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炽红(zhì) 八卦(gua) 德熙(xī)
B.蹒跚(pán) 颓唐(tuí) 琐屑(xiāo)
C.交卸(xiè) 鲜腴(yú) 点缀(zhuì)
D.晶莹(yíng) 擦拭(sì) 松懈(xiè)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满院狼藉 不能自己 情郁于中 乱七八遭 光景残淡 素未谋面 无边无垠 潜兹暗长
“ ”改为“ ”;“ ”改为“ ”;
“ ”改为“ ”;“ ”改为“ ”。
3.(2017·枣庄)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医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汪曾祺的《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
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C.《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他原名沈德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
D.《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本文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
5.(2017·吉林)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情况。
(1)根据图表分析近两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2分)
(2)班级要举行以“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80字。(6分)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2017·安徽)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肩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在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使是全部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亲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 。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村,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担,扁担不能太直,大直则易伤肩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抗起来很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感情却越束越深厚。她也没有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六十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固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根村庄。
?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
6.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 ),第③段应填( )(4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7.阅读文章④一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2分)
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8.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3分)
9.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0.“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五台山的自杨
陈奕纯
①画家是为万里江山而生的,画家总能知道,人世间最美丽的是什么。
②可江山如此之大,河海山川何其多,大美在哪里?美在外表,但更在内质。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但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藏在物事的深处,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这样的美若是寻找到了便会叫人念念不忘。
③在我的心中,五台山,便是这样的地方。
④多年来,我一次次地登临,一次次地拜望,看山寺桃花始盛开,看香火袅袅,可谓精神的愉悦和享受,我还喜欢那山上的白塔,每当清晨,太阳初升,霞光四射,山上白雪皑能,山头白云悠悠,山下白杨簇簇,一片肃穆的气氛。
⑤近几年我更是频繁上山,因为对五台山的白杨树情有独钟。
⑥像寺山门外的一大片开阔地上,便长着一簇高高的自杨。我记不清多少次去拍照去绘只盼年年拍照、年年画,常画常新。这16棵白杨树的根部紧紧地生长在一起,到半空后逐渐散开,越向上越疏放,远远望去,就像高高的香炉,更像盛开的花,绵绵散发出的芳香在空中弥漫。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显得格外圣洁美丽。
⑦)五台山有着成片的白杨林。春天到这里,你看到的是闪着油光、润含春雨的叶子,树里如筛子般透着光。夏目的自杨树碧翠葳蕤,摇啊摇,毫不懈怠地送给人们清爽。深秋,自杨树并没有留下秋风的萧瑟,而是如金子一般撒遍山坡。汽车从白杨林里穿过,那纯净的金色紧紧地吸引着你。山道弯弯,十米一景,一弯一色,道道山谷,自杨树像列队的士兵,在你的眼前翘首相送。脚下的金子哗哗地随风飘舞,或者厚厚地铺在地上,叶子如蝴蝶般在空中飞舞。
⑧我为五台山的自杨树深深地陶醉。一座白塔,亿万片金色的叶子,把五台山装点得神圣无比,仿佛你来了就是好运就是吉兆,你离开时就是走向锦绣前程。
⑨如果你不亲临其境,何以能见到如此的繁华与铺张?
⑩此时,我仰视睛空,心中顿时万里无云。我们物质的铺张是把有限的资源浪费殆尽,大自然的铺张则是施与众生。正如眼前的白杨树,它铺展在空中的华美,令我的心如清风中的睡莲,一一瓣绽放,香气弥漫,随之一股豪迈的气息,在胸间激荡升腾一一我多么想铺展开一块硕大的画布,把眼前的大美,淋漓地挥洒出来!
