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0-15 08: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   )
A. 营养组织 B. 保护组织 C. 分生组织 D. 机械组织
2.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和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然而造成此种分布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不过科学家发现Ca2+似乎和生长素分布差异有关。如图为垂直放置的玉米芽,Ⅰ、Ⅱ中黑色小方块含Ca2+,但Ⅰ中置于伸长区,Ⅱ中置于根冠;Ⅲ中白色小方块含Ca2+抑制剂,抑制Ca2+的移动,置于根冠,实验结果如图。关于这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伸长区无法吸收Ca2+
B. Ca2+的有无会造成根的弯曲
C. 若将Ⅲ中白色小方块置于伸长区,则预期根会弯曲
D. 根冠部位的Ca2+浓度差异和根的弯曲有关
3.荷兰学者Went于1928年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块上,约1~2 h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然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胚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该实验结果不能直接证明的问题是(  )
A. 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B. 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C. 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D. 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4.如果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代之以含有适当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单侧光照射下(  )
A. 生长素既可进行横向运输,又进行极性运输
B. 胚芽鞘弯曲生长
C. 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不相同
D. 与在均匀光照条件下,实验结果相同
5.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测得某一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时细胞内DNA、RNA、蛋白质含量比值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B. 生长素可以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应的实验结果一定不同
D. 该实验可以探究促进细胞生长的生长素适宜浓度
6.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时,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其主要原因是(  )
A. 细胞呼吸强 B. 芽能产生生长素
C. 生长旺盛 D. 能进行光合作用
7.辣椒在盛花期遭遇连续暴雨,正常授粉受到影响,为防止减产,菜农采取了喷洒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溶液的措施。他们最可能使用了哪种激素类似物(  )
A. 生长素 B. 赤霉素 C. 细胞分裂素 D. 乙烯
8.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是(  )
A. 促进细胞分裂 B.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C. 促进果实发育 D. 促进插枝生根
9.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
B. 若要探索生长素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需进行预实验
C. 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 该植物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根
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生根效果一定不同
C.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的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得四倍体无子番茄
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果实的生长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 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 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12.用不透光的薄膜遮住小麦幼苗尖端以下部位,放在单侧光下培养(如下图)。小麦幼苗将(  )

A. 不生长 B. 直立生长
C. 向光弯曲生长 D. 背光弯曲生长
13.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田中的各种杂草都可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
B.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
C. b点时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
D. 除草剂作用原理与植物向光性的原理相同
14.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如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

A.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C. 胚芽鞘直立生长
D. 胚芽鞘不生长
15.研究人员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分别用一定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和清水处理,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插条生根数目如图所示,图中乙代表用清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a~b浓度
B. 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
C. 研究人员在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D. 该曲线不能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16.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B.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C.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D. 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7.摘下一片叶子,放在铺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不久叶子逐渐失去绿色;若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同时摘下的另一相同部位的叶子,在相同情况下叶片可保持绿色。这一事实说明可用细胞分裂素作为(  )
A. 生根剂 B. 保鲜剂 C. 除草剂 D. 催熟剂
1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把一个胚芽鞘尖端放在一块琼脂块上,琼脂块的中央被云母片隔开,同时被一个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如图①所示)。经过以下三种方法处理一段时间:仅纸盒转动、仅胚芽鞘尖端及琼脂块转动、整个装置同时转动,然后分别把A、B所示琼脂块放在三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上(如图②)。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 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B. 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C. 向左弯曲生长、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 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
19.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园林绿化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合成除草剂,可清除农田和园林中的杂草或抑制杂草生长
B. 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
C.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
D. 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
20.用图中的4根月季枝条进行扦插,生根最多、最易成活的是(  )
