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浙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复习与测试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同步测试(打包15套)(新版)浙教版(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同步测试(打包15套)(新版)浙教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0-23 19:44:38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3.1 圆(第1课时)
1.圆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P绕着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端点P所经过的________叫做圆.描述圆二要素:①圆心,②半径.
2.圆的有关概念:连结圆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叫做________,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圆上任意两点的部分叫________,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半圆既不是劣弧,也不是优弧,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用r表示圆的半径,d表示同一平面内点到圆心的距离,则有:d>r?点在圆________;d=r?点在圆________;d<r?点在圆________.
A组 基础训练
1.在⊙O中,半径为6,圆心O在坐标原点上,点P的坐标为(3,5),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O内 B.点P在⊙O外 C.点P在⊙O上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半圆是弧,弧不一定是半圆;④优弧一定大于劣弧;⑤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如图,点A,O,D,点C,D,E以及点B,O,C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则圆中弦的条数为( )
第3题图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4.一个点到定圆上最近点的距离为4,最远点的距离为9,则此圆的半径为( )
A.2.5 B.5 C 6.5 D.2.5或6.5
5.如图,BC为⊙O的直径,点A在⊙O上.
第5题图
(1)写出所有的弦: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弦AB所对的弧:________________.
6.已知⊙O的半径为10cm,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cm.
(1)当d=8cm时,点P在⊙O________;
(2)当d=10cm时,点P在⊙O________;
(3)当d=12cm时,点P在⊙O________.
7.在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实数为3,点B所表示的实数为a,⊙A的半径为2,若点B在⊙A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8.如图,Rt△ABC中,∠ACB=Rt∠,CD⊥AB于点D,AC=8,BC=6,以C为圆心,r为半径画圆,要使点D在⊙C内且A、B在⊙C外,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点P的坐标为(4,0),⊙P的半径为5,且⊙P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D,试求出点A,B,C,D的坐标.
第9题图
10.如图,在Rt△ABC中,∠C=90°,BC=3,AC=4,以点B为圆心,3为半径作⊙B.
(1)AB与AC的中点D,E与⊙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若要让点A和点C有且只有一个点在⊙B内,则⊙B的半径应满足什么条件?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AB=1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以AC为直径作⊙O,设线段CD的中点为P,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第11题图
A.点P在⊙O内 B.点P在⊙O上
C.点P在⊙O外 D.无法确定
12.如图,AB,CD为⊙O的两条直径,E,F分别为OA,OB的中点,求证: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
第12题图
13.⊙O的半径为2,点P到圆心的距离OP=m(m>0),且m使关于x的方程2x2-2x+m-1=0有实数根,试确定点P的位置.
【答案】∵b2-4ac=8-8(m-1)≥0,∴m≤2,又∵r=2,∴m≤r,∴点P在⊙O上或⊙O内.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BC=8,点P是AC为直径的圆上一点,连结BP.求线段B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第14题图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3.1 圆(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封闭曲线 2.弦 弧 3.外 上 内
【课时训练】
1-4.ABAD
(1)弦AB,弦AC,弦BC (2)弧AB,弧ACB
(1)内 (2)上 (3)外
1
4.8<r<6
A(-1,0),C(0,3),D(0,-3),B(9,0).
(1)点D在⊙B内,点E在⊙B外;(2)3
A
证明:∵AB,CD为⊙O的两条直径,∴OA=OB=OC=OD,∵E,F分别为OA,OB的中点,∴OE=OA,OF=OB,∴OE=OF,∴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
∵b2-4ac=8-8(m-1)≥0,∴m≤2,又∵r=2,∴m≤r,∴点P在⊙O上或⊙O内.
如图,设AC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O,连结BO.BP的最大值=BP1=3+;BP的最小值=BP2=-3.
第14题图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3.1 圆(第2课时)
1.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经过三角形各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________圆,外接圆的________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________三角形.
3.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____,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________.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条件可以确定一个圆的是( )
A.已知圆心 B.已知半径 C.已知三个点 D.已知直径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圆
B.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C.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D.矩形的四边中点在同一圆上
3.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B,C三点,那么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是( )
第3题图
A.点P B.点Q C.点R D.点M
4.平面内有五个点A,B,C,D,E,直线AB与直线CD正好相交于E,在这五个点中,过其中3个点能确定一个圆的概率是(C)
A. B. C. D.
5.________三角形的外心在它的内部;________三角形的外心在它的外部;________三角形的外心在它的边上.
