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杨礼赞》学案(一)
一、学习目标
1.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全文的主旨。
2.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课前搜集资料加深认识。
1.茅盾:
2.写作背景: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
外壳( ) 锤炼( ) 主宰( )
怠( ) 虬枝( ) 婆娑( )
楠木( ) 秀颀( ) 刹那( )
参天( ) 晕圈( ) 倔强( )
诸如( ) 初融( ) 潜滋暗长( )
旁逸斜出( ) 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 ) 纵横决荡( )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手偶得:
锤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
虬枝:
秀颀:
三、理解内容
5.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6.结合课文内容尝试着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参考答案:
1.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2.《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3.ké liàn zǎi dài qiú pó suō nán qí chà cān yùn
jué jiànɡ zhū rónɡ qián yì yín dǐ yān héng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锤炼:文中指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恹恹: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秀颀:美而高。
5.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用:这些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句子,贯穿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6.第一部分(1):点明主旨,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内在气质,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团结紧密、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四部分(7-8):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和内在美,由树及人,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14《白杨礼赞》当堂达标题(一)
? 一、基础知识
?1.茅盾(1896—1981),原名 ,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 、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 ,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2.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读音 。
外壳( ) 锤炼( ) 主宰( )
怠( ) 虬枝( ) 婆娑( )
楠木( ) 秀颀( ) 刹那( )
参天( ) 晕圈( ) 倔强( )
诸如( ) 初融( ) 潜滋暗长( )
旁逸斜出( ) 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 ) 纵横决荡(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手偶得:
锤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
虬枝:
秀颀:
二、内容理解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4.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平坦)。
5.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6.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7.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的?
参考答案:
一、
1.沈德鸿 雁冰 作家、文学评论家 茅盾文学奖
2.ké liàn zǎi dài qiú pó suō nán qí chà cān yùn jué jiànɡ zhū rónɡ qián yì yín dǐ yān héng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锤炼:文中指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恹恹: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秀颀:美而高。
二、
4.平坦
5.(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6.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7.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14《白杨礼赞》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全文的主旨。
2.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学习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
4. 体会文中“白杨”的象征意义,学会象征的修辞手法。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全文的主旨。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教学难点:
学习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体会文中“白杨”的象征意义,学会象征的修辞手法。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全文的主旨。
2.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教学重点:
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全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国的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姿”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影”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韵”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却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白杨树来言志的文章——《白杨礼赞》,看看作者托白杨树又言了什么志。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课前布置的相关常识。
(1)茅盾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2)背景资料: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2.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外壳(ké) 锤炼(liàn) 主宰(zǎi)
怠(dài) 虬枝(qiú) 婆娑(pó suō)
楠木(nán) 秀颀(qí) 刹那(chà)
参天(cān) 晕圈(yùn) 倔强(jué jiànɡ)
诸如(zhū) 初融(rónɡ) 潜滋暗长(qián)
旁逸斜出(yì)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yān) 纵横决荡(héng)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锤炼:文中指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恹恹: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秀颀:美而高。
三、 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1.解释题目中“礼赞”的含义。
示例: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
2.默读课文,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用:这些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句子,贯穿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根据你划出的这些句子,结合课文内容尝试着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示例:第一部分(1):点明主旨,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内在气质,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团结紧密、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四部分(7-8):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和内在美,由树及人,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四、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中赞扬了西北地区的一种“极普通”的树,它高大笔直,傲然耸立在无边无际的黄土中,它努力生长,不屈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就像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顽强地在这片土地上同反动势力做斗争,为解放全中国而不懈努力。
五、达标测试
见当堂达标题(一)
10分钟完成,订正。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二)
板书设计:
14 白杨礼赞
茅盾
不平凡 赞美
议论 抒情
课件13张PPT。14 白杨礼赞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中托物言志的佳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学习目标
1.联系本文写作的时代特点,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及全文的主旨。
2.了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背景资料: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外壳( ) 锤炼( ) 主宰( )
怠( ) 虬枝( ) 婆娑( )
楠木( ) 秀颀( ) 刹那( )
参天( ) 晕圈( ) 倔强( )
诸如( ) 初融( ) 潜滋暗长( )
旁逸斜出( ) 无边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 ) 纵横决荡( ) ké liàn zǎi
dài qiú pó suō
nán qí chà
cān yùn jué jiànɡ
zhū rónɡ qián
yì yín
dǐ yān hénɡ妙手偶得:
锤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恹恹:
虬枝:
秀颀: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文中指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美而高。 解释题目《白杨礼赞》中“礼赞”的含义。
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 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些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句子,贯穿全文。 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结合课文内容尝试着给全文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点明主旨,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西北高原的雄伟景象,引出白杨树。
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形,揭示其内在气质,赞颂白杨树力争上游、团结紧密、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四部分(7-8):歌颂白杨树朴实的风格和内在美,由树及人,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斥责那些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作者在文中赞扬了西北地区的一种“极普通”的树,它高大笔直,傲然耸立在无边无际的黄土中,它努力生长,不屈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就像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顽强地在这片土地上同反动势力做斗争,为解放全中国而不懈努力。谢 谢!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