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12 唐诗五首 导学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上12 唐诗五首 导学精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6 18:2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唐诗五首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1.《野望》描绘了 的秋天的黄昏的景色,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进而思虑到自己身处乱世,前途无望,表现了诗人当时 的心情。
2.《黄鹤楼》由昔日 而江山胜景依旧引发联想,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短暂的慨叹,表达出诗人 的愁绪。
3.《使至塞上》叙述了诗人出使 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
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豪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 之情。
4.《渡荆门送别》通过对作者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 、 、 、 、 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5.《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抓住 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用极准确而富表现力的用语,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 之情。
二、疑难探究
1.《野望》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作用?

2.“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中诗人用比喻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为什么说“几处”而不说“处处”,说“谁家”而不说“家家”呢?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1)《野望》选自《 》,作者是唐代诗人 ,字 ,号 。《野望》是诗人传诵最广的代表作。
(2)《黄鹤楼》选自《 》卷一三○,作者是唐代诗人 。其早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经边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 》传世。
(3)《使至塞上》选自《 》卷二,作者是唐代诗人 ,字
。 盛赞他“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渡荆门送别》选自《 》卷十五,作者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字 ,号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 主义诗人。被尊称为 。
(5)《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 ,字 ,晚年号香山居士,
(朝代)诗人。著有《 》。
2.读重点字。
东皋( ) 驱犊( ) 采薇( ) 萋萋( )
萧关( ) 燕然( ) 荆门( ) 早莺( )
3.背诵五首唐诗并填空。
(1)树树皆秋色,山山 。
(2)晴川 汉阳树,芳草 。
(3) 出汉塞, 入胡天。
(4)山 平野尽,江 大荒流。月下 天镜,云生 海楼。
(5) 早莺争暖树,谁家 。
4.感知课文。
(1)《野望》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黄鹤楼》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使至塞上》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4)《渡荆门送别》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品读达标
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5.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6.对本诗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游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并未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8.下列诗(词)句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B 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
一、基础提升(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牧人驱犊返(dóu) B.都护在燕然(yàn)
C.仍怜故乡水(lián) D.绿杨阴里白沙堤(tī)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子) B.几处草莺争暖树(温暖的树)
C.东皋薄暮望(接近) D.仍怜故乡水(喜爱)
3.(★★☆)小红默写古诗的时候,老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依据课文中的诗句并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她总结出一些规律。(6分)

4.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续写句子。(4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

5.(★☆☆)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好诗词,如这样简洁却充满无穷张力的精神结晶,是最能与时间之盾抗衡的矛。
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茫茫,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中的孤独感。
③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
④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
⑤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线,悲怆于既见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①②⑤④③
6.按要求默写。(6分)
(1)《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千古名句是: ,

(2)《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 ,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 。
(3)《渡荆门送别》中从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的句子是: ,
;以独特的方式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7.(★★☆)根据所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10分)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行以“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诗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5分)

(2)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小红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劝说?(5分)

二、品读提升(15分)
(一)(★★★)(2017·东营)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7分)
盆 池[注]
杜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注]盆池: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养鱼类与种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3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湖①口送友人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雪⑤,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⑥,星汉通霄向水悬⑦。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烟指雾霭。④楚田:指田野。⑤云梦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区下起了茫茫飞雪。⑥风波尽日依山转:写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腾不息的样子。⑦星汉通霄向水悬:写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连成一片的景象
[写作背景]诗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写下了这一首送别诗。
10.首联中写了哪些物象?古诗词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种情感或精神,南宋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通过“梅花”寄寓了怎样的情感?(4分)

