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0-16 20: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七年级上册2.1.3.2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境导入我们 知道,啤酒厂生产啤酒要用原料(水、麦芽等);工厂生产制造汽车也需用原料。那么,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淀粉的氧气就不需要原料吗?它所需要的原料又是什么呢?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表达式。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本节目标1、一绿色植株 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 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自主学习反馈D2.王明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B自主学习反馈3.冬季河水中见不到水绵,而春暖后就可见到水绵丝团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水绵光合作用旺盛,放出大量的氧气
河水温度的升高
C. 水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D. 春季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A自主学习反馈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原料明确以下问题:
范·海尔蒙特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哪种物质?探究新知光合作用需要水
几年后柳树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探究新知柳2.3kg 干土90kg 1648年 海尔蒙特(比利时)实验柳苗增重74.5千克
土壤仅减少了0.057千克。探究新知1、加入碳酸氢钠的目的?
2、两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各是什么?
3、此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 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氧气 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探究新知探究二: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反应式绿色植物利用 ,通过 ,把 和 转化成
(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 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叶绿体二氧化碳水贮存能量的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的概念探究新知 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中可以发现: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和( ),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和( ),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2.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
一是物质转化过程,即由( )和( )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 );
二是能量转化过程,即把( )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 )能。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 氧气光叶绿体二氧化碳 水氧气光能化学探究新知探究三:光合作用的应用1、间作套种
2、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方法有哪些?1、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2、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
3、及时补充水分。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合理密植的意义探究新知套种(棉花与草莓)探究新知套种(竹子与黄豆)探究新知知识运用1.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光合 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你认为哪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等)(增强大棚的透明度;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等)
1、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下列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哪项与该原理有关
A施用化肥 B及时中耕松土 C适时播种 D合理密植 D随堂检测2、在植物的细胞中,将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糖类的场所是()
A液泡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细胞核 随堂检测 C3、光合作用的本质是()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营养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随堂检测B4、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效率,下列哪些做法是可取的?( )
①合理密植②尽量密植③间作套种④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随堂检测B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本课小结 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2)在实验中使用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 。
(3)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把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4)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
(5)如果利用本植株来验证植物的叶片是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部位,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作业布置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检测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使植物叶片中所含的淀粉运走耗尽玻璃瓶以外的叶片取两个长势基本相同的枝条,剪去其中一个枝条上的大部分(或全部)叶片;分别用透明塑料袋套住并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个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