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 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30 14: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铁路穿越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经济因素
B. 社会因素
C. 行政因素
D. 历史因素
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  )
A. 商业区范围变小
B. 工业区范围变大
C. 住宅区范围变大
D. 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
某大型超市在厦门火车站广场开张,后又在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出入厦门岛主干道(BRT)站点旁开设第二家店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流动人口多
B. 常住人口密度大
C. 劳动力充足
D. 居民购买能力强
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4.图中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分别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5.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B. 植被覆盖率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D. 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6.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
A. 丘陵地区
B. 平原地区
C. 山地地区
D. 沟谷地区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7.③区域可能属于(  )
A. 工业区
B. 住宅区
C. 商业区
D. 行政区
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完成以下两题。

8.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以下两题。

9.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 ①处和③处
B. ①处和④处
C. ②处和③处
D. ②处和④处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由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兰克发明,他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1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2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0.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 减少建筑能耗
B. 增加绿化面积
C. 延长建筑寿命
D. 丰富城市景观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表示欧洲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1.图中2000~200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下图为“大城市区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关于a所在功能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小,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带
B. 商业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旁
C. 中心商务区的租金往往是最高的
D. 商业区内人流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读“某假想地域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两题。

13.城市④形成的区位因素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
B.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C. 气候条件优越
D. 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B. 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
C.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D. 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
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5.关于城市由书店和书亭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书店等级低,数量少,彼此距离远
B. 书亭等级高,数量多,彼此距离近
C. 书店位于城市中央,其服务范围是书亭的6倍
D. 书店等级高、数量少,书亭等级低、数量多
廉租房是指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并非高档住宅,一般面积较小。读图甲、图乙,完成以下两题。


16.影响廉租房主轴线与经线斜交成一定角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采光
B. 民俗
C. 通风
D. 交通
2014年北京人口密度位列世界前十,下图为北京市各环路间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关于解决北京城市病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部转移
B. 调整产业布局,分散中心城区功能
C.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与合作
D. 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进入北京
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8.2001~2007年以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 社会经济的发展
C. 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模式对比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9.“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地表下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沿图中EOF线所作地租水平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甲)与该城市某季节近地面二氧化硫浓度分布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21.该城市近地面大气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  )
A.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B. 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C. 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
D. 冬季取暖排放的废气
读“我国东南部某大城市住宅小区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22.如果在图中甲处增加商业小区布局,其合理性是(  )
A. 人口密集
B. 交通方便
C. 靠近学校
D. 靠近市中心区
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3.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下图表示了“农村—城镇—大城市人口流动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4.该图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形式为(  )
A. 小城市向大城市的人口迁移
B. 城市地域扩张
C.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D. 城市文明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
25.下图为我国江南某城市结构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冋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处商业区分布的相同点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
(2)该市的钢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
(3)假如你的父母打算在A、B两处楼盘中选一处购买,请你选择其中一处简要分析利弊_____________。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计划在图中①、②、③、④处拟建乳牛场、自来水厂、大型超市、电子工业园区等,你认为这些工程分别建在何处最合理?(填数码)乳牛场、自来水厂、大型超市、电子工业园区。其中电子工业园区的选址理由是。
(2)该城市在不断扩大中,甲乙两村最适合建疗养院的是、最先纳入城区的是,理由是(请任选一项说明)。
27.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1949年~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