11.“离人独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4分)
C 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7·六盘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联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之一,逢年过节、开业奠基、婚丧嫁娶等都要用对联来烘托气氛。
请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这是一位同学游览湿地公园题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
下联:
2.下面是我市一位作家为凉都大剧院题的一副对联,请判断上下联各是哪一句。只写序号。
A.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
B.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
上联:( ) 下联:( )
3.如果让你把这副对联贴在剧院大门的两侧,左右各贴哪一联?请按要求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左:
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1.萧瑟恬静 孤独、抑郁
2.仙人驾鹤归去 思念家乡
3.塞上 塞外 孤寂
4.高山 大江 原野 明月 彩云
5.环境和季节 喜悦
二、1.用典。诗人运用伯夷、叔齐归隐采薇的典故,意表明自己的归隐生活,再次表达不被朝廷赏识抑郁。
2.第 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3.身为堂堂大唐王朝的使者,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去以随风而去的蓬草、振翅北飞的归雁自比,意在表运自己远离家乡,前途茫然的孤寂和感伤之情。
4.“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说明诗人观察细致,描写入微。如果用后两者描写则过于绝对,显然不合适。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一、1.(1)王绩诗注 王绩 无功 东皋子
(2)全唐诗 崔颢 崔颢诗集
(3)王维集校注 王维 摩诘 苏轼
(4)李太白全集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5)白居易 乐天 唐代 白氏长庆集
2.gāo dú wēi qī xiāo yān jīng yīng
3.(1)唯落晖 (2)历历 萋萋鹦鹉洲 (3)征蓬 归雁
(4)随 入 飞 结 (5)几处新燕啄春泥
4.(1)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思想感情。
(2)“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紫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古代文学中常用“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人。《使至塞上》中诗人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诗人王维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4)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二、5.D [解析]颔联两句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不是为了告诉大家生物学知识。
6.A [解析]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可以总览全湖之胜。绿杨阴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最爱”表明心迹,“行不足”可见诗人喜爱到流连忘返。A项分析与此相符。
7.C [解析]本诗从总体着眼,并非细写某一事物,也没有多角度描写景物,所以C项错误。
8.B [解析]本诗的意境是景美人乐,B项也重在展示赏景之乐。A项在于咏物;C项突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D项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意境。
B 一、1.C [解析]A项中“犊”应读“dú”,B项中“燕”应读“yān”,D项中“堤”应读“dī”
2.B [解析]B项中“暖树”应是“向阳的树”的意思。
3.示例:“燕”多美化或歌咏春天,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雁”多写秋天景象,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燕”多用来表达对时序更迭、年华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雁”多用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燕”多用以象征爱情,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雁”多用以象征边塞迁徙,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等。
4.示例:有的婉转低回 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 有的灿烂盛开
5.C [解析]语段整体信息是对《登幽州台歌》的赏析四个选项中,第①句或第②句作为开头,第①句“好诗词,如这样……作为开头太突兀,无法解释“这样”的内容。因此,第②句作为开头,第③句“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承接第②句末尾的“孤独感”,衔接紧密。第⑤句是对作品评析,第④句开头承接了第⑤句的末尾。最后是第①句,总结语段内容,“这样”指代的内容就清晰了。
6.(1)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7.示例:(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是其中的瑰宝。诵读古诗词会陶冶情操,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国学素养,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次比赛当中吧!下面我宣布××中学八年级“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诗词朗诵比赛现在开始!
(2)小红,请你不要难过,虽然这次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你的勇气和实力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国学的一次学习,相信以后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
[解析](1)开场白的设计要有恰当的称呼问候语,内容表达要契合主题清楚连贯,还要富有文采与感染力。此题中称呼包含所有与会人员—“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要围绕“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这个主题展开。语言流畅,有文采即可。(2)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比赛中因紧张没有发挥好,来揣摩劝说的内容。要指出小红的收获—表现中有得到大家认可的地方,在这次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学习与提升,还要对其多加鼓励,同时注意语气要委婉。
8.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
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
9.(示例)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写天空中的白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写法: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描写之中语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纳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生”“落”二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色写得栩栩如生,表现了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任选其一)
10.物象:暮霭(或:湘烟)、芦苇(或:岸苇),田野(或:楚田)。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通过梅花寄寓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志趣。
11.“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指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
C 1.示例:殷股绿叶几红花[解析]上联的词性:“脉脉”形容词,“清风”名词,“千”数词,“翠柳”名词。上联的意义:描述湿地公园“清风吹拂绿柳的情形”。根据上联的词性和意义写出下联即可。
2.B A [解析]判断对联的上下联,可根据音调的平仄来区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戏”是仄声,故上联是“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神”是平声,故下联是“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
3.左: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右: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解析]贴对联,首先要区分门的左右。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向贴上联,左手方向贴下联。故左边贴“凉都人气上,上台个个精神”;右边贴“大剧院门开,开幕连连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