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课件(幻灯片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 课件(幻灯片4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9 14: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写作 语言要连贯1.明确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
2.学会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句连贯,能够恰当地使用关联。
3.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学会围绕中心安排写作顺序。一、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
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二、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三、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1.重写时,先浏览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或调整句子间不合理的顺序,也可以补充关联词、提示性语句、过渡句等,使句子间衔接自然。2.选择一个具体的节日,围绕这个节日来写,保持话题的统一,还应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和你的感受,注意句子间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3.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情,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衣服、打扫屋子等,写清楚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逻辑性。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造成困扰。1.保持所述话题一致
作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2.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说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前后一致,语言才能连贯。3.顺序要合理
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有的语段若出现话题的转换,需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或句)。4.语境要和谐一致
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5.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1)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所以代词指代句往往在后;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方位词、数词的位置等。 (2)句式的统一。看是长短句,还是整散句或单复句等,句式尽量统一,保持语脉贯通,语势畅达以及表达方式的对应。
(3)语意的呼应。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不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 (4)问答的衔接与呼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的问题,后句便要作出回答。有时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便要兼顾两个问题作答,不能答非所问或者一概肯(否)定。 (5)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往往开宗明义,以领起全文或全段;篇末或段尾简括总结,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文题一例文: 爸爸既热爱工作,又热爱家庭。①在工作上,他非常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他的。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也惦记着工作。①中心句,统领全段。有一次,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把机器修好了。②工作之余,爸爸会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②用具体事例,写“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③③用具体事例,写“爸爸还是一个非常爱家的人”。【名师总评】
小作者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将“爸爸”的工作和生活分开叙述,先写工作中的“爸爸”,再写工作之余的“爸爸”,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文题二例文: 爸爸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春节 日节、重阳等。每到传统节日来临之时,人们都兴高采烈。最让我难忘的是今年的端午节。①
今年的端午,我们在学校参加了庆端午活动,这让我们兴奋不已。②一进校门,迎接我们的是打扮成古代男子模样的体育老师,他用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上写了一个“王”字。据①开篇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写起,继而转入要写的端午节,点明题目。②引出下文详写庆端午活动。说这能起到避邪的作用。然后,又发给我们一个香袋和一个香蛋,据说这能驱虫。③拿到东西后,我们还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番。到了教室,老师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身为楚国的大臣,尽忠职守却不为君王所亲近,被贬流放。③写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据说”一词,使语言极具分寸感。屈原的身上,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品质。屈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现了屈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④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被屈原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④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引用屈原的话,突出表现了屈原的精神品质。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这些习俗多与屈原有关,如吃粽子、划龙舟等。⑤屈原怀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却最终因亲眼目睹楚国几近灭亡而抱石沉江,在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人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虾吞食屈原的尸体而向河中投粽子,于是,每逢端午吃粽⑤介绍与屈原有关的传统习俗。子就成了这个节日的传统。为了表现人们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挽救屈原的情形,端午节又有了划龙舟的传统项目,这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⑥
汉代司马迁曾在汨罗江边含泪缅怀屈原的精神与雄志,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的伟大深深影响着后人。在现代⑥介绍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决心借端午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将屈原的伟大精神与人格传承下去。⑦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要过好,还要深入挖掘其内涵,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沃土上开花、结果。⑧⑦点明传承之意。⑧升华主题。表达过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的愿望。【名师总评】
文章开篇写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然后详写今年端午节“我”去学校参加庆端午活动的情景,通过老师给同学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引出对屈原的怀念,让我们在缅怀屈原的精神与雄志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容。行文思路流畅,语言连贯,结构完整。文题三例文: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变魔术,第一次……在我的记忆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一次骑自行车。①
记得小时候,我非常羡慕那些在大街上骑着自行车来回穿梭的叔叔阿第一次骑自行车①从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写起,进而点出“我”最难忘的第一次——骑自行车,点明题目。姨们,我梦想也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而且还希望自己拥有高超的骑车技术。
在我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简直是爱不释手。我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学骑自行车。②②“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始学骑自行车。 最初,我让妈妈扶在车后,我骑在车梁上,两只脚使劲蹬着踏子,两手紧握车把,时慢时快,掌握不了平衡。我总怕摔倒,紧张得满头大汗。慢慢地,我不再那么紧张,也有点技巧,能够掌控方向了,但还是不敢让妈妈撒手。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敢坐在车座上了,并慢慢试着连踏。③详写“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学骑自行车的经过。③哈,原来骑自行车并没有那么难!④
正当我自鸣得意,准备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妈妈时,没想到妈妈早不扶着车后了,她站在不远处看着我笑呢!这一看不要紧,我慌神了,妈妈不扶我怎么能行?完了!⑤手一松,腿一软,稀里糊涂就“人仰车摔”了。衣服扯破了,手和腿也划破了,④直接抒情,真实地表现了“我”的心理。为下文的摔倒埋下伏笔。⑤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我”当时的心理。手上的血在慢慢地向外渗,我的眼泪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心里满是对妈妈的埋怨。我想,妈妈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呢?撒手了也应该让我知道啊!⑥
这时妈妈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我面前,一边拉着我向医院走,一边跟我解释说:“冰冰,妈妈不是故意的。你小时候学走路时妈妈也是这样的,⑥心理描写,写出了对妈妈的埋怨。偷偷地撒手,给你独立学走的机会,虽然你摔倒过好多回,但你却比同龄的孩子提前学会了走路。如果我永远扶着你走,那你就永远不敢放开脚步走了,骑车也是这样的。其实你刚才骑得很好,只是你忽然看到没有了依靠,所以慌神了。孩子,从哪儿摔倒还得从哪儿爬起来,等伤好了,咱们接着学,好吗?”⑦
听完妈妈语重心长的话,我擦干眼泪重重地点了点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有空就一个人去试着骑,没几天就能骑着自行车在院子里兜圈子了。现在我的车技有了更大的提高。⑦大段的语言描写,将一个疼爱却不溺爱,又懂得教育启发孩子的妈妈形象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学会了骑车,同时也懂得了很多道理: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妈妈教我学会了走路,教我学会了骑车,也教我学会了做人。⑧⑧由学会了骑车,到学会了做人,升华了主题。【名师总评】
本文由人生中有许多第一次写起,点出“我”最难忘的第一次——骑自行车,点明题目。继而详写自己学习骑自行车的经历,结尾由学会骑自行车,写到学会做人。这样层层写来,语言连贯得体,思路顺畅。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手法的运用,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可读性。 (吉林中考)《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节日”的解释:①纪念日;②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请以“过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真题解说】
《过节》是一道与节日相关的作文题目。由题目前的提示语可知,我们可写的要“过”的节很多: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等。如果想把“过节”这个题目的内涵表达出来,当然还要挖掘这个节日带给自己的触动、影响、教育、启示。 我们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节日,这些“过节”的经历,有的以家庭生活为背景,有的以学校生活为舞台。选材时,一定要选取自己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次“过节”来写,让自己成为“过节”的主要角色,抑或自己在这个节日中得到的启发,这样文章才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