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说明要抓住特征课件:29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写作:说明要抓住特征课件:29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7 09:02:09

文档简介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一、新课导入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三、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回顾一下《蝉》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
明确:①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②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③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③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四、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五、课本文题写作指导
第一题
1、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达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示例1: 何为坎儿井?
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 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示例2:起源之谜
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井渠说”。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 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与中国新疆、前苏联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所称的“坎儿孜”不同。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
“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新疆有上千的坎儿井,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趣味。其中以掘井人姓名命名的居多数。如,杨西成坎儿孜、尼牙孜坎儿孜等。也有以动植物命名的,如,尤勒滚坎儿孜(“尤勒滚”即维吾尔语的“红柳”);又如,提开坎儿孜(“提开”即维吾尔语“公山羊”)。还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吐尔坎孜(“吐尔”是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表明这道“坎”古时在烽火台的附近。更有以水的品质命名的,如,西坎力克坎儿孜(“西坎力克”意为“甘甜”),表明井水甘甜,
而阿其克坎儿孜(“阿其克”是“苦”的意思)则苦涩。还有不少是以职务、职业命名的,如,吉力力团长坎儿孜、木匠坎儿孜等。
示例3: 坎儿匠:艰苦的开凿作业
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达3千米以上,长度超过10千米的数量也不少,最长的是鄯善县的红土坎儿孜,长25千米;也有一些短小的坎儿井,如吐鲁番市艾丁湖乡阿奇克村的尼牙孜坎儿孜,只有150米长,创了最短坎儿井的记录。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所以,有人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如,开凿于1900年的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长度达20.7千米,其首个竖井深度达98米,将98米深的土一轱辘一轱辘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线的竖井数量多达数百个,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端到出水处沿程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坎儿匠,他们依靠这种职业谋生。过去,在吐鲁番地区,拥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为“巴依”(财主)老爷,只有拥有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
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许多坎儿井水量枯竭,还有很多因内部缺乏维修而坍塌、废弃。2003年的相关普查发现,新疆全区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比20世纪50年代时减少了1170条,其中有963条已不可恢复;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了52%。中国坎儿井的故乡―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数量也只剩下404条,比1957年减少了2/3以上,出水量减少54%,灌溉面积也减少54%,只占全地区总灌溉面积的1/4不到。若按这种平均每年减少18条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坎儿井将出现严重危机。
示例4: 保护坎儿井
昔日兴盛的坎儿井为何走向衰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大因素:首先,地面引水工程的发展和机井的无限制发展抢夺了坎儿井的水源。近半个世纪以来,吐鲁番建设了许多来自山区的直接引水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下潜和二次利用,而打机井简便、快速,马达一开就能从地下抽出滚滚水流。但这种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许多坎儿井断流、枯竭;其次,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坎儿井开凿工程大、易坍塌、维护难,艰苦的作业使青年人不愿承袭父业等。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条坎儿井就此消失。难道,坎儿井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一种生产技术和历史文化,坎儿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吐鲁番市的坎儿井博物馆和坎儿井乐园一直吸引着大批游客,当地已经开始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而坎儿井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和无须消耗其他能源的优点,在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今天仍有相当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扬优抑劣。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在新疆全面启动,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保护、恢复坎儿井注入了相当心血。我们相信:“坎儿井的流水清”在吐鲁番还将永远持续下去!
第二题
1、仔细阅读题目提示可知,本次所要写作的这座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但要符合“独特的位置”“标志性的外观”“悠久的历史”等选材要求;
2、题目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因此,写作时要抓住建筑的突出特点,要将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除了外在的特征,还可以了解与这一建筑物相关的知识,比如,修建的历史背景、建造的过程、设计师及设计原理等,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3、还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选择多种说明方法,还要注意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特点。
第三题
1、写作前,先要选择好一种自己最熟悉的物品作为写作对象;然后仔细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何特点,它的形状、色彩如何,有何用途等;最后从中选取能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写作时,要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比如写手机,可以先写其外形、尺寸,再写其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手机的操作特点、各种功能等等;
3、写作中,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还要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当然,在做到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运用文学手法,以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可读性。
六、佳作欣赏
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九龙桥横跨在护城河上。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这样,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地喷起缕缕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
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
桥上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有“孔雀开屏”……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桥面为混凝土浇制,平坦光洁,坚固牢靠,宽约9米,人车分流,秩序井然。九龙桥为疏通荆州的交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点评: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围绕“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来进行说明,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上石栏杆的特征。作者观察细致,特别注意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七、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准确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2、指导学生围绕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八、写作实践
以下三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作
1、以《我们的学校》或《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2、在科技节中,你制作了什么作品?请以《——的小制作》为题,写出你的作品制作过程,不少于500字。
3、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500字。



PAGE



11



新课导入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回顾一下《蝉》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
①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②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③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③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课本文题写作指导:第一题
1、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达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示例: 何为坎儿井?
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


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 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第二题

1、仔细阅读题目提示可知,本次所要写作的这座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但要符合“独特的位置”“标志性的外观”“悠久的历史”等选材要求;



2、题目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因此,写作时要抓住建筑的突出特点,要将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除了外在的特征,还可以了解与这一建筑物相关的知识,比如,修建的历史背景、建造的过程、设计师及设计原理等,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3、还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选择多种说明方法,还要注意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特点。

第三题
1、写作前,先要选择好一种自己最熟悉的物品作为写作对象;然后仔细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何特点,它的形状、色彩如何,有何用途等;最后从中选取能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写作时,要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比如写手机,可以先写其外形、尺寸,再写其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手机的操作特点、各种功能等等;
3、写作中,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还要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当然,在做到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运用文学手法,以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可读性。
佳作欣赏 :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九龙桥横跨在护城河上。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这样,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地喷起缕缕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


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 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


桥上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有“孔雀开屏”……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桥面为混凝土浇制,平坦光洁,坚固牢靠,宽约9米,人车分流,秩序井然。九龙桥为疏通荆州的交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佳作点评
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围绕“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来进行说明,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上石栏杆的特征。作者观察细致,特别注意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准确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2、指导学生围绕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写作实践
1、以《我们的学校》或《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2、在科技节中,你制作了什么作品?请以《——的小制作》为题,写出你的作品制作过程,不少于500字。
3、中国是个美食的国度,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美食?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仔细观察它的制作过程,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推荐。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