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飞天”凌空》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
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屏息( )
一刹那( ) 慷慨( ) 哧地( ) 悄然( )
3.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翘首: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由衷: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理解内容
4.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5.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6.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 ,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进行赏析。
(1)
(2)
(3)
(4)
7.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8.我与明星面对面。
在奥运赛场上,有很多运动员为国争光,赢得了奖牌。在他们的奖牌上,凝聚着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假如这些运动员来到了我们学校,他们承担着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作为学校的一名小记者,想一想,你要如何提问?运动员们会怎样回答?请同桌之间相互扮演记者和奥运明星,为大家展示这次采访的过程。
参考答案:
2.yǎ lüè qiáo bǐnɡ chà kǎi chī qiǎo
3.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4.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了吕伟的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
5.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了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6.答案不唯一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3)“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4)“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等等。
7.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 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8.自由发挥。注重创新和实践,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飞天”凌空》当堂达标题
? 一、基础知识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
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屏息( )
一刹那( ) 慷慨( ) 哧地( ) 悄然( )
2.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翘首: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由衷: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二、内容理解
3.阅读下则新闻特写,完成(1)~(4)题。
那一夜,“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
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八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
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好转。大学毕业后的何白云在市残联下属的深圳残疾人网工作。上京训练演出3个月了,回到网站,何白云用舞蹈《星星,你好》传达了兴奋之情。
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白云,你身高够了,去参选一下吧。”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鼓励她去参加选拔。除了何白云,深圳参加选拔的还有9名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聋人姑娘。
何白云告诉记者,选拔前,元平特殊学校的老师帮其它9名聋人姑娘排练了健美操表演,而她却没有任何准备。去到选拔现场,何白云见到其它9人正在练习排练好的健美操,就跟着学跳了五分钟,学习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开始选拔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很快跳完了,其它选手还在跳,没有舞蹈基础的何白云跟不上节奏和动作,只能停下来站在一旁看。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
不会下腰,不会劈腿,不会滑跪,一开始何白云在舞蹈上就是一张白纸,跳起舞来身体还很僵硬。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了苦的味道。早上6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8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之后,何白云再次通过了选拔,得以去北京参加演出。
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因为不掌握要领,每次都是“扑通”就跪下去了。“这种跪法是很疼的,膝盖都破皮流血了。”
终于等来了演出的这一天。“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何白云说,之前她们曾在鸟巢彩排过三次,但真正演出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想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界”。
舞蹈演出服白色灯笼裙有玄机,可以充气膨胀起来,左右两个开关各控制充气和灯泡。演出时,她们身上还要背着个电池。“可能有三四公斤重。”何白云说,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而最令她感动的是,她们向“星星”说的最后一句话:“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1)下面对这篇新闻特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残疾姑娘何白云作为新闻特写的对象,通过描写她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与感受,赞美了她勇敢顽强的精神。
B.何白云只是众多残疾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新闻特写的目的是借这一典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来赞美残奥运动员身上所具有的品质。
C.本文对何白云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表演的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她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细节做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D.作者把对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现场和感受形诸笔端,使读者如临其境,从而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E.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这篇新闻特写只精选了几个典型片段,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语言简洁而又不失生动活泼。
(2)请分层概述本文报道的主要内容。
(3)请简要分析这篇新闻特写标题的特色。
(4)有人说他不愿看残奥会电视转播,因为他不忍看到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比赛,感觉很残忍,很痛心,甚至有人建议取消这一赛事。你赞同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1.yǎ lüè qiáo bǐnɡ chà kǎi chī qiǎo
2.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1)CD(C项细节描写不明显,尤其是神态描写。D项没有对舞蹈现场进行描写)
(2)聋人姑娘何白云的基本情况;选拔残奥会开幕式演员,何白云被意外挑中;何白云参加集训并刻苦训练;何白云演出时的心情与感受。
(3)标题中的“白云”,何白云的名字;她演出时穿着充气的白裙,又像一朵美丽的白云。“星星”,何白云参演的舞蹈叫《星星,你好》。“‘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新闻人物名字与新闻事件巧妙地嵌在一起,形象、生动,浪漫、轻盈,充满童话色彩。
(4)不赞同。残疾人为何要举办体育运动会?为何要撑着拐杖赛跑?坐着轮椅打球?是为了证明他们残缺的躯体仍有力量和技能吗?是为了争到名次和荣誉吗?从现象看,是;从本质看,不是。其实,与健康人的奥运会比,残奥会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体育的精神意义。人们观看残奥会,不会像观看奥运会那样重视比赛的输赢。人们看重的,也是残奥会要证明的是:残疾人仍然拥有完整的内在生命,在生命本质的意义上,残疾人并不残疾,人的内在生命是伟大的。
3 《“飞天”凌空》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年仅16岁的中国运动员吕伟从十米跳台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闻《“飞天”凌空》,去感受中国姑娘的“飞天”之美。
(教师板书课题)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
优雅(yǎ) 掠过(lüè) 翘首(qiáo) 屏息(bǐnɡ)
一刹那(chà) 慷慨(kǎi) 哧地(chī) 悄然(qiǎo)
2.词语理解。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3.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三、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了吕伟的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明确: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了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进行赏析。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1.品味动词的精妙。例如: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修辞手法的赏析。
如,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再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表现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又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等等。?
五、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 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记者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出色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一秒七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2.我与明星面对面
在奥运赛场上,有很多运动员为国争光,赢得了奖牌。在他们的奖牌上,凝聚着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假如这些运动员来到了我们学校,他们承担着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作为学校的一名小记者,想一想,你要如何提问?运动员们会怎样回答?请同桌之间相互扮演记者和奥运明星,为大家展示这次采访的过程。
同桌之间准备5分钟后,展示。(可以借鉴课本第13页的任务二新闻采访部分)
七、达标测试
见当堂达标题。
10分钟完成,订正。
八、布置作业
将“我与明星面对面”活动中的采访提纲详细写出来。
板书设计:
3“飞天”凌空
动静结合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正面描写 凌空翔舞,从容不迫 爱国
侧面烘托 全场沸腾,如梦初醒
课件11张PPT。3 “飞天”凌空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
1.明确新闻特写的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屏息( )
一刹那( ) 慷慨( )
哧地( ) 悄然( ) yǎ lüè
qiáo bǐnɡ
chà kǎi
chī qiǎo抬起头来。
暂时抑止呼吸。
好像。
大方,不吝惜。
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像刚从梦中醒来,比 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翘首: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由衷: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了吕伟的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 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了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 ,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进行赏析。
品味动词的精妙
修辞手法的赏析 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动静结合、对比烘托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我与明星面对面
在奥运赛场上,有很多运动员为国争光,赢得了奖牌。在他们的奖牌上,凝聚着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假如这些运动员来到了我们学校,他们承担着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作为学校的一名小记者,想一想,你要如何提问?运动员们会怎样回答?请同桌之间相互扮演记者和奥运明星,为大家展示这次采访的过程。谢 谢!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