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声音的传播(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声音的传播(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12 09:40:46

文档简介

苏教版本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传播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难点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伏地听声”的故事吗?
它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观看图片,展示“伏地听声”的故事——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并进行思考讨论。
利用生活经验解释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真空能传播声音吗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操作过程
(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听一听声音
(2)往烧瓶里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再观察能听到声音吗?
并追问:第二个步骤中还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2.深入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总结: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用注水加热的办法赶走烧瓶内的空气后,发觉没有铃声或者铃声变小,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教师总结:声音能在哪些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二.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
1.实验目的: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2.实验准备:
(1)准备三只可封口的塑料袋,分别装进沙子、水和空气,封口。
(2)把桌面整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子上。
3.给学生温馨提示: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用手势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4.提问: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传播的方向
(1)实验材料:铅笔、桌子
(2)实验方法:用铅笔敲击桌子的中心,其他同学站在桌子的不同方向,看是否能听到声音呢?
三.制作土电话
1.明确要求——提示准备: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通过“电话”传播的?
2.引导学生利用“土电话”进行通话,并提出问题——讨论听到的声音的效果如何?
四.“伏罂而听”的故事
1.展示图片和要求:这幅图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查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伏罂而听”——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用来听敌人是否在挖地道)
3.追问:这个故事利用的是什么样的原理?
教师总结: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引起罂壁的振动,又引起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空气的震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五.使声音变小或消失
借助矿泉水瓶——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1.准备完成实验
(1)听声音
(2)完成操作——往烧瓶里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再听声音。
(3)展示我的实验结论:
第一次能听到铃声
第二次不能听到铃声
第二次也可能听到的铃声变小
2.学生讨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理解记忆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学生回答:空气(气体)、水(液体)、烧瓶(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1.帮助老师准备好实验器材。
2.准备操作: (1)把桌面整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子上,一只耳朵轻轻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
(3)观察记录塑料袋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3.把沙子、水和空气,按照声音传播效果的好坏进行排序。
完成表格:
4.操作过程:用铅笔敲击桌子的中心,其他同学站在桌子的不同方向,听一听声音并进行讨论交流。
展示我的实验结果:桌子四周不同方向上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
1.做一做:(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
2.听一听: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听和说。
1.看图说话——讲述自己理解的故事
2.看屏幕,理解“伏罂而听”的故事,并讨论故事主人公利用的原理。
1.小组合作,想一想并尝试着把想到的办法进行试验。
2.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1)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
(2)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
(3)在里面装上有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
对要求严格的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既能规范学生的操作,还能让学生较直观的获得科学知识。
逐步加深提问的深度,让学习的内容由易到难,利于理解和接受。
从准备到操作再到实验结论的总结,让学生逐步熟悉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获取更有价值的学习方法。
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结论的总结——清晰、明了。
明确要求和目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
动手做一做,然后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新知识。
看图说话,讲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将学生的生活知识进行科学化的总结
当堂练习
填空题:
1. 、 、 都能传播声音,但是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对比声音在沙子、水和空气中传播的效果, 效果最好, 中最差;这反映了在 物质中传播效果最好,其次是 ,传播效果最差的是 。
3.声音是向 方向传播的。
判断正误:
4.实验证明声音能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
5.实验研究发现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是一样的。( )
6.制作“土电话”传播声音的原理是利用了固体传音。( )
7. “伏罂而听”的故事反应了古代人利用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的原理.( )
8.在矿泉水瓶里面装上满满的水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是不同的。
3.我们利用声音传播的原理制作“土电话”,并能解释“伏罂而听”的故事。
4.我们通过实验和总结知道让声音消失的办法。
板书
声音的传播
一.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三.制作“土电话”
四.伏罂而听
五.声音变小或消失的办法
第2课时《声音的传播》练习
一.填空题:
1.声音能在 、 、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 。
2.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但是不能在 中传播。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按传播效果的好差依次排序是 、液体、 。
4.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 的。
5.声音是向 传播的。
6. 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的方法有 、 、

