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17张+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17张+教案+学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6 23:50:13

文档简介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新闻的六要素,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课前搜集资料加深认识。
1.诺贝尔奖简介:
2.补充资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 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
颁发( )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仲裁( ) 卓有成就( )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三、理解内容
5.把握新闻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6.找出第一自然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7.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
8.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
9.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 的诺贝尔”。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参考答案:
1.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3.bān nuó yí zhǔ shèn zhònɡ zhuó
4.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 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渗透:渗入;透过。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仲裁: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5.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6.“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7.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最大的贡献的人。
8.不可以。第三自然段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彰显了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9.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当堂达标题
?一、基础知识
1.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__________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 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 、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及 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2.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
颁发( )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仲裁( ) 卓有成就( )
3.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渗透:
建树:
卓有成就:
二、内容理解
(一)人民网5月28日电 2016“数博会”(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登中国电子商务创断发展峰会)于5月25日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他对贵州发展大数据给予肯定:贵州在这里把“无”生了“有”,在信息产业里。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所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落后的地方甚至可以抢占先机。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6个字,包括标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10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E.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6.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7.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8.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试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参考答案:
一、
1.诺贝尔 1901 物理学 文学 和平
2.bān nuó yí zhǔ shèn zhònɡ zhuó
3.渗透:渗入;透过。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二、4.2016“数博会”在贵阳开幕,李克强总理发表演说。
BD
6.属于导语部分。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7.①认准人生的方向。侯晶晶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挫折,但仍坚持自学,渴望成为一名教师。②坚持不懈的努力。多年来,侯晶晶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持之以恒地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③战胜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侯晶晶也曾低落过、绝望过,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终于找回了自我,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最终事业有成。
8.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找准生活的目标,不断进取,终将会有所收获。(意思对即可)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新闻的六要素,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六要素,掌握新闻文体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12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究竟哪些人才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来一探究竟。(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课前布置的相关常识。
(1)诺贝尔奖简介: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在诺贝尔奖颁发史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2)补充资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2.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
颁发(bān) 挪威(nuó) 遗嘱(yí zhǔ) 渗透(shèn)
仲裁(zhònɡ) 卓有成就(zhuó)
3.词语理解。
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渗透:渗入;透过。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仲裁: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三、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把握新闻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四、朗读理解
1.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明确:“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速读第二段,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同桌互相用颁奖者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
明确: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指导朗读:指导男生读获奖人名部分,女生读成就描述部分,教师读旁白。
3.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第三自然段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彰显了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明确:我看到一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五、达标测试
见当堂达标题。
10分钟完成,订正。
六、布置作业
阅读同学们的对话,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写作顺序,自拟标题,简单介绍书法节的有关情况。(150字左右) 甲:听说董其昌、郑板桥、齐白石、徐悲鸿、启功的作品来到临沂啦!书圣文化节期间会在临沂市美术馆展出。临沂人有眼福啦! 乙:是呀,书圣文化节已经是第15届了。 丙:还有“盛唐风骨”颜真卿爱国精神与书法艺术研讨会呢。 乙:是的。书圣文化节秉承“抓高端打造品牌,抓惠民服务群众,抓市场繁荣产业,抓积淀传承文脉”的理念举办23项活动。 甲:据说这次书圣文化节是为了纪念书圣王羲之诞辰1714周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丁:书圣文化节什么时候开幕?在哪里开幕呀?我想去看看。 乙:已经举行过开幕式了。9月4日呀,就在临沂市美术馆。你不知道吗?
板书设计: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
颁给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
课件17张PPT。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新闻的六要素,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颁发( )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仲裁( ) 卓有成就( )   bān nuó
yí zhǔ shèn
zhònɡ zhúo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 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渗入;透过。
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指由双方当事人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者,由该第三者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 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默读课文,把握新闻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文段中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
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师)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
(男)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女)他发现了X射线;
(男)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
(女)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男)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女)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男)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女)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师)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
(男)瑞士的迪南,
(女)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
(男)经济学家帕西,
(女)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第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第三自然段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彰显了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___的诺贝尔”。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做成完整的笔记,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成绩还是维持第一名,诺贝尔则依旧名列第二名。
阅读同学们的对话,提取整合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写作顺序,自拟标题,简单介绍书法节的有关情况。(150字左右) 甲:听说董其昌、郑板桥、齐白石、徐悲鸿、启功的作品来到临沂啦!书圣文化节期间会在临沂市美术馆展出。临沂人有眼福啦! 乙:是呀,书圣文化节已经是第15届了。 丙:还有“盛唐风骨”颜真卿爱国精神与书法艺术研讨会呢。 乙:是的。书圣文化节秉承“抓高端打造品牌,抓惠民服务群众,抓市场繁荣产业,抓积淀传承文脉”的理念举办23项活动。 甲:据说这次书圣文化节是为了纪念书圣王羲之诞辰1714周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丁:书圣文化节什么时候开幕?在哪里开幕呀?我想去看看。 乙:已经举行过开幕式了。9月4日呀,就在临沂市美术馆。你不知道吗?谢 谢!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