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课件部编版: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0 10:3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梦回繁华毛宁导入新课清明上河图片段 同学们,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图画也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我们的国宝级文物,现在这幅画的真品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由于它的名气非常大,历代有很多画家临摹、仿制,现在网络上看到的多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元年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合作画成的清院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仿制品。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当一回宋朝人,看看大家眼中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怎样的一种宋代生活。宋朝市民生活图片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作者简介 《清明上河图》 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有587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个个形神兼备,并画有13种动物、9种植物,其态无不惟妙惟肖,各种牲畜共56匹,不同车轿二十余辆,大小船只二十余艘。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宝贵历史资料。清明上河图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
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
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
概括力的说明语言。
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
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字词疏通1.读准字音坊( ) 汴梁( ) 题跋( )
料峭( ) 驮队( ) 跋涉( )
漕运( ) 舳舻( ) 纤夫( )
摩肩接踵( )绢本( )田畴( )
沉檀( ) 遒劲(  )  络绎不绝( )
fāngbiànbájuānqiàotuóbácáozhú lúqiànzhǒngchóutánqiú jìngyì字词疏通2.理解词语。坊:
界画:
慢板:
设色:
孔道: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城市居民聚居的名称。
中国画的一种。
音乐术语,表示音乐的节奏。
绘画着色、涂色。
必经之道。
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
象《清明上河图》。
第二部分(第2-5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描绘
的具体景象,以及艺术、历史价值。
第一层(2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社会背景。
第二层(3、4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
第三层(5段):说明《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
精读文本 1.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他内容。 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明确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举例子:
列数字:
引用:
摹状貌:
打比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结构精美,宛如飞虹。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就全文来说,本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就说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来说,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三个词语即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合作探究 1.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上河图》的?(1)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华。 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写作特色语言特色1.善用四字短句,长短句结合。 概括力强,有节奏感,语言典雅,富于蕴味。2.引用典籍,借用术语。 典雅、精练,知识性强,语言富于变化。3.遣词造句准确。精炼 准确、简约,既体现文体特点,又极富表现力。4.有说明有叙述有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结合紧密,相得益彰。 叙述清晰,说明准确,议论点睛;既展现历史故事,又介绍相关知识,又表明观点态度,相得益彰,突出说明对象特征。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名画,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
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画卷人物繁多,场
景复杂,但作者介绍得条理清晰,细腻具体,不仅给人以美的愉
悦,更学习了古历史知识,知道了《清明上河图》高超的创作技
巧、表现手法以及它巨大的艺术价值。由此,我们由衷地为古人
的智慧而自豪,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骄傲。拓展延伸 选取一件自己喜爱熟悉的事物,借鉴《梦回繁华》的说明特点写一篇小说明文,在班上交流一下。 课外借阅《清明上河图的故事》,然后说说你对这幅名画有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