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14白杨礼赞 导学精炼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上14白杨礼赞 导学精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5 17: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白杨礼赞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 这个艺术形象,使读者能联想到当时中国的现实,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 和 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自杨树、对抗日军民的 和对敌人的 。
二、疑难探究
1.作者在赞美白杨树前为什么要描写高原的雄伟景象?而在赞美高原的雄伟时为什么又说它“单调”?

2.作者是怎样以审美眼光来观察并表现“美”的?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 ,原名 ,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等。
2.读重点字。
无垠( ) 如砥( ) 倦怠( ) 桠枝( ) 靠拢( )
倔强( ) 婆娑( ) 楠木( ) 秀颀( )
3.识多音字。
(1)那一层层的晕( )圈光亮无比,看得我头晕( )脑涨。
(2)地球的结构就如同一个鸡蛋,蛋黄是地核,蛋清是地幔,蛋壳( )是地壳( )。
(3)王全带着自己养殖的海参( )参( )加了海产品展销会,由于他的产品大小参( )差不齐,所以客户对此兴趣不大。
(4)倔强( )挺立的白杨树,象征着坚强( )的敌后抗日军民。
(5)由于刹( )车系统失灵,一场车祸在刹( )那间发生了。
4.辨形近字。
毯( ) 融( ) 砥( ) 垦( )
毡( ) 隔( ) 柢( ) 恳( )
毽( ) 膈( ) 抵( ) 垠( )
5.解关键词。
(1)婆娑:
(2)主宰:
(3)( ):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4)参天:
(5)秀颀:
(6)(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7)( ):暗暗地生长
(8)纵横决荡:
6.感知课文。
本文开篇表达感情的句子是: !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的句子是:
!作者写白杨树,先写它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它生长在 上;再写它的外形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外形写了白杨树的 、 、
、 内在气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
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第7段,回答问题。
7.作者是怎样由物及人,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8.第一个反问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9.本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

B 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
一、基础提升(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无垠(yín) 毡子(zhān) 如砥(dǐ) 刹那(shà)
B.恹恹(yān) 桠枝(yā) 靠拢(lǒng) 晕圈(yùn)
C.倔强(jiàng) 阻挠(náo) 婆娑(suō) 屈服(qū)
D.虬枝(qiú) 宛然(wǎn) 楠木(nán) 秀颀(qí)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伟岸 坚强不屈 纵橫绝荡
B.傲然 潜滋暗长 妙手偶得
C.倦息 无边无垠 水乳交融
D.宛然 恹恹欲睡 诸如此类
3.(2017·日照)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2017·长沙)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5.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8分)
(1)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2)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3)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
(4)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6.仿写句子,要求用上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语。(4分)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白杨树 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2)那是 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淡青色。
(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 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二、品读提升(22分)
(2017·福建)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棵小白杨
朱金平
①“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②一路听着这首耳熟能评的军旅歌曲,我们的越野吉普车向着西北边陲的小白杨哨所奔去。那个在歌声中被传唱了多年的北疆哨所,最标准的名称是:塔斯提边防连。
③远远望去,矗立在一座山岗上的小白杨哨所,在逶迤高耸的雪山映衬下显得那么不起眼。
④身着迷彩服的哨所四班长王克怀,见面就给我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⑤十八岁那年,新兵训练刚结束,他就和十八位新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小白杨》,向边防线上的小白杨哨所驶去。哨所矗立在座陡峭的山顶上,四周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卡车喘着气怎么也上不去。大家下车使劲去推,车子还是爬不动,无奈中他们又返回了营部。三天后,他们再次出发,谁知融化的冰雪在山下通往哨所的小路上划出道七八米宽的口子,冰块和着泥水汹涌奔流,载着他们的卡车又打道回府了。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路坎坷,登上了哨所。此时,连队在冬天里已被冻裂的水管还没来得及维修,他们上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十里外的河里挑水回来用。洗脸、洗衣服,都是冰凉的雪水,小伙子们的手很快就被冻肿了。大雪封山,连队官兵吃不上新鲜蔬菜。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王克怀起初一颗火热的心似乎被冰水浇凉了。
⑥连队组织新兵来到那棵小白杨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大家向哨所的前辈学习,以苦为荣、乐守边疆。王克怀看到那棵名闻天下、参天而立的小白杨,浑身充满了力量。
⑦打枪,是每个军人的基本功。边防连主要的职责是站岗、巡逻、执勤,对打枪的要求并没有步兵连那么高。可王克怀不这么想: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一个精武的兵。2014年5月,边防团组织各连进行步枪射击考核,王克怀与战友一起进行一百米射击考核。随着一阵枪响,报靶员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举靶高喊:“王克怀,五十环!”小白杨哨所自1962年组建以来,在正式考核时还没有人打出过五十环。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领导当即给王克怀戴上了大红花,一片喜悦的红云飞过小伙子的脸颊。
⑧作为一个优秀班长,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他把自己的射击经验耐心地教给班里的全体战士。他带领的四班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次射击比赛中名列前茅。
⑨几年后,王克怀当爸爸了。为了能靠爱人更近点,他的妻子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带着孩子搬到离哨所六十多公里远的县城,与人合租了一套民房住下。这样,母子俩几个月就能和王克怀见上一次面。
⑩三岁多的儿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对哨所有种天然的亲密感。一天早上刚来哨所的儿子,听到起床的哨音,像爸爸一样,咚地一下跳下床,光着一双小脚就冲出门,要跟着爸爸出操,妈妈再拉也不行。于是,在连队出操的队伍后面,跟着一根“小尾巴”,嘴里还喊着“一二一”的口令。
?王克怀的父亲是一个从不流泪的铁汉子,当看到儿子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驻守边防的一个个镜头,不禁老泪纵横:“没想到这娃子,在部队里变得那么能干、那么有出息……还是部队锻炼人,出息人啊!
?离开哨所前,我们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1982年,连里一个战士探亲带回十棵小白杨,栽种在哨所旁,最终成活了这一棵。如今,这棵小白杨已经长成大白杨。其洁白的身躯挺立在天地间,一根根枝杈向上蓬勃地伸展着,显得那么伟岸、质朴、纯洁。
?这棵高大的白杨树旁,还生长着一棵个头稍矮的白杨。指导员说这是那棵白杨树根上冒出来的子母树。
?看着眼前普通而实在是不平凡的小白杨,《小白杨》优美的歌声仿佛在耳边再次响起,“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摘编自201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克怀是中国千千万万不畏艰难、忠于祖国的边防军人群体形象的典型代表。
B.王克怀认识到“一花独放不是春”,带领的四班在射击比赛中一次次名列前茅。
C.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妻子的事迹详写,战士探亲带回小白杨的事略写。
D.受到小白杨精神的触动,“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离别前专门去参观那棵小白杨。
9.王克怀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班长,其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6分)

