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周亚夫军细柳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周亚夫军细柳课件(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9 14:31:20

文档简介

23 《周亚夫军细柳》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熟读课文,简要复述文中的故事。想一想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真将军”,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在匈奴大举入侵的背景下,汉文帝亲自到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在霸上和棘门,文帝可以纵马奔驰,军营将士也极为恭敬。而在细柳营,文帝则被要求处处遵循军令:无将军之令不开营门;军中不能驱驰,只能徐行;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文帝出营门,称赞了周亚夫。 汉文帝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细柳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一派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景象。可见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②文帝到细柳营,“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直至文帝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在细柳营中,文帝也要遵循军令,按辔徐行。可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③面对天子,周亚夫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外,霸上及棘门军提供了反面例子作为对比,而在“匈奴大入边”的背景下,文帝需要的正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周亚夫这样治军有方的将军。 二、《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李长之语)。细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对刻画人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在细柳军的两次入营受阻、在营中“不得驱驰”“按辔徐行”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治军严明。这可以说是“情势”的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与在细柳军周亚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对比,体现出周亚夫的刚正不阿、恪尽职守。这可以说是“性格”的对比。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鲜明。
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军中不得驱驰
2.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3.已而之细柳军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居无何 居天下之广居
参考答案:
1.驻军(动词);军营(名词)
2.慰问(动词);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到、往(动词);的(结构助词)
4.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居住
四、《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的写人艺术。
参考答案:
《李将军列传》中作者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细节,着力加以描写,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如写他以百骑机智地吓退匈奴数千骑;受伤被俘而能飞身夺马逃脱;率四千人被敌军四万人围困,仍能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等等。这些精彩的片段犹如一个个特写镜头,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写人艺术: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情感和自己的主观认识。3.用对比烘托手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课件45张PPT。23*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38岁任太史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后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他出狱后忍辱含垢,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周亚夫以善于带兵、直言持正著称。是汉初大将周勃的次子。绛侯周勃死后,谥号为武侯。按规定他的子孙可以有一人继承爵位,由于周亚夫的哥哥犯了罪,文帝选周亚夫继承父亲的爵位,封为条侯。周勃年轻的时曾经做过河内守。公元前158年,匈奴侵犯边疆,周亚夫率军驻扎在细柳(今陕西咸阳附近)。汉文帝到营地视察,周亚夫的部队戒备森严,周亚夫亲自戎装相见,文帝认为他治军有方,很是赞赏。一个多月以后,部队撤兵,文帝就任命他为中尉(负责首都卫戍部队的军事首长),负京城的治安和保卫。 周亚夫的治军能力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周亚夫升任车骑将军。棘门( ) 彀( )
弓弩( ) 诏令( )
揖( ) 介胄( )
曩者( ) 辔( ) jíɡòunǔzhào yīnǎnɡzhòupèi军士吏被甲( )
改容式车( )通假字“被”通“披”,穿着“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汉文帝在位实行过两个元年,这里指后一元年之后的第六年。侵入边境。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驻军。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泛称,此指匈奴。
结合全文,说说说说第1段的作用。
“匈奴大入边”说明了什么?结构:总领全文
内容: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不具体说入边的匈奴军队的情况,仅用“大入边”三个字就让人顿觉烽火连天,一派紧张气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特指皇上。慰问。
军营。使劲赶马。原来是指人赶马的行为,后来才指马的动作。到,往。官吏。战国以后一般指低级的官。同“披”,穿着。张开。 这是一个过渡句,由对戍边驻军概况的介绍过渡到天子亲自去军队犒劳慰问,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自劳军”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先行的卫队。