6.已知线段AB=6cm.
(1)画半径为4cm的圆,使它经过A,B两点,这样的圆能画________个;
(2)画半径为3cm的圆,使它经过A,B两点,这样的圆能画________个;
(3)画半径为2cm的圆,使它经过A,B两点,这样的圆能画________个.
7.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边长分别为,1,那么它的外接圆的直径是________.
8.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已知在△ABC中,∠A=25°,∠B=40°.
(1)作⊙O,使得⊙O经过A,C两点,且圆心O落在AB边上;(要求尺规作图,保留痕迹,不必写作法)
(2)求证:BC⊥OC.
第9题图
10.如图,在△ABC中,点D是∠BAC的角平分线上一点,BD⊥AD于点D,过点D作DE∥AC交AB于点E.求证:点E是过A,B,D三点的圆的圆心.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1.在Rt△ABC中,AB=6,BC=8,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是( )
A.5 B.10 C.5或4 D.10或8
12.抛物线y=x2-2x-3与两坐标轴有三个交点,则经过这三个点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为________.
13.如图,一个长度为8m的梯子AB的顶点A向点C滑动过程中,梯子的两端A,B与墙的底端C构成的三角形的外心与点C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其长度.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已知直线l的解析式为y=x-2和点A(0,-2),B(-1,-3),试判断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三点在同一个圆上?为什么?
参考答案
3.1 圆(第2课时)
【课堂笔记】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外接 圆心 内接
内部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 外部
【课时训练】
1-4. DCBC
5.锐角 钝角 直角
6.(1)2 (2)1 (3)0
7. 2
8. ②
9.(1)作图如图:第9题图
(2)连结OC,则OA=OC,∴∠BOC=2∠A=50°,又∠B=40°,∴BC⊥OC.
第10题图
如图,∵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1=∠2.又∵DE∥AC,∴∠2=∠3,∴∠1=∠3,∴AE=DE.又∵BD⊥AD于点D,∴∠ADB=90°,∴∠EBD+∠1=∠EDB+∠3=90°,∴∠EBD=∠EDB,∴BE=DE,∴AE=BE=DE,∴点E是A,B,D三点所在的圆的圆心.
D
(1,-1)
∵△ABC为直角三角形,∴外心为AB的中点O,∴CO=AB=4,∴外心与点C的距离不会发生变化,其长度为4m.
不存在,∵点A,B均在直线l上,又∵同一直线的三点不能确定一个圆,∴不存在.
3.2 图形的旋转
1.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_______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任何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____________.
2.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________对称图形.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
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
D.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3.如图所示的图形由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通过旋转不可能得到的图形是( )
第3题图
4.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90°,则∠A的度数为( )
第4题图
A.45° B.55° C.65° D.75°
5.下图中的各种变换分别属于平移、轴对称、旋转中的哪种图形变换(填空)?
第5题图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6.如图,△ABC经过旋转得到△A′B′C′,且∠AOB=25°,∠AOB′=20°,则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OAB的对应角是________;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下面的图案由三个叶片组成,绕点O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每个叶片的面积为4cm2,∠AOB为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cm2.
第7题图
8.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在△ABC和△AEF中,∠B=∠E,AB=AE,BC=EF,∠BAE=25°,∠F=60°.
(1)求证:∠BAE=∠CAF;
(2)△ABC可以经过图形变换得到△AEF,请你描述这个变换;
(3)求∠AMB的度数.
第9题图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EAF=45°.
(1)求证:EF=DF+BE;
(2)若DF=3,BE=2,求正方ABCD的边长.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如图,将△ABC绕点P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则点P的坐标是( )
第11题图
A.(1,1)
B.(1,2)
C.(1,3)
D.(1,4)
12.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则∠BAC的度数为________.
第12题图
13.在数学活动课中,小辉将边长为和3的两个正方形放置在直线l上,如图1,他连结AD,CF,经测量发现AD=CF.
(1)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2,试判断AD与CF还相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2)他将正方形ODEF绕O点逆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至直线l上,如图3,请你求出CF的长.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在△ABC中,AB=AC,∠BAC=α(0°<α<60°),将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第14题图
(1)如图1,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2,∠BCE=150°,∠ABE=60°,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若∠DEC=45°,求α的值.