A. B. C. D.
21.如图左侧为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如图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

A. 向右弯曲;向右弯曲;向右弯曲
B. 向右弯曲;向左弯曲;向左弯曲
C. 向左弯曲;直立生长;向右弯曲
D. 向右弯曲;直立生长;向左弯曲
22.如下图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 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 只有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 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有两重性
23.已知光照对根尖中生长素分布情况的影响与光照对芽尖中生长素分布情况的影响相同。某研究人员用水稻种子和其他相关器材进行了探究光照对植物根生长影响的实验,具体实验装置如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在玻璃缸一侧贴黑胶带的目的是避免芽接受光照后影响根的生长
B. 根据生长素的两重性可知,根会向光弯曲生长
C. 在单侧光照射下,根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较多,促进生长
D. 由于芽无法感受到光,因此芽的生长素来源于根尖
2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C.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 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25.分析下图实验,下列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

A. 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B. 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C. 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D. 若a=b,且c>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二、非选择题
26.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___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5)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的。
27.咖啡酸是丹参的有效成分,科研人员以丹参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对咖啡酸合成关键酶——TAT和PAL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咖啡酸积累的影响。
(1)为研究ABA对TAT和PAL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向培养的丹参中添加ABA和氟啶酮(ABA生物合成抑制剂),实验分两个处理:
①不同浓度的ABA诱导;
②ABA和氟啶酮联合诱导。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处理24 h后测定TAT和PAL酶活性,结果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①图甲结果能否说明高浓度的ABA会抑制TAT或PAL酶的活性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氟啶酮均可以________ABA诱导的TAT和PAL酶活性。
③种子从解除休眠到萌发的过程中,内部ABA和GA 含量的变化应该是________。
A.ABA减少,GA增加
B.ABA增加,GA减少
C.ABA减少,GA减少
D.ABA增加,GA增加
(2)为研究ABA和GA联合处理对丹参咖啡酸积累的影响,科研人员向培养的丹参中添加ABA、GA、氟啶酮和多效唑(GA生物合成抑制剂),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丙所示。

①在未加入多效唑或氟啶酮的条件下,GA处理使咖啡酸含量________,ABA与GA在诱导丹参咖啡酸积累过程中表现为________作用。
②在加入多效唑或氟啶酮的条件下,ABA和GA联合处理能够________咖啡酸的含量,ABA与GA在诱导丹参咖啡酸的积累过程中表现为________作用。
2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1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激素甲和激素乙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表2
(1)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研究者用适宜浓度的激素甲类似物处理细胞,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据此分析激素甲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
(3)成熟的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________,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4)该学习小组又将长壮的小麦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分子,同时也将另一些根尖放在含同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而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含量也就越高,根尖的生长也越缓慢。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
②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________。
29.将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可得到无子番茄。以下为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培育无子番茄所用2,4-D的最适宜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促进果实的____________。
(2)实验材料:长势良好刚刚形成花芽的番茄植株若干,不同浓度2,4-D溶液等。
(3)实验步骤:
①选取长势相似健壮的番茄植株若干,在花蕾期去除雄蕊,平均分成________组,分别标号。
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涂抹子房,并套袋。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果实发育完成。
④收集每组番茄的果实,计算无子番茄的平均重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4)本实验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每组不是用一株番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下图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株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株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位。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________(填“长日照植物”或“短日照植物”)。
(2)根据B、C实验分析,在叶和顶端部位中:
①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__;②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________;③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
(3)从整体实验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在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步骤一:切取一小段B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这些部位属于分生组织。
2.【答案】D
【解析】结合题图和题干信息知,三者生长的差异在于小方块所放位置和所含物质的差异,由Ⅰ、Ⅱ对比可知:含有Ca2+的小方块在根冠部位时,可能是Ca2+促进了根冠部位的生长素向Ca2+浓度较高的部位集中,使未放置小方块的一侧生长快、放置小方块的一侧生长受抑制,而伸长区的生长素分布不受Ca2+的影响;Ⅱ与Ⅲ相比,小方块中所含物质不同,可能是Ⅲ中小方块中的抑制剂影响了Ca2+的移动,使未放置小方块的一侧Ca2+浓度较高,生长素分布较多,抑制生长,使放置小方块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使根弯向未放置小方块的一侧,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温特实验能证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从顶端向下运输,运输到下部并能促进下面部分的生长,故A、B、C正确;不能证明单向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故D错误。