(1)材料信息显示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的表现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0年间我国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数目增长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长比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铁路对城区有分割作用,会影响铁路两侧的交通,影响城区景观,同时还对沿线有噪音污染,因此铁路一般应从城区边缘穿过,应远离住宅区和商业区。该城市铁路穿越市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历史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位于城区边缘的铁路逐渐被外围发展的城区包围,形成今天铁路穿城而过的分布。
2.【答案】C
【解析】当L线变成P线时,住宅区范围变大。
3.【答案】A
【解析】超市首选火车站广场的最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多,所以A正确。
4.【答案】C
【解析】③功能区位于市中心位置应属于商业区;②在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应为住宅区;①位于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地带,应为工业区。
5.【答案】C
【解析】城市建设必然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从而使雨水下渗量减少,造成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6.【答案】B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的道路网和人口分布状况分析,判断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该城市位平原地区,B对。丘陵地区、沟谷地区形态多条带状,A、D错。山地区多组团状,C错。
7.【答案】B
【解析】③区域常住人口数量最大,为住宅区。
8.【答案】D
【解析】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9.【答案】A
【解析】物流园区占地广,需要有较低地价的土地;需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物资的集散。①处在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便利,交通条件优于②③④处。化工园区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水体污染与大气污染。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市区地势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③处位于郊外,地势较市区低,且处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
10.【答案】B
【解析】自然界中,由于长期对环境的适应,岩石上部阳光充足、干燥的地带经常生长着灌木类植物物种;而下部潮湿、光线晦暗的地方常常是附生植物生长的场所,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正是帕特里克,布兰克吸取了大自然的经验,为人们创造了更加接近自然形态的垂直绿化景观。其次,这样的植物布置层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遮挡行人和车辆视线。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的当务之急,在地面绿化日益被侵蚀的今天,垂直绿化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植物墙应运而生。故选B项。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再城市化的概念可知,先出现逆城市化,然后才有再城市化。甲国2000年前后城市化增长速度都为正值,说明城市中心没有衰落过程,没有出现逆城市化,不会出现再城市化,A错。乙国2000年前后城市化增长速度都为负值,说明乙国2000年后还处于逆城市化过程中,B错。丙国和丁国2000年前城市化增长速度为负值,2009年为正值,说明丙和丁两国2000~200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B对。
12.【答案】D
【解析】a所在功能区为商业区,该区通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旁,租金往往是最高的,商业区内人流昼夜差别大。
13.【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城市④位于山脚下两条铁路交汇处,周边没有河流与矿产,所以,其形成的区位最可能是因为处于铁路枢纽的交通优势。
14.【答案】C
【解析】城市垃圾不合理处理是造成垃圾污染的主要原因,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地形封闭不利于空气扩散。
15.【答案】D
【解析】书店等级高,数量少,相互距离远。
16.【答案】A
【解析】房子主轴线与经线呈一定的角度,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光照。
17.【答案】D
【解析】北京人口规模大,城市问题突出,解决措施很多,但控制外来人口进入北京不合理,故选D。
18.【答案】B
【解析】2001~2007年以来广州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说明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拉力增大,B正确。这时期国家户籍政策没有多大变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城市化没有多大影响,A、C错误,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原因,D错误。
19.【答案】B
【解析】读图,“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调节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量减少,①对。不能调节水汽输送,②错。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③错。能够增加地表下渗,④对。B对,A、C、D错。
20.【答案】C
【解析】O点位于城市中心,地租最高;OF通过风景区,环境好,地租较高。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
21.【答案】D
【解析】从乙图可知,某季节城市二氧化硫浓度最大区位于城市中心的居民区,可能是冬季居民区取暖排放的废气造成的,D对。浓度最大区不在工业区,不可能是来自工业生产,A错误。交通工具影响应该是交通沿线数值高,不会是在市中心,B错误。城市中心不会有矿井开采,C错误。
22.【答案】A
【解析】甲处附近有大量的住宅楼,说明该地人口密集,可以增加商业小区布局。
23.【答案】C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
24.【答案】C
【解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形式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25.【答案】(1)相同点:甲、乙均位于交通方便。
不同点:甲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以市场最优为原则,—般经营零售业为主;乙位于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般经营批发业为主
(2)优点:接近原料、燃料地;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离铁路线近,交通便利
缺点:离主城区较近,位于东南季风的上风向容易污染主城区,此外会污染水体和土地,影响主城区。
(3)A楼盘:接近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城区,房价一般较低;但是上下班和购物不太方便。
B楼盘位于主城区,上下班、购物和生活比较方便;房价可能较高;容易受到钢铁工业的污染。
【解析】(1)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商业中心布局的原则入手。商业中心布局一般遵循两个原则: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相同点:作为商业中心,甲、乙都位于交通干道交汇处,交通方便、人流量较大的地区。
不同点:甲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以市场最优为原则,一般经营零售业为主;乙位于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以交通最优为原则,一般经营批发业为主。
(2)工业布局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协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市的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接近原料铁矿、燃料地煤矿;靠近河流,取水方便;离铁路线近,交通便利;从环境角度来看,丙地离主城区较近,位于夏季东南季风的上风向,容易污染主城区。
(3)选择AB楼盘均可,只要言之有理。选择楼盘要综合考虑,包括环境、价格、交通条件等。选A楼盘理由:接近风景区,自然环境优美,空气好;远离城区,房价一般较低;远离城区上下班和购物不太方便。
选B楼盘理由:B楼盘位于主城区,上下班、购物和生活较方便;离中心城区近,房价可能较高;容易受到钢铁工业的污染,城市内环境较差。
26.【答案】(1)④ ③ ② ① 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
(2)乙村 甲村 在乙村建疗养院,远离市中心避免噪音影响;靠近山区环境优美、安静。甲村将最先被纳入城区,是由于该地地势平坦;附近有火车站和码头,人流和货流中转方便;交通更便捷;有公路和铁路经过。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地区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应该布局电子工业园区;④地距离城区近,交通便利,适合布局乳牛场;自来水厂要布局在河流的上游,水质好,③地符合条件,符合题意;②地位于城区,交通便利,人口众多,适合大型超市的布局。①地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适合电子工业园区布局。
(2)由图示判断,乙村靠近山区,环境优美,安静,远离市中心避免噪音影响,适合建疗养院。甲村地地势平坦;附近有火车站和码头,人流和货流中转方便;交通更便捷;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将最先被纳入城区。
27.【答案】(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城市数”柱状图归纳在城市数目和城市发展速度方面的特点。(2)根据材料计算出不同级别城市在60年间的城市数目增长比例:200万以上人口城市、100万~200万人口城市、50万~100万人口城市、20万~50万人口城市、20万人口以下城市分别约为1 267%、1 057%、1 867%、371.9%、214.3%,由此看出城市数目增长比例最高的是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最低的是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28.【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 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解析】(1)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位于市中心交通最便利的地方。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中心商务区的服务范围大,包括整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 低级住宅区往往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常与工业区相联;高级住宅区多位于城市的外缘,常与文化区、服务区相联系。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C,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或靠近工业区。
(3) 汽车销售店因占地面积广,常位于城市外缘,且交通便利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关系密切,需要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且环境条件好。
(4)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经济、社会(收入、知名度、种族)、行政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