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婚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古有一人: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作者简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请注意这些词语的含义: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水中藻荇交横
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就高兴的样子门大概是交错缘景析情,体会心境。内容理解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层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庭院漫步。??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试一试:
背诵本文叙事部分。背诵本文写景部分。背诵本文议论部分。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
熙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 (在黄州)他寄情山水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林语堂? 《苏东坡传》 第16章)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赏月的欣喜;(2)漫步的悠闲;
(3)贬谪的悲凉; (4)人生的感慨;
(5)自我排遣的旷达。他为何把自己称为“闲人”呢?闲闲情-闲情雅致闲愁-郁郁不得志闲趣-月夜赏景的自豪3、你对“闲人”一词有怎样的理解? “闲人”既指作者和张怀民二人作为贬谪之人,清闲无比,含自嘲之意;又指二人夜游赏月,悠游自在,富有雅趣,颇有自许之意。苏轼写景赏析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理解性默写(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