10.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一周之后,他们才终于越过一路坎坷,登上了哨所。”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考核组长、团政委带人现场反复验靶,确认王克怀这一成绩。”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11.文章写王克怀儿子的举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以《一棵小白杨》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3分)

C 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7·泸州)我市某中学在初二年级学生中组织了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2.假设你也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在你的QQ“说说”里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白杨树 英雄气概 团结向上 爱 憎恨
二、1.作者在赞美白杨树前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勾勒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画面。这既介绍了白杨树生长的不平凡的环境,表现了“景美”,又渲染了一种不平凡的气氛,烘托出白杨树那傲然耸立、坚强挺拔的英姿。此外,还暗示这个特定的环境是在我党领导下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埋下了伏笔。赞美高原后又说它“单调”,是为了突出白杨树形象的清晰、鲜明、高大。可见文章在此处宕开一笔,是为下文写白杨树做铺垫。
2.《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处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接下来文章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美”。它的干是笔直的,它的枝一律向上,它的叶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继而揭示它的象征美:它不仅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而且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一、1.茅盾全集 茅盾 沈德鸿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2. yín dǐ dài yā lǒng jué suō nán qí
3.(1)yùn yūn (2)ké qiào (3) shēn cān cēn
(4)jiàng qiáng (5)shā chà
4.tǎn 毛毯 zhān 毡帽 jiàn 毽子 róng 融化 gé 隔阂 gé 膈膜
Dǐ 砥砺 dǐ 根深柢固 dǐ 抵抗 kěn 垦荒 kěn 恳切 yín 无垠
5.(1)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2)支配。 (3)恹恹 (4)高耸在天空中。
(5)美而高。(6)坦荡如砥 (7)潜滋暗长 (8)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6.我赞美白杨树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黄土高原 干 枝 叶 皮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二、7.作者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给白杨 树的内在品质以高度评价,用“伟丈夫”和“好女子”进行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与个性,很自然地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接着用四个排比反问句,在文渲染铺垫的基础上,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8.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四个反问句之间不能调换顺序。因为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由浅入深地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9.本段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突出了白杨树与众不同的特点。语言方面,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气势,引人深思,层层深入地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B 一、1.A [解析]A项中“刹那”的“刹”应读“chà”
2.A [解析]A项中“纵横绝荡”应为“纵横决荡”
3.C [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有误,应是“不仅……而且……”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使”去掉其一即可;D项,一面和两面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4.B [解析]通读各个句子,可知段落主要写有关“竹的“品质”的内容,可根据各句之间的关系来判定正确的排序。第①句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前面;而第③句“……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紧承第①句做进一步阐释,故第③句应排在第①句之后;第②句中“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引出第⑤句的“郑板杉与“苏东坡”,两句为先后关系;第④句是对第②⑤句的进一步深化。综上,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②⑤④。
5.(1)比喻 (2)对比 (3)反问 (4)拟人
6.示例:因为学习不但是一种义务,尤其关系到自己今后的出路,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认认真真地打好基础。
7.(1)实在 (2)力争上游 (3)泛出 (4)鄙视
8.C [解析]“妻子的事迹详写”说法错误,详写的是儿子的事迹。
9.刚到哨所,面对艰苦环境,火热的心变凉了;在小白杨树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后,感到充满力量;射击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心怀喜悦。
10.(1)“才”和“终于”两个副词连用,强化了他们前往哨所的路程的不易和艰难,突出了驻守塔斯提哨所边防军人的感人形象。(2)“反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这一射击成绩是哨所从未有过的,令人难以相信,因此领导们多次验证,加以确认。
11.儿子的举动是受到父亲和军营的熏陶,从侧面表现了部队能“锻炼人,出息人”。
12.(1)指塔斯提哨所。(2)既指优秀战士王克怀,又指普通而不平凡的中国军人。(3)象征边防战士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牢记嘱托的精神。
C 1.活动围绕红色主题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排练节目;在活动实施阶段,要重走长征路,看老红军,最后表演节目。
[解析]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非常清晰;活动围“红色主题”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个阶段是“准备“,分两步:(1)制小红旗:(2)排练节目,第二个阶段是“实施”,分三步:(1)走长征路:(2)看老红军:(3)表演节目,“实施”阶段的三个步骤不可调序。
2.示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唱着这首歌,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浮现在眼前,我不禁感慨万千,示例二:“长征是宜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重走长征路,感悟红色文化,锻造坚毅品格。
[解析]谈收获或体会,可先确定主题然后紧扣这次实践活动,要和“红军”“长征”有关。要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引用与长征有关的诗句,也可以用排比写出长征的意义,还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红军长征的艰苦等。语言简洁连贯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