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1.(2017·泉州中考)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6.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四时俱备?? 俱????? ???? ②夕日欲颓? 颓??? ???
③或好作诗古文??或?????? ??? ④恐因愤激之久?恐????? ?
7.翻译句子。(6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分)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3分)
8.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答案】:
5.(2分)B
6.(4分)(1)全,都 ?(2)坠落 (3)有的人 (4)担忧,恐怕
7.(6分)⑴(3分)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自”、“复”“与”各0.5分)?⑵(3分)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务”、“省”各0.5分)
8.(4分)(4分)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意思对即可。)
附:【乙文译文】三房十四叔不是不勤读,只因傲气太盛,自满自足,便不能有所成就。京城之中,也有不少自满的人,有见识的人看见他们,不过冷笑一声罢了。又有当名士的,把科名看得和粪土一样,或者喜欢作点古诗,或者搞点考据,或者好讲理学,沸沸扬扬自以为压倒一切。有学识的人见了,认为他们的成就也没有多少,也只好冷笑一声罢了。所以我们用功,去掉傲气,力戒自满,不为别人所冷笑,才有进步。弟弟们平时都谨慎退让,但多年小考没有中,恐怕是因为愤激已久,以致产生骄惰的习气,所以特别写信告诫。务必要仔细想一想我说的话深切地省察!幸甚幸甚!
2.(2016年重庆市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4分)(1)书信(2)消散(3)指人间(4)参与,这里指欣赏。
(4分)(1)肉岸的石壁色彩更深,交盯辉映。(2)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3分)C(“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12.(4分)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表,与古今知音影后得意之感。(以上两点各2分,意合即可)
3. 《答谢中书书》 《 醉翁亭记》中考比较阅读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云归而岩穴暝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请举例加以说明。
12.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醉能同其乐
【参考答案】
9.消散 昏暗 落下 精神不振
10.(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11.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12.(1)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2)作者娱情山水,但让他陶醉的是与滁洲的老百姓一起出游,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4.《三峡》《答谢中书书》中考比较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①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②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或短语。
沿溯阻绝( ) 虽乘奔御风 ( )
四时俱备( ) 夕日欲颓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读了【甲】文,能大致估算出文中船速,你知道多少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 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5、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逆流而上 奔驰的骏马 季节 落、落下、坠落
2、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3、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示半天,12个小时,距离是1千2白里=600km,所以速度是50km/h
4、B
5、《答谢中书书》“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色彩缤纷,表露了作者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
5.《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比较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 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 ”的语句中。
【答案】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