4.【答案】D
【解析】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及胚芽鞘感光部位均存在于胚芽鞘尖端;琼脂块中的生长素会运输到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引起尖端以下部位直立生长。
5.【答案】C
【解析】从柱形图中可以看出,处理后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A正确;从表中可以看出RN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于DNA含量都有所增加,说明生长素促进了细胞内的转录过程,导致RNA含量增加,进而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加,B正确;实验只利用一种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因此不能确定其他浓度的生长素的实验效果,C错误;该实验可以探究促进细胞生长的生长素适宜浓度,D正确。
6.【答案】B
【解析】幼嫩的芽、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故B正确。细胞呼吸强会导致有机物消耗过多,故A错误。生长旺盛主要使有机物消耗,故C错误。光合作用能产生有机物,但不是枝条容易生根的原因,故D错误。
7.【答案】A
【解析】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子房发育,形成无子果实。
8.【答案】A
【解析】促进细胞分裂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不是生长素,A错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是生长素的作用,B正确;促进果实发育是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促进插枝生根是生长素的作用,D正确。
9.【答案】D
【解析】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生长素都能促进根、茎生长,而当生长素浓度大于一定的范围时,对根、茎都有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对这两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通过预实验可以探究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B正确;在幼根中,生长素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C正确;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比根的更高,因此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D错误。
10.【答案】D
【解析】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根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A不正确;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某一种生根效果可由两种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引起,B不正确;生长素不同于秋水仙素,其作用只是促进生长,C不正确;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分裂,D正确。
11.【答案】B
【解析】高浓度的2,4-D用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因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要强。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可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在动物细胞内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理论上对人体无害。
12.【答案】C
【解析】小麦幼苗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尖端,遮住尖端以下部位,幼苗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小麦玉米将向光弯曲生长,C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因此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不敏感,虽然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杀死所有杂草,但该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也有可能抑制农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农作物,A项错误;d点浓度的除草剂能够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而对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因此图中d点浓度最适宜,B项正确;据图可知,b点时,该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杂草和农作物均起促进作用,C项错误;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而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作用,D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左侧放置了胚芽鞘片段,生长素极性向下运输,左侧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
15.【答案】C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o~c(不包括o、c两点),A项错误;b~c浓度的NAA溶液处理的生根数量都大于清水处理的数量,说明该浓度范围的NAA溶液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c~d浓度的NAA溶液处理的生根数量都小于清水处理的数量,说明该浓度范围的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B项错误;本实验中,清水处理的组别是空白对照,不同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处理组属于相互对照,C项正确;c浓度两侧NAA溶液处理生根情况不同,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生长素是一类内源激素,英文简称IAA,国际通用,是吲哚乙酸(IAA)。但是由图示实验不能直接得出此结论,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实验中胚芽鞘尖端已经切掉,光照对生长素的影响在此实验中体现不出来。
17.【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放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皿中植物可以保鲜的时间更长些,因此推知细胞分裂素可延长植物的保鲜时间。故选B项。
18.【答案】D
【解析】仅纸盒转动及整个装置转动都使胚芽鞘尖端进行间隔的单侧光照,所以A、B两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均为A>B,如图②放至胚芽鞘切面时,应向右弯曲生长;若胚芽鞘尖端及琼脂块进行转动使其接受光照,则A、B两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相等,如图②所示放至胚芽鞘切口时,则应直立生长。
19.【答案】D
【解析】乙烯利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20.【答案】B
【解析】B枝条芽多、产生的生长素多,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而D枝条是倒插的,尽管存在芽,但枝条顶端和切口处均不具生根条件;A枝条无芽,缺乏生长素;C枝条带叶,蒸腾作用强,植物失水较多,不易成活。
21.【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胚芽鞘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因此生长素在左侧分布多,即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A>B;①去尖端的胚芽鞘放置A的一侧胚芽鞘生长比放B的一侧快,因此弯向B生长,即向右弯曲;②去尖端的胚芽鞘放在转盘上,匀速旋转,仍然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高,放置A的一侧胚芽鞘生长比放B的一侧快,因此弯向B生长即向左弯曲;③由于胚芽鞘尖端去掉,不能感受单侧光照,仍然弯向B生长,即向左弯曲。
22.【答案】A
【解析】由图2知b处浓度为最适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促进作用程度最大,结合图1知,胚芽鞘弯曲程度最大,弯曲角度A最小。
23.【答案】A
【解析】在玻璃缸一侧贴黑胶带的目的是避免芽接受单侧光照后,生长素向下不均匀分布,影响根的生长,A正确。根对生长素较敏感,单侧光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受抑制,表现出背光生长,BC错。生长素生成与光无关,D错。