听从。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
派使臣。第一个“使”,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使臣。
皇帝发布的命令。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壁:营垒。壁门:营门。跟从。规定。
缓慢地,指行动从容不迫。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手执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为:被。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介:铠甲。胄:头盔。动,感动。离开。 运用对比,形成反差,使人物的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本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劳军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军士戒备。
军纪严明。
周亚夫本人恪尽职守,起表率作用。周亚夫的治军严谨表现在哪些地方?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上至,又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副词,已经。
感叹词。
先前。像。必定会。(被)俘虏。
被侵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呢”。句末语气助词,不译。(1)惊恐:天子远驾劳军,却多次受到军营规定的约束,有损天子之威。
(2)惊讶:天子竟然被周亚夫感动了。
(3)惊喜:细柳营常备不懈、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群臣皆惊”,为什么“惊”?古今异义上自劳军
( )
锐兵刃( )
军中不得驱驰( )古义:特指皇上。 今义:方位名词,上面。古义:兵器,武器。 今义:士兵。古义:使劲赶马。 今义:跑的很快。天子先驱至
(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
今义:走在前面引导或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壁门士吏( )
请以军礼见
( )古义:营垒。
今义:“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词类活用军霸上( )
锐兵刃(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介胄之士(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着盔甲名词用作动词,驻守名词用作动词,下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一词多义上自劳军( )
至霸上及棘门军( )
军霸上( )名词,军营动词,驻守名词,军队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
以备胡( )
以军礼见( )动词,任命连词,以,来介词,用,行使人称谢( )
使持节( )动词,命令,派名词,使臣诏将军( )
其将固可袭( )读jiānɡ,高级将领读jiànɡ,将士已而之细柳军( )
文帝之后六年( )
称善者久之( )动词,到,往天子为动( )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不闻天子之诏( )
诏将军( )助词,的补充音节,不译介词,表被动做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动词,下诏文言句式判断句:
此真将军矣(“此”表判断。)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也”表判断。)
被动句:
天子为动(“为”表被动。)省略句:
曩者霸上、棘门军(省略谓语。应“曩者见霸上、棘门军”)
已而之细柳军(省略主语。应为“皇上的车队已而之细柳军”)谈到将军周亚夫,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人太死板,他的那一套在今天根本就行不通,迟早会被‘下岗’!”也有的同学说:“周亚夫这样做,只是为了迎合当时皇帝的心理,从而引起皇帝的注意,以达到自己升迁的目的。”你怎样看待周亚夫这个人物?他忠于职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学生甲: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学生乙: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学生丙:正由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万事民为先”、“百姓无小事”的宗旨,将自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拴在一起,才有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敬业精神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境界,是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必须大力提倡。周亚夫军细柳点明背景治军有方
刚正不阿
令行禁止上自劳军匈奴入侵文帝之口边关吃紧霸上、棘门——长驱直入之细柳营先驱不得入
天子不得入
开壁门
按辔徐行——赞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对比岳飞治军
时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译文:
当时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将军每到驻军修养的时候,都会要求将士上土坡、跳战壕,而且都是穿着沉重的铠甲练习。士卒凡是有拿百姓的一缕麻来喂马的,立刻处斩作作为惩罚。士卒们夜间住宿,百姓愿意开门接纳士卒入内,士卒也没有一个人敢进去,军队有口号,为“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有的士卒病了,将军亲自为他调制药品。手下的诸位将领去远方征讨,岳飞的妻子便问候照料他们的家人,对不幸战死的人,为他痛哭并收养他的遗孤。凡是上级有所赏赐,岳飞都会平均分给自己的将士,一丝一毫都没有侵占。岳飞作战擅长以少敌多。但凡有所行动,会召集所有统制(官名),谋划定当而后出战,因此岳飞的军队所向披靡。仓促间遇到敌人则坚守不动。因而敌人为此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岳飞对国事意见激进,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但直接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2.语言明白、晓畅、简洁。
本文用词准确,含义丰富,感彩强烈。如写霸上及棘门驻军的松弛,只用了三个字“直驰入”;又如写文帝离开细柳营后,“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刻画出群臣或吃惊,或惊恐,或意外,或惊讶的种种心理,含义十分丰富。1.熟读课文,与同学分享你的感悟。
2.查找资料,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如何治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