?白杨,它的根脉深深地抓向大地,它才有飞扬于云霄间磅礴的大美。
?在这里,望着白杨,我想到了民间的俗语: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
?是的,人,只有心向下,有那匍匐大地的谦卑,才能够倾听天地人心的丰厚与沧桑;一个艺术家,只有心向下,才能够诞生飞扬的艺术。而在红尘的攀援中,为着名与利、欲与望,身与心一起浮躁地升腾,只有在这里,才有这样的感叹:忙忙碌碌的日子,最对不起的是我们的生命。
?于是,我一次次地登临五台山,一次次地仰望这里的白杨,又很难说,我是来看风景,看庙宇,看树木,还是来看别的什么。这样的拜望,总会让我获得一次次的重生,这样的拜望,总会燃烧我的激情,让我写下去,画下去。
?每一次别离,我都不招手,不回头,因为我知道我还会来。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08月12日,有删改)
11.选文第③⑤两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4分)
12.选文第⑦-①段突出了白杨怎样的特点?(3分)
1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这16棵白杨树的根部紧紧地生长在一起,到半空后逐渐散开,越向上越疏放,远远望去,就像高高的香炉,更像盛开的莲花,绵绵散发出的芳香在空中弥漫。
脚下的金子哗哗地随风飘舞,或者厚厚地铺在地上,叶子如蝴蝶般在空中飞舞
14.选文第①-④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5.如何理解“又很难说,我是来看风景,看庙宇,看树木,还是来看别的什么”的含义?(3分)
(三)(2017·岳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匀速奔跑
①我家附近有一所大学,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
②一天下午下班后,我按照惯例来到学校体育场。这会儿,体育场上的人已有不少。我戴好耳机,听着富有激情的音乐,简单地做了几组热身运动之后,便开始跑了起来。内心随之变得热血澎湃,感觉自己轻轻松松就能拿下一场马拉松。可是,当我跑到第二圈的时候开始气喘吁吁,脚步也随之慢下来。我又胖了,我的体力变得比以前更容易透支。
③此时,一个身穿红色紧身背心和黑色运动裤的姑娘与我擦肩而过,速度不快,但跑得很有节奏。我心想,自己怎么也不能让一个姑娘给超了,于是心一横,我紧赶几步,向前冲刺50米,很轻松地把姑娘甩在后面。
④可我有限的体力维持不了快速奔跑,慢慢地,我的步伐又缓下来,一边双手掐腰喘着粗气,一边半走半跑挪着步子。正当我决定停下来慢走一圈时,红衣姑娘又一次从我身边跑过去,还是那个速度和节奏。
⑤“超就超吧,哥们儿先走一走,缓一缓,等下体力恢复了再赶上你……”我心里不屑地盘算着。
⑥接下来,我开始一走一边观察跑道上两两的人。他们有的在一边慢走一边交谈,有的时而奔跑时而停下,有的跑得大汗淋漓,有的跑得漫不经心。
⑦跑步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把你的体力、耐力和速度暴露无遗,并将你的性格通过跑步 的姿势和神态展露给别人。约莫走了两分钟,我觉得自己喘得不再那么痛苦,体力好像恢复了一些,决定继续跑。
⑧我不由得寻找那位刚刚超过我的红衣姑娘,心想这会儿我一定要赶上她。往前方扫了一眼。我没看到她,我想她大概已经跑完回去休息了。结果,就在此时,一道红光从我右侧闪过。没错,就是那个红衣姑娘,地又一次超过我,还是那个匀速奔跑的节奏。我放弃了追赶红衣姑娘的念头。
⑨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为何追赶不上红衣姑娘。但最终,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努力,那些匀速奔跑的人你永远都追不上。
⑩匀速奔跑的人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然后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按照这个节奏去掌控自己。
?当一个人匀速奔跑起来的时候,他是在认真奔跑。当你还在踌躇要不要跑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你甩得遥不可及。
(文/河城子,摘自《知识窗》)
16.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情节
心情
①
充满信心
首次被超越
②
再次被超越
③
最后被超越
放弃
17.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8.请解释标题《匀速奔跑》的含义。(4分)
19.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画横线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一道红光从我的右侧闪过。
(2)我开始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20.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跑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三、写作(30分)
21.人生在世,总会心有所系,情有所牵。心系祖国、事业、自然,抑或亲友、愿望、花草……无论是人、事、物,还是情感、精神、力量,我们都感到人性的善良与崇高,生活的丰富与美好,从而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得到心灵的充实与愉悦。
请以“心有所系”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戏剧外,为题不限;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1.C [解析]A项中“炽”应读“chì”,B项中“屑”应读xiè”,D项中“拭”应读“shì”
2.己 已 遭 糟 残 惨 兹 滋
3.B [解析]A项,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应去掉“在”和“中”;C项,语序不当,应是“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D项,有歧义,“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可以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近两年飞虎队一直没赢过海燕队,另一种是近两年海燕队一直没赢过飞虎队。
4.D [解析]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5.示例:(1)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比2015年大幅增长。
