为他终身的知己。1792年瓦尔德斯丹送他去维也纳,从此定居在这18世纪的音乐名城。
因为生活的不安,恋爱的失败,听觉也开始烦搅他,在别人的眼中,贝多芬变成一个怪人。幸亏他的创作力是旺盛的。因为他对于大自然的极大的喜好,他随身总是带着笔记本。1822年,他的耳朵完全聋了,对客人谈话是用笔谈,从千百本的谈话记录中,可以看到他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十八九世纪之交,欧洲的主宰人物是拿破仑。贝多芬为他写了一部交响乐,前后经过3年时间(1802~1804)。可是他的交响乐才脱稿,拿破仑已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他撕掉乐谱上面的献辞,把乐谱扔到地下,猛力践踏,愤恨地说:“他竟做起专制魔王了!”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肺炎,后转水肿病。三个月的治疗落了空,经过两天半清醒的挣扎之后,1827年3月26日,在雷轰电闪当中,他向空中挥舞着紧握的拳头,就此向人世告辞了。下葬之日,送殡的有两万人,有一位老太太对人说:“这里埋葬的是一个音乐的主帅。”
19.作者为什么说贝多芬不仅是“音乐的英雄”,更是“人类的英雄”?(3分)
20.贝多芬承认他的工作是“困苦的解放”,怎样来理解?(4分)
21.在贵族圈内,一发觉到别人在他的弹琴声中继续谈话的时候,他便会愤然离席,这表现出他_ _的品格。(3分)
22.找出文中表现出贝多芬创作时十分投入的一个句子。(2分)
23.贝多芬在得知拿破仑登上皇帝宝座的消息后,毅然毁掉了为其创作的乐谱,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3分)
24.文中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19.贝多芬所拥有的不只是不朽的音乐成就,在他的身上,更是凝聚了人性精神的光华。
20.音乐是贝多芬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他陶醉于音乐,享受音乐,用音乐来摆脱痛苦,获得快乐。
21.尊重音乐、崇敬音乐
22.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
23.反对专制,渴望民主
24.侧面描写,表现了民众对他音乐的理解和推崇。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贝多芬的人格与才华,可以知道他拥有的不只是不朽的音乐成就,在他的身上,更是凝聚了人性精神的光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段,联系贝多芬的生活处境和思想追求来理解,可以知道音乐是贝多芬精神的家园,他陶醉于音乐,用音乐来摆脱痛苦,获得快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愤然离席”表现出贝多芬尊重音乐、崇敬音乐的品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根据“贝多芬创作时十分投入”的提示,找出描写贝多芬创作的句子来分析,应该是“头发蓬松,满额大汗,正如在打一场大仗”一句。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通过事件,可以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写作(50分)
25.爱,从来都在我们身边:父母的疼爱、朋友的珍爱,乃至素昧平生之人的关爱,都在时时感动着你我那个不曾丧失感动的心灵。请以《爱,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爱,就在身边
爱,是无形的,但它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
每当你做了好事,别人向你投来感激的眼光时,你会发现爱就在你身边;每当你做了错事,有人语重心长地教育你的时候,你会发现爱就在你身边……
然而,在我平凡的生活中也有爱的存在。比如说:妈妈总是在我吃饭前为我准备好丰盛的饭菜;在我放学时,天下起了大雨,妈妈就会在那大雨中出现;在我遇到挫折时,也是妈妈给予我爱的力量……我总觉得,妈妈对我的爱不能轻而易举地忘记。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因为这件事不仅包含着爱,还包含着童年的快乐。
那是发生在我五六岁时候的一件事。那时我还不认识十元以上的钱币。那天天非常热,我想出去买个冰淇淋回来吃。我发现储蓄罐里的零用钱已经所剩无几了,刚巧妈妈的钱包放在了客厅的柜子上,于是我突发奇想,去妈妈的钱包里拿一些不就行了吗?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打开一看,里面只有几张红色的纸币,上面还有一个老爷爷的图像。唉,不管了,先拿走再说吧。
哈哈!我拿着钱兴高采烈地奔向小店。正当我拿出钱来要买冰淇淋的时候,妈妈已向小店走来。不好!肯定是妈妈发现我偷了她的钱,来“K”我了。唉,我的“PP”又要“开花”了。于是我赶紧转身,去找个地方藏钱。行!就对面那棵大树!我疾步如飞,来到树下,就三下五除二地把钱埋在了土里。
这时,妈妈已经来到了我的身边,她轻轻地问道:“柜子上的钱是你拿的吧?”果真是这事!但我还是想浑水摸鱼先蒙过去再说,可是妈妈的语气明显开始加重:“做贼偷菜起,小孩子从小要诚实,拿了就拿了,你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啊,还是老实交代吧!”“是我拿的,我把它埋在土里了,想让它再生几个钱宝宝出来的,
“哈哈哈!傻孩子,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哪有这么随便就可以生出来的啊!小孩子家要买什么,可以明着跟大人说,千万不要学着去”偷“啊!这一次的错妈妈是可以原谅你的,但下次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哦!”“知道了,妈妈!”此时,我的心里暖暖的,我下定决心:今后再也不干这样的傻事了。
就是身边这样的爱,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阳光;就是身边这样的爱,使我的人生航向没有偏离正常轨道;就是身边这样的爱,让整个社会发展得更加和谐、美好! 学%科网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语言,写作难度适中。以“爱,就在身边”为题目,写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