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姿”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影”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韵”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白扬礼赞》。
抒情散文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知识;
2、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
3、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赏析关键语句;
4、学习象征、对比与及烘托的艺术手法,复习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
揭示课题
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作者
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读准字音
大毯tǎn子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倦怠dài
主宰zǎi 倔jué强 jiàng
恹yān恹欲睡 潜qián 滋暗长
虬qiú枝 旁逸yì斜出
婆娑suō 秀颀qí
学习词语
开垦kāi kěn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主宰zhǔ zǎi主管;支配。
倦怠juàn dài疲劳无力,厌烦的意思。
丫枝yā zhī枝桠。
倔强jué jiàng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
婆娑pó suō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虬枝qiú? zhī?盘屈的树枝。
伟岸wěi?? àn魁梧高大。
傲然ào rán高傲不屈的样子。
宛然wǎn? rán 仿佛;很象。
秀颀xiù qí美而高。颀,高。这里也有笔直的意味。
鄙视bǐ shì轻视;看不起。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坦荡如砥tǎn dàng rú dǐ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潜滋暗长qián zī àn zhǎng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欲睡yān yān yù shuì形容 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
旁逸斜出páng yì xié chū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不折不挠bù zhé bù náo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
第三部分(5——6):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四部分(7——8):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内在的美质,由树及人地概括白杨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整体感知
1、分析“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有“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品格,白杨树又是西北极常见的一棵树,所以说它是“极普通的”,作者由白杨联想到北方的农民、抗日军民。从而点出文章的意图。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①生长环境;
②外形特点;
③内在精神。
3、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白杨树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自主学习1
1、分析“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首句直抒胸臆,总领全文。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实在”强调“不平凡”,突出了“礼赞”的原因。
2、分析“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扑”与“奔驰”相呼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大毡子”这一比喻,描绘了高原的特色,为写白杨树开拓了广阔天地。
3、分析“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绿波”与“黄绿错综”相呼应,在赞颂大自然伟力的同时,讴歌了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力量。
4、分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子”呼应,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造成了一种辽阔无边的壮大气势,为白杨树的出现做铺垫。
5、分析“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
由“雄壮”“伟大”引起的兴奋和热烈的感叹,转向“倦怠”、低沉的“单调”滋味,构成了欲扬先抑手法中的“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好了铺垫,积蓄了气势。
6、归纳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写对高原景色的感受。
自主学习2
1、分析第三段的作用。
将读者的视线由高原引向远处的树木,但又不直接指明是白杨树,而把突出点放在“我”的情绪转变上,为下文写白杨树的出现起了渲染作用。文章由低潮转向高潮。
2、分析第四段的作用。
点出白杨树“不平凡”,为下文写白杨树的精神做铺垫。
3、分析第五段的作用。
描写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为下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第五段一开头,作者就用"力争上游"点明白杨树的外观体现的精神气质,接着连用两个"笔直"突出了白杨树体现这种精神气质的外观特点。
再接着具体描绘了白杨树: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绝无横斜逸出";叶,"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然后由"形"进一步深入到"神",高度赞颂了白杨树"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
4、分析第六段的作用。
作者再次直抒胸臆,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5、归纳白杨树的精神。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力争上游、紧密团结、不屈不挠。
自主学习3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用七个感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比喻和对比的手法。
2、第七段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七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运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而深化,含蓄隽永,发人深思。
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进一层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4、分析“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
点明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相似之处,为下文做铺垫。
5、分析“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点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揭示主题。
6、为什么篇末要写楠木?
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
巩固练习
1、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①不矛盾。
②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2、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①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②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3、阅读理解《题白杨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首联:挺拔雄健,不屈不挠;
颔联:紧密团结,力争上游;
颈联:心系民众,爱憎分明;
尾联:国难当头,同仇敌忾。
白杨礼赞
生长环境不平凡(景美)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外在形态不平凡(形美)
力争上游
笔直向上
参天耸立
内在气质不平凡(神美)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力求上进
崇敬
、赞美
总结全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2、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之情。
拓展练习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要认清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即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拟人与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如白杨树——农民——哨兵——精神。
认识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荷花象征清白、高洁;
梅花象征坚忍; 百合花象征纯洁 ;
向日葵象征敬慕; 白山茶象征真爱;
红玫瑰象征我爱您; 紫罗兰象征贞节; ?康乃馨象征母爱;??
蜜蜂象征勤劳;嗡嗡叫着采蜜象征炫示成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