二.判断题:
1. 声音在沙子、水和空气中传播的效果是一样的。( )
2.声音能在任何物质,任何环境中传播。( )
3.制作“土电话”的原理是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效果好。( )
4.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
5.太空是一个静静的世界。( )
6.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7. 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更清晰,更快。( )
8. 在矿泉水瓶里面装上满满的水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
三.综合分析题:
“伏罂而听”的故事是什么意思?它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四.实验探究题:
1.探究声音在沙子、水和空气传播的效果。请按实验探究过程,补充好材料。
(1)实验准备:a.准备三只可 的塑料袋,分别装进沙子、水和空气, 。
b.把桌面整理 ,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 在桌子上
(2)实验过程:a.一只耳朵 ,捂住另一只耳朵。
b.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 。
(3)观察记录塑料袋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4)由实验可知,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效果由好到差的顺序是 。
, 。
2. 利用制作“土电话”探究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1)制作“土电话”需要的材料有: 。
(2)制作“土电话”的过程:a.在两个纸杯的每个杯底 。
b. ,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 。
(3)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 ,一名同学在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听和说。
(4)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的发现: 。
答案:
一.填空题:
1.固体 液体 气体 介质
2.真空
3.固体 气体
4.波 声波 产生振动 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5.四面八方
6. 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使振动不能发生 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 在里面装上有孔的柔软材料使振动不能发生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 “伏罂而听”——趴在地上把耳朵贴在陶器上(用来听敌人是否在挖地道)
利用原理: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引起罂壁的振动,又引起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空气的震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四.实验探究题:
1.(1)封口 封口 干净 平放
(2)轻轻贴在袋子上 橡皮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
(3)塑料袋装沙子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 塑料袋中装空气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差
(4)固体、液体、气体
2.(1)纸杯、长线
课件24张PPT。声音的传播科学苏教版 四年级上新知导入 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敌人夜袭的马蹄声,常常是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伏地听声”的故事吗?
它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新知讲解1.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2.往烧瓶里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声音吗?新知讲解第一次能听到铃声第二次不能听到铃声第二次也可能听到的铃声变小新知讲解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用注水加热的办法赶走烧瓶内的空气后,发觉没有铃声或者铃声变小,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新知讲解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1.准备三只可封口的塑料袋,分别装进沙子、水和空气,封口。
2.把桌面整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子上新知讲解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1.把桌面整理干净,将其中的一只塑料袋平放在桌子上,一只耳朵轻轻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敲桌子或摩擦桌子。
3.观察记录塑料袋装什么时听声音的效果最好?用哪个袋子时最不容易听到声音?新知讲解温馨提示: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用手势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感受。新知讲解把沙子、水和空气,按照声音传播效果的好坏进行排序。新知讲解探究声音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实验材料:铅笔、桌子
实验方法:用铅笔敲击桌子的中心,其他同学站在桌子的不同方向,看是否能听到声音呢?实验的结果:桌子四周不同方向上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新知讲解 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通过“电话”传播的?1.找两个纸杯,在每个杯底戳一个小洞。
2.找一根长线,穿过两个杯底的洞,在线头处捆上一小段牙签或打个结。新知讲解利用“土电话”传播声音。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听和说。新知讲解这幅图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查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新知讲解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引起罂壁的振动,又引起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空气的震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新知讲解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小组合作,想一想并尝试着把想到的办法进行试验新知讲解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 、 都能传播声音,但是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对比声音在沙子、水和空气中传播的效果, 效果最好,
中最差;这反映了在 物质中传播效果最好,其次是
, 是效果最差的。
3.声音是向 方向传播的。
课堂练习固体液体气体真空沙子空气固体液体物质气体物质四面八方4.实验证明声音能在任何物质中传播。( )
5.实验研究发现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是一样的。( )
6.制作“土电话”传播声音的原理是利用了固体传音。( )
7. “伏罂而听”的故事反应了古代人利用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的原理.( )
8.在矿泉水瓶里面装上满满的水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课堂练习×√×√√拓展提高声音是以“波”形式传播的,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会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传播的形式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声音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不同介质的传声效果是不同的。
3.我们利用声音传播的原理制作“土电话”,并能解释“伏罂而听”的故事。
4.我们通过实验和总结知道让声音消失的办法。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效果不同制作“土电话”伏罂而听声音变小或消失的办法作业布置实验目的:感受声音在固体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效果好实验要求:1.请自己观察生活,设计出能对比分析声音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同的小实验。
2.注意安全
3.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4.课堂展示汇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