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课件 教案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课件 教案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11 19:03:02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是在自然界的多种形式和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 知道水蒸气、云、雾、雨、露的成因。
3、知道在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过程。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2.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愿意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重点
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难点
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你知道它有哪些形态吗?
水在加热和受冷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思考——联系实际,说出水的形态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欣赏水的各种形态
1.展示图片——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雨、雪、云、雾、露、霜等
2.总结:云、雾、雨、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3.提问:空气中还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水是什么状态呢?
承接:水在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形态的存在,它和受热与遇冷有关,下面进行实验。
二.造雨、造霜、造雾实验
1.展示实验注意事项: 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烧杯;
2)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避免烫到手;
3)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2.实验一:造雨
1)展示实验要求和步骤,并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操作。
2)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
3.实验二:造霜
1)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器材:试管、水、温度计、冰加盐、湿毛巾、烧杯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实验三:造雾
1)帮助学生准备实验器材
2)展示实验步骤,引导操作,并总结归纳
3)观察过程中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冰箱在夏天刚打开看到的白气是什么?
总结: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提问:空气中的水又是哪来的呢?
(承接)展示晾衣服的图片,河中水位下降与什么有关?
什么是蒸发?
科学概念的学习:蒸发 凝结
展示关系图
三.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1.我发现了一: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倒同样多的水,放在阳光下晒,观察水的变化
2.我的发现二:在黑板上用水涂出两块同样面积的水迹,用扇子扇其中一块,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我的发现三: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积水)。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便很快干了。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4.总结:水分蒸发跟哪些因素有关?
5.引导学生思考: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相互转化?
水蒸气是气体、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四.拓展提升
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吗? 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总结: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汽化热,而这部分热是烫伤人最主要的热量,比100℃的水通过热传导传递给人的热量要更多更快,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更加严重。
欣赏图片,并了解各种形态水的存在
学生回答:水蒸气
1.认真学习实验过程的安全注意事项,边观察实验器材,边讨论。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
2)用一块冷玻璃罩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水珠。
3)实验结论:加热后的水遇到冷玻璃罩,玻璃罩上会有水珠出现
3.操作造霜实验
1)熟悉实验器材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冰和盐放入烧杯,把试管中加水放入冰加盐混合物中,并把两只温度计分别插入冰加盐和试管中。
3)观察记录:烧杯壁底端出现霜
4.亲自体验造雾实验
1)准备实验: a.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
B.把一支冰棒(或一块冰)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2)归纳观察现象:水杯上方出现雾
学生七嘴八舌话空气中的水哪里来的?
学生回答:蒸发了
读—理解科学概念
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观察——发现——结论
大盘子里的水先蒸发掉
结论:蒸发的快慢与液面面积有关
2.观察——发现——结论
扇子扇动的一块水迹先干
结论: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3.讨论:太阳照射,温度升高,水分蒸发了……
4.学生讨论总结:
一是与液面面积大小有关。液面面积增大,蒸发就加快。 二是与空气流动有关。液面空气流动快,通风好,蒸发就越快。
三是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四是与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大,蒸发慢,空气湿度小,蒸发快。
5.学生讨论。
水遇冷后,结成冰,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固态的冰遇热熔化,变成水。
水受热以后蒸发变成气体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
6.看图说话——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讨论为什么雨水总下不完?
学生先了解烫伤的现象,然后讨论——展示
欣赏图片,视觉与文字同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
实验前先让学生注意安全事项,实验是学生直接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之一,但是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获取最直接的资料,并学会观察、总结的方法
从熟悉器材到动手亲自实验,学生获得不止最后的结论,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能力的锻炼
以学生清楚生活中的问题为引,学习科学概念——蒸发、凝结。
展示关系图,让学生对蒸发和凝结的关系了解的更清楚。
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学规律
先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再归纳总结,利于学生建立获取知识的一定方法。