(2)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网络学习的优点:①开阔了视野。网络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②促进了我们的个性化发网络提供给我们书本以外的知识,我们可以快捷及时地从网上获取,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不断地输送养料。③拓展我们学习的空间。我们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
上网的弊端:①网络信息丰富繁杂,良莠不齐,同学们如不加辨别地接受,易对同学们造成“信息污染”。②网络休闲引发同学们道德行为失范。③网络的虚拟性造成同学们“社会化不足”。④网络的诱惑性导致同学产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我们要合理地使用网络,消除其不好的影响,让网络为我所用。
[解析]该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围绕“网络”展开的(1)题,结合材料中的折线图,2016年各月的数值一直都在2015年的数值之上,而且从2016年1月到12月份,数值呈上升的态势。由此可得出结论: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比2015年大幅增长。(2)题,首先要观点明确,就是“我们要合理地使用网络,消除其不好的影响,让网络为我所用”,然后从网络学习的利与弊两方面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二、(一)6.B A [解析]B项紧承第①段最后一句并且统领第②段的内容。从第④段开始写父亲和那根扁担的一生,所以第③段应填A项。
7.笔直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 [解析]根据第④段中的“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可得“笔直的扁担”。根据第⑥段中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可得“落寞的扁担”。
8.将扁担人格化,叙述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对扁担的深厚感情。
9.对农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感到无奈,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执着精神深怀敬意。
10.扁担是农具,担负着农人家庭生活的重担。扁担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担负着村庄的历史和期盼。扁担的一生是农人的一生,与农人、村庄的命运共始终。
(二)11.强调五台山是具有大美、令人念念不忘的地方,而真正体现五台山神韵的是那一簇簇的白杨。由此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描述白杨之美做了铺垫。
12.闪着金光,铺展华美,扎根大地。
13.(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杨树比作香炉和莲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在空中散开时的英姿,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2)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深秋时节白杨树的叶子落满大地,漫天飞舞时的情状,富有表现力。
14.托物言志。 由树及人,表达了作者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于自然,不为名、不为利,努力提高艺术修养的崇高理想,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5.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揭示出“我”“一次次地登临五台山”不仅在于这里有风景、庙宇和树木,而且能“获得一次次的重生”,“让我写下去,画下去”。
(三)16.①开始奔跑 ②不服输 ③不屑
17.热爱锻炼,好胜心强但缺乏毅力,善于反思与总结。
18.表层含义:文中指红衣姑娘跑步速度和节奏没有变化。深层含义:做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计划,并且要有条不紊地、认真执着地落实。
19.(1)一个“闪”字既写出了红衣姑娘跑步速度之快,能匀速奔跑,掌握自己;又写出了“我”看到红衣姑娘继续在跑步时的意外。
(2)“冠冕堂皇”是说“我”赶不上红衣姑娘时,试图寻找不让自己尴尬且能被别人理解的理由,表现了“我”不服输、好胜的性格以及企图逃避的心理。
20.照应前文“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跑步”,将很多人的随意奔跑与红衣姑娘的匀速奔跑进行对比,说明跑步可以暴露人的体力、耐力、性格,从反面衬托出红衣姑娘意志的坚定,突出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去落实的主题。
三、21.[精彩示例]
遥远的牵挂
我的梦在这里,我的牵挂却在远方。远方,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地方呀!那里住着一个我直牵挂的人,我一生都牵挂的外婆。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半醒半寐之中,我仿佛听到外婆呢喃的声音在哄我入睡。梦里,外婆慈祥的面容清晰可见,往事又一幕幕地重现在眼前,让我真切地回忆起过去的岁月。
外婆,从年轻时起您就整日为了家中的生计而操劳奔波。到了晚年,您仍然没有停下自己的双手,直为儿女们的事情费心、操劳。
还记得每当夏天到来的时候,您总会踩着自己的小三轮车载着满筐的葡萄、梨、鸡蛋,将这些东西送给儿女们。您无需儿女们的一声“谢谢”,您只求他们健康。每当过年的时候,您知道乡下的土路很难走,于是,您一早就骑着自己的小车子,赶到集上,迎接我们的到来。寒风中,您蜷着身子,望着远方。我知道,您的心一直牵挂着我们,您的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可唯独没有您自己。
外婆,您为了我们倾尽了所有,不图回报。最终您的心血熬尽了,在我们的泪光中您永远的走了,去了那个遥远的世界,留给我的,是绵长的牵挂。
无尽的思念、内心的牵挂绘成张张残缺的画面,拼凑成记忆的碎片。点点滴滴的回忆如电影般播放着。
如今,我所能拥有的也只剩下这点滴回忆了。我的心好难过,好像变成了一间密室,干涩得让我快要窒息了。我知道阳光雨露一直徘徊在我的心房外,只是,密室里面装满了我对外婆深切的思念和牵挂。
外婆,您何时能够再回到我的身旁?哪怕是梦里也好!您可曾体会到我对您深切的思念?可惜,那些希望已随风而去,留下的是如此遥远的思念,这些思念又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心头,沉甸甸的。
心系着外婆,心系着那份沉甸甸的爱,那份虽已逝去却水远不会磨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