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苏州园林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苏州园林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9 10:34:57

文档简介

18 《苏州园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参考答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
课文的多数段落都是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的概括说明,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介绍和生动勾勒。这样的总分式结构安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了一个严谨的整体。
三、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4.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
参考答案:
1.“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2.“图案画”和“美术画”同属中国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图案画” 讲究建筑的对称美,而“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3.“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
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四、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示例: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
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飘曳,另有一番风味。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
厅屋等建筑艺术。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五、从下面两项活动中任选其一,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1.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被认为“ 是一个南北名园的综合”(陈从周语)。读一读《红楼梦》的第十七回,注意其中描写楼台轩榭、假山池沼和花草树木的内容,看看大观园有哪些特点,与课文所写的苏州园林有什么异同。
2.园林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宗白华语)。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都写到了假山的堆叠,虽然景致不完全相同,但是都写到了重峦叠嶂、佳木葱茏、高低屈曲的石岸或蜿蜒通幽的小径,都具有一种自然之趣和天成之美。桥的特点的地方,如果像材料(一)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
2.
类型
西方(欧洲)园林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艺术风格
园林布局
几何式规则布局
生态型自由式布局
园林道路
轴线笔直式林荫大道
迂回曲折、曲径通幽
园林树木
整形对植、列植
自然形式孤植、散植
园林花卉
重视图案花坛、重色彩
盆栽花卉、重姿态
园林水景
喷泉、瀑布为主
溪、池、滴泉
园林空间
大草坪铺展
假山起伏
园林雕塑
人物、动物雕塑
大型整体太湖石(假山置石)
园林取景
受视线限制
步移景换
园林景态
开敞、袒露
幽闭、深藏
园林风格
人定胜天、征服自然
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课件31张PPT。18 苏州园林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欣然允诺。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这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眷恋深情的自然流露和生动描写。轩榭( ) 池沼( ) 丘壑( )
模样(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 廊( ) 斟酌( )xuān xièzhǎohèmújiànlín xúnyōnɡlòuqiánɡzhànɡlánɡzhēn zhuó词语解释嶙峋
败笔
镂空
阅历
斟酌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枯瘦的样子。
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重重叠叠的山峰。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重峦叠嶂
珠光宝气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1.听朗读,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第二部分
(3-9)第一部分
(1-2)第三部分
(10) 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体特征——图画美。 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总分总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一、概括园林之美。图画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重修饰门窗重图案色调重配合总分主次逻辑顺序二、精读园林之美。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绝不讲究对称”。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古代宫殿和苏州园林)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着眼在画意。”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三、分析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本文中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1.作比较:
①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②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第5自然段中,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3.摹状貌
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句中红色的字是否可以去掉?)四、揣摩语言的准确。 不能去掉。“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是古代建筑,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 2.(1)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句中红色的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个词表意肯定,一点都不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 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运用逻辑顺序。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别具匠心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苏州园林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分说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近景远景的层次园林角落的配置门窗雕琢的匠心色彩选配的协调人如在画中主次1.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2.语言准确,耐人寻味。 (1)动词的运用: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中的“补”字表现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副词的运用: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
“极少”用得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描写性词语的运用:如“重峦叠嶂”写出假山的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写出池沼河道边沿的自然特色,“俯仰生姿”写出高树和低树上下相望的风姿。3.说明方法多样,突出事物特征。 文中恰当使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苏州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代(公元四世纪)的顾辟疆园。据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曾慕名前来参观,由于高傲狂放,缺乏礼貌,被园主人顾辟疆赶了出去。
1917年富商贝润生以9900银元买下荒园,又购得园东房宅,增其旧址,周筑高墙,改大门在园东。园周环以长廊,廊墙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增建燕誉堂、九狮峰、瀑布等景点。贝氏还在园东建祠堂与义庄,园北建族校。贝润生花了9年时间重修狮子林。苏州园林名人轶事点击图标查看答案从下列两题中选做一题:
1.以“美”为话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喜欢的美。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