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语言表达专练
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恁地(nèn) 玷辱(zhān) 搠倒(suò)
彤云(tónɡ) 庇祐(pì) 仓廒(áo)
赍发(jī) 供桌(ɡōnɡ) 央浼(měi)
【答案】 “玷”读diàn,“搠”读shuò,“庇”读bì,“供”读ɡò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B.女孩与陆川并肩走进超市,在超市里两人走走停停,精挑细看,女孩一副小鸟依人的模样,不时贴在陆川身边交头接耳。
C.一位目击者说:“我开始以为这位小伙子是车内乘客的亲人,才那么拼命去救人,后来才知道,原来他跟车里的人素昧平生。”
D.进入新的一年,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解析:选A A项,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此处取第①个意思。B项,交头接耳:交头,头靠着头;接耳,嘴凑近耳朵。形容彼此靠得很近,低声交谈。不合语境,可改为“窃窃私语”。C项,素昧平生:一向不相识,强调的是不了解。句意强调的是不认识,不合语境,应改为“素不相识”。D项,如履薄冰: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对象不当。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在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上下________,尤其是要重视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机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②T172次列车乘务人员巧立“资讯发布栏”,使过去旅客心存的________能够迅速得到解决,此事,在各列车中成为美谈。
③虽然会议仅有半小时,却达到了两个小时的目的,与会者聚精会神,听完领导和各方人士代表的发言,既没有疲劳感,更没有________感,而觉轻松愉快。
A.工夫 疑惑 絮叨 B.工夫 困惑 絮烦
C.功夫 疑惑 絮烦 D.功夫 困惑 絮叨
【解析】 工夫:时间,时候;功夫:本领,造诣,武术等。在表示“时间”这个意义的时候,“工夫”与“功夫”可以相互替代。困惑:感到疑难,不知该怎么办;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絮烦:因过多或重复而感到厌烦;絮叨:形容说话啰唆。$来&源:ziyuanku.com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写作能力的高低意味着一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多大,甚至也可衡量出一个人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B.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
C.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新兴市场股市今年已下跌15%,多个国家货币兑美元创多年来新低,货币贬值幅度在3%以上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高达17个。过去两个半月,A股指数下跌了32%,恒指下跌了21%。
解析:选D A项,不合逻辑,“高低”与“多大”两面对一面,应将“有多大”改为“的大小”;B项,“增强……体育事业发展”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由于”湮没句子主语。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原来这董超、薛霸自从开封府做公人,____①____,回来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____②____。
A.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B.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C.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D.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前一横线处主语是“董超、薛霸”,因此后面跟的必须是“押解林冲去……”;后一横线处的主语是“梁中书”,所以后面应跟“今日又差他……”。
【答案】 B
6.能恰当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一项是( )
原来这董超、薛霸自从开封府做公人,__①__,回来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__②__。
A.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B.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C.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D.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解析:选B 在第①个横线处,前后语境都是以“董超、薛霸”为陈述对象,所以应用“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第②个横线处看似是一个独立的,实际上应与前面的句子“梁中书因见……勾当”照应,陈述对象仍为“梁中书”,所以应选“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无论从读者还是评者的角度说它是“奇书”“才子书”都不过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趋类于清末“谴责小说”或《儒林外史》等
②对宗法社会和正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③但若从其文本内涵和精神趋向角度分析,我觉得它更近乎一本反讽小说
④而且这“讽刺”是保持距离的侧面的“冷”讽刺,即“反讽”
⑤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而《水浒传》是反讽
⑥它通过对“造反”和“招安”的种种离奇描写,以及对社会各阶层人物的雕塑式刻画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
解析:选B 观察选项,A、B、C、D四个选项首句有③和⑤两种,所以先分析这两句,⑤中有“只不过后者是本位讽刺”,但前句并没有涉及“后者”,所以排除C、D;再比较A、B,其中③①相同,接下来可以从讽刺的特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说①后面可以接⑤,然后分析《水浒传》如何反讽,接下来应该是⑥②,④最后总结。排序为③①⑤⑥②④。
5.《水浒传》中在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涵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说出其中三点。
答:
参考答案:①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②既劝诫食客不要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③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
6.关于林冲的结局,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水浒》的结局,林冲跟随梁山泊一同接受招安,在凯旋途中得了风瘫,半年后病故。第二种是《荡寇志》的结局,梁山泊被官军剿灭,他在守护头关时被王进(曾和林冲同为教头)大骂,回营后羞愤交加,郁郁而终。第三种是央视电视剧《水浒传》的结局,得知宋江放走了被生擒的高俅后,他悔恨交加,被活活气死。
比较这三种结局,你认为哪一种更切合林冲的命运?谈谈你的见解。80字左右。
答: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较大的个性化理解分析题,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要结合相关故事,有理有据地分析。《水浒》原书的结局符合林冲的性格特点,较遵循故事逻辑。《荡寇志》的结局是站在维护封建正统统治的立场,明显贬低林冲;央视电视剧版让他成为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死去的头领,为招安蒙上了深深的一层阴影,其中有深刻的寓意。
参考答案:(示例)《水浒》原书的结局是最好的。林冲应该还是会接受招安的,他终究不是李逵、刘唐、三阮那样的草莽汉子,梁山泊也终究不是他的归宿。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埋藏着对重回主流社会的渴望。(另外两种结局示例略)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课文“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便出庙门投东去”一段文字,完成6~9题。
6.从描写手法角度看,选段中的句子“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属于什么手法?本句在情节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这是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在情节上主要作用有:一是写出林冲内心的感叹,促使他由逆来顺受向毅然反叛的性格转变;二是照应上文雪压倒了草厅的情节。
7.作者是怎样描写林冲冲出庙门的?这样写突出了林冲的什么性格特点?
【答案】 写林冲冲出庙门主要抓住了三个动作细节描写:轻轻掇开石头、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这三个动作一气呵成,既突出了林冲英武的形象,也体现出林冲内心的细致与缜密,与他向来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一脉相承。
8.文段写差拨、陆虞候和富安三人面对英武逼人的林冲,既写出了他们的相同点,更写出了他们的不同点,请联系具体的描写,说说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 他们三人的共同特点是狼狈而可笑的“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三人的狼狈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差拨是才参与进来的帮凶,没有一句话,先被“搠倒”,后是“爬将起来要走”;陆虞候是林冲自幼相交的朋友,是卖友求荣的鼠辈,居然还无耻地求饶和辩解;富安是一个懦弱的走卒,“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9.说说选段最后一句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 “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和“出庙门投东去”体现英雄末路的破釜沉舟,“提了枪”是英雄本色。在情节上留下悬念,这样一个逆来顺受、谨小慎微的英雄,未来的路会怎样走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一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愈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D.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解析:选B 本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小说的情节(A)、表现手法(A)、人物(B)和主题思想(C、D),涵盖面广,设置科学,难度适中。B项,强加因果,差拨对林冲的“辱骂和恐吓”是其唯利是图的小人心态的自然流露,与高太尉的陷害没有必然的联系。
8.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其中,狭义的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而从广义上说,则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参考答案: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9.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人物言行探究人物性格和心理的能力。人物的性格特征是由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反过来人物的言行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往往具有复杂性、多重性和发展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林冲虽曾贵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但此时他的身份却是一介配军;在他的身上既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心存幻想、隐忍软弱、委曲求全的一面。因此“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的软弱表现是可以理解的。
参考答案:身份:配军身份。
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