24.【答案】D
【解析】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和乙烯相同功能的化学物质,具有催熟作用,A正确;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B正确;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促进种子产生α-淀粉酶,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D错误。
25.【答案】C
【解析】若a=b,且b>d,可能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也可能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故A错误;若a>b,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故B错误;若a>b,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b>d,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故C正确;若a=b,说明向光侧的生长素没有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故D错误。
26.【答案】(1)促进果实的成熟 (2)吲哚乙酸 (3)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细胞的伸长 细胞分裂 (5)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解析】(1)植物激素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促进生长的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的细胞分裂素、抑制分裂促进衰老和脱落的脱落酸、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而表格中有四种,缺少乙烯,其能促进果实成熟。(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3)从表中可以看出,成熟的叶片中有较多的脱落酸,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幼叶和伸长的茎中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因此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伸长,而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5)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27.【答案】(1)①不能 200μM的ABA处理后两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②抑制(或抵消,降低) ③A
(2)①降低(或“较低”) 拮抗(相反) ②提高 协同(相同)
【解析】图甲ABA对TAT和PAL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TAT和PAL酶活性活性上升,高浓度使TAT和PAL酶活性下降,即体现两重性,当ABA浓度增加到200μM时,TAT和PAL活性高于对照组(ABA浓度为0时),ABA对于TAT和PAL酶活性的诱导很明显:ABA浓度较低时TAT和PAL酶活性相对较高;分析图乙:未加入多效唑或氟啶酮的条件下,GA处理(与未添加ABA、GA的空白对照组相比)使咖啡酸含量降低,ABA与GA在诱导丹参咖啡酸积累过程中(和单独添加ABA、GA组别对比)表现为拮抗作用。加入多效唑或氟啶酮的条件下,ABA和GA联合处理能够提高咖啡酸的含量(积累),ABA与GA在诱导丹参咖啡酸的积累过成中表现为协同作用。(1)①图1ABA对TAT和PAL酶活性的影响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TAT和PAL酶活性活性上升,高浓度使TAT和PAL酶活性下降,即体现两重性,看图可知当ABA浓度增加到200μM时,TAT和PAL活性高于对照组(ABA浓度为0时)。②图乙结果表明,3个浓度的氟啶酮(17、34、68uM)作用下TAT和PAL酶活性均小于ABA浓度为0时,故3个浓度的氟啶酮均可以抵消ABA诱导的TAT和PAL酶活性。③科研人员在实验②中选用浓度为50μM的ABA溶液,其原因是TAT和PAL酶活性相对较高,且所需ABA浓度较低。(2)①看图可知:与未添加ABA、GA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未加入多效唑或氟啶酮的条件下,GA处理使咖啡酸含量降低,和单独添加ABA、GA组别对比,ABA与GA在诱导丹参咖啡酸积累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②看图可知:加入多效唑或氟啶酮的条件下,ABA和GA联合处理与单独处理对比,能够提高咖啡酸的含量(积累),ABA与GA在诱导丹参咖啡酸的积累过程中表现为协同作用。
28.【答案】(1)抑制 促进
(2)激素甲对细胞内的转录过程有促进作用
(3)液泡 高尔基体
(4)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解析】(1)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去除顶芽后,激素甲含量下降,激素乙含量上升,侧芽萌动,逐渐长长,可知高浓度的激素甲和激素乙对侧芽的影响分别是抑制和促进。(2)由表格中数据表明激素甲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促进基因的转录。(3)成熟的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②对照组的处理应该把实验组中的“加入生长素”这个自变量改为“不加生长素”的培养液,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29.【答案】(1)发育 (3)①8 ②不同浓度2,4-D溶液 (4)诱导无子番茄形成的最适2,4-D溶液浓度范围为20-25 mg/L (5)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解析】(1)用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可得到无子番茄,其原理是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3)①要获得无子果实,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时应该选择花蕾期,且要去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实验分为8组。②要测定培育无子番茄所用2,4-D的最适宜浓度范围,应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涂抹子房,并套袋。(4)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培育无子番茄所用2,4-D的最适宜浓度范围,因此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5)为了防止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计算平均值,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因此每组不用一株番茄;去除雄蕊的目的是避免番茄授粉形成种子为果实发育提供生长素,保证实验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30.【答案】(1)短日照植物 (2) ①叶 ②叶 ③顶端花蕾 (3)光周期可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形成,进而影响开花(或短日照可诱导短日照植物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植物开花) (4)步骤二:将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枝条切口,再将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 实验结果:开花 步骤三:将另一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枝条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作为对照 实验结果:不开花
【解析】植物开花受光周期影响,故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日照植物。光周期之所以影响植物开花,是因为光周期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开花激素调节植物开花。(1)本题中对照实验A、D说明,短日照条件下,才能产生“开花激素”并调节植物开花,故该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2)B、C对照可知,受短日照刺激能够产生“开花激素”的器官是“叶”,“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是“顶端花蕾”。也说明了激素的运输是从“叶”运输到“顶端花蕾”。(3)光周期可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形成,进而影响开花。(4)分析图中的实验条件的不同,很容易得出感受光周期和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开花激素的作用部位在花蕾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