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散文二篇 课件(幻灯片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15*散文二篇 课件(幻灯片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0 10:4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散文二篇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永久的生命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1935年到北平图书馆工作,1938年赴延安,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教师,《东北日报》副总编辑,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
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
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
的价值。1.读准字音

臼 齿 茸 毛 蔓 延 凋 谢 洗 涤
2.积累词语
臼齿:
茸毛:
蔓延:
凋谢:
洗涤:jiùróngmàndiāodí磨牙的通称。
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向四周扩展延伸。
(草木花叶)凋零脱落。
洗。字词疏通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谈个人生命的短暂,表现出个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从正面表现生命永远不朽。
第三部分:(第3、4、5自然段)说明生命是奇迹,热情赞美生命,提示主旨。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
为什么这样说?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3.为什么要“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
远给世界以芬芳。精读文本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① 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
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
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
限的价值。
④ 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 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合作探究 学习这篇文章,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用智慧的眼光、灵敏的头脑和精练的语言、充满哲理的话语,对生命意义进行探讨,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但它却是永恒的。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向生命的顽强不息敬礼;我们珍惜生命,就应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课堂小结张海迪邰丽华海伦·凯勒 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把心中的收获或苦闷写下来相互分享。拓展延伸罗 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朋友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那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活着…… 导入新课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作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简介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于1925年以前,他能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态度,预料到中国可能会发生的抗日战争,预料到没有外国人奴役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的诞生! 遏制   孤寂    濒临

边缘   飓风    俯瞰字词疏通èj ì bīnyuánjùkàn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3.如何理解作者关于“爱情”的论述?
4.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5.这几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6.作者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1.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的笔法,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永恒的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我为什么而活着精读文本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渴望爱情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情的结合见到仙境的缩影 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这种安排是很有见地的。 3.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关于“爱情”的论述? 4.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追求知识了解人的心灵(人类)知道星辰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寂、贫穷和痛苦 5.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了解人的心灵(人类)爱情带来狂喜爱情解除孤寂爱的结合见到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知道星辰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课堂小结体味语言的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1.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感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2.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撼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没有爱情生活是孤寂的。在深不可测、令人胆战心惊的无底深渊中,“我”完全不能自拔,“我”几乎会丧失生活的希望,这样就从反面衬托出爱情的美好。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句话点明了爱情、知识和同情心的内在联系。在这里,作者用含蓄的,充满理性的话语表明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仙境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罗素的一生,
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