看图说话,获取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课堂练习
1.常见的水的形态有 、 、 ……
2.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 ,这种现象叫做 。
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 变成 ,这种现象叫做 。
4.衣服晒干,是因为水分被 。
5.水分蒸发的快慢与 、 、 、 等有关系。
认真完成,并当堂展示。
课堂小结
1.通过观察总结,我们了解了水的不同形态
2.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水在加热和遇冷的状态下形态会发生变化
3.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水分蒸发与温度、面积、风力都有直接的关系
4.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中水的循环
板书
水在加热和遇冷后
一.水的形态
二.造雨、造霜、造雾实验
温度发生变化
三.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面面积大小、温度高低、空气流动、空气湿度
第5课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练习
一.填空题
1.水在自然界中存在 、 、 三种形式。
2. 雪是空气中的水珠 成的小冰晶。
3. 云是大量的 在高空聚集而成。
4.水蒸气遇冷会变成 。
5. 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 变成的。
6. 液体形态的水 后变成 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 。
7. 水蒸气 后,又从气态变成 ,这种现象叫做 。
8.海洋上的水是通过 状态输送到陆地上的。
二.判断题
1.水在加热和受冷后会发生形态的变化。( )
2. 雨是云中的水汽遇冷在无力支持时下降形成雨。( )
3.衣服能晾干是因为水分消失了。( )
4.液态的水遇冷变成固态的冰,这是蒸发。( )
5.蒸发的快慢只与温度的高低有关,与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
三.选择题
1.把水加热至沸腾,水的形态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还是液态的水 B.将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C.将会变成固态的冰
2.夏天打开冰箱的门,看到有白气出现,这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的冷气变成雾
B.冰箱内的液态水变成的
C.属于蒸发现象的一种
3. 关于水的形态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态的冰遇热熔化,变成水
B. 水受热以后蒸发变成气体的水蒸气
C. 水遇冷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4.为什么年年下雨,雨也下不完呢?( )
A.因为大海里的水是用不完的
B.水在自然界中在河流、海洋、空气中通过不断的蒸发、凝结在循环着
C.雨是无限多的,所以下不完
四.实验题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我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会蒸发,请完成关于影响蒸发的因素的探究。
(1)请写出什么是蒸发? 。
(2)现象(一)是将相同量的水倒在不同面积的盘子上,同样放在太阳下照射,可以发现 盘的水先蒸发完,说明蒸发与 有关。
(3)现象(二)将相同量的水涂在两块同样大小的黑板上,然后用扇子扇动一块,发现 块先蒸发掉,说明蒸发与 有关。
(4)对比衣服晾在夏季强烈的阳光下和衣服晾在冬天阴天,哪一情况下先干?
,这说明了 。
(5)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答案:
一.填空题 1.液态、固态、气态 2.凝结
3.水蒸气 4.水珠
5.水蒸气 6.受热 气体 蒸发
7.遇冷 液态 凝结
8.水汽
二.判断题 1. √ 2. √ 3. × 4. × 5.×
三.选择题1.B 2.A 3.C 4.B
四.实验题
(1)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2)大盘 液面面积
(3)被扇子扇动 空气流动快慢
课件34张PPT。水在加热和冷却后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上新知导入 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你知道它有哪些形态吗? 水在加热和受冷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新知讲解 最常见的水——液态新知讲解雨是云中的水汽不断转移合并增大,当上升的气流无力支持时下降形成雨。新知讲解水的形态——固态
雪是空气中的水珠凝结成的小冰晶。新知讲解云——大量的水蒸气在高空聚集而成新知讲解雾是悬浮在近地面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新知讲解出现在草地上的露水——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新知讲解秋末冬初的霜——霜是空气中水汽受地面或者物体表面热量辐射的影响而凝华在上面的白色冰晶。 新知讲解云、雾、雨、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新知讲解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烧杯;
2.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避免烫到手;
3.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水水蒸气蒸发凝结新知讲解阳光新知讲解阳光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 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一些水洼(积水)。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便很快干了。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温度高了,蒸发了!新知讲解一是与液面面积大小有关。液面面积增大,蒸发就加快。 二是与空气流动有关。液面空气流动快,通风好,蒸发就越快。
三是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四是与空气湿度有关,空气湿度大,蒸发慢,空气湿度小,蒸发快。新知讲解水蒸气是气体、水是液体、冰是固体。水受热以后蒸发变成气体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的水。水遇冷后,结成冰,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固态的冰遇热熔化,变成水。思考: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相互转化?新知讲解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呢?课堂练习1.常见的水的形态有 、 、 ……
2.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 ,这种现象叫做 。
3.水蒸气遇冷后,又从 变成 ,这种现象叫做 。
4.衣服晒干,是因为水分被 。
5.水分蒸发的快慢与 、 、 、
等有关系。液态固态气态水蒸气蒸发气态液态凝结蒸发了温度高低空气流动快慢液面的大小空气湿度拓展提高 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汽化热,而这部分热是烫伤人最主要的热量,比100℃的水通过热传导传递给人的热量要更多更快,所以被水蒸气烫伤更加严重。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烫伤更严重?课堂总结这一节我们学习到了?1.通过观察总结,我们了解了水的不同形态
2.我们通过实验证明水在加热和遇冷的状态下形态会发生变化
3.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水分蒸发与温度、面积、风力都有直接的关系
4.我们知道了大自然中水的循环板书设计水在加热和遇冷后一.水的形态二.造雨、造霜、造雾实验液面面积大小、温度高低、空气流动、空气湿度温度发生变化三.蒸发快慢的因素作业布置1.尝试做一做:当你洗完头发,用吹风机吹头发,头发是否是很快干了呢?
2.请思考这样的结论影响的因素。
3.整理一份探究水分蒸发快慢的实验报告、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