3.2 图形的旋转
【课堂笔记】
1.全等 相等 旋转的角度 2.中心
【课时训练】
1-4.BCCB
①旋转 ②平移 ③轴对称
OB′ ∠OA′B′ 点O 45°
4
(7,3)
(1)∵∠B=∠E,AB=AE,BC=EF,∴△ABC≌△AEF,∴∠BAC=∠EAF,∴∠BAC-∠PAF=∠EAF-∠PAF,即∠BAE=∠CAF; (2)通过观察可知,△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25°得到△AEF; (3)由(1)知,∠C=∠F=60°,∠CAF=∠BAE=25°,∴∠AMB=∠C+∠CAF=60°+25°=85°.
第10题图
(1)将△DA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度到△BAF′位置,由题意可得出:△DAF≌△BAF′,∴DF=BF′,∠DAF=∠BAF′,∴∠EAF′=45°,在△FAE和△F′AE中,,∴△FAE≌△F′AE(SAS),∴EF=EF′=DF+BE. (2)∵DF=3,BE=2,∴EF=5,设边长为x,在△CFE中,(x-3)2+(x-2)2=52,∴x=6,(x=-1舍去).∴正方形的边长为6.
B
85°
第13题图
13.(1)AD与CF还相等,理由:∵四边形ODEF,四边形ABCO为正方形,∴∠DOF=∠COA=90°,DO=OF,CO=OA,∴∠COF=∠AOD,∴△COF≌△AOD(SAS),∴AD=CF; (2)如图,连结DF,交EO于G,则DF⊥EO,DG=OG=EO=1,∴GA=4,∴CF=AD===.
14.(1)30°-α; (2)△ABE为等边三角形.证明:连结AD,CD,∵线段B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则BC=BD,∠DBC=60°,又∵∠ABE=60°,∴∠ABD=60°-∠DBE=∠EBC=30°-α;且△BCD为等边三角形,在△ABD与△ACD中,∴△ABD≌△ACD(SSS).∴∠BAD=∠CAD=∠BAC=α.∵∠BCE=150°,∴∠BEC=180°-(30°-α)-150°=α.在△ABD与△EBC中,∴△ABD≌△EBC(AAS).∴AB=BE.又∠ABE=60°.∴△ABE为等边三角形; (3)∵∠BCD=60°,∠BCE=150°,∴∠DCE=150°-60°=90°,∵∠DEC=45°,∴△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CE=BC,∵∠BCE=150°,∴∠EBC==15°,而∠EBC=30°-α=15°,∴α=30°.
3.3 垂径定理(第1课时)
1.圆是轴对称图形,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____________.
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时,常常连结半径或作出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A组 基础训练
1.如图,如果AB为⊙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E=ED B.= C.∠BAC=∠BAD D.AC>AD
第1题图
如图,⊙O的直径为10cm,弦AB为8cm,P是弦AB上一点,若OP的长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 )
第2题图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
A.2cm B.cm C.2cm D.2cm
第3题图
4.绍兴是著名的桥乡,如图,圆拱桥的拱顶到水面的距离CD为8m,桥拱半径OC为5m,则水面宽AB为( )
第4题图
A.4m B.5m C.6m D.8m
5.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13,弦AB长为24,则弦AB的弦心距是________.
第5题图
6.已知⊙O的半径为10cm,弦MN∥EF,且MN=12cm,EF=16cm,则弦MN和EF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O内有折线OABC,其中OA=10,AB=16,∠A=∠B=60°,则BC的长为________.
第7题图
如图,⊙O的半径为5,P为圆内一点,P点到圆心O的距离为4,则过P点的弦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AB,AC都是⊙O的弦,OM⊥AB,ON⊥AC,垂足分别为M,N,如图MN=3,求BC的长.
第9题图
10.如图,在Rt△AOB中,∠O=90°,OA=6,OB=8,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交AB于点C,求BC的长.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1.如图,圆O的弦AB垂直平分半径OC,则四边形OACB是( )
第11题图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非菱形的平行四边形
12.已知半径为2的⊙O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B和CD,其交点E到圆心O的距离为1,则AB2+CD2=________.
第12题图
13.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E,已知AE=1cm,BE=5cm,∠DEB=30°,求:
第13题图
(1)CD的弦心距OF的长;
(2)弦CD的长.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射线PG平分∠EPF,O为射线PG上的一点,以O为圆心,10为半径作⊙O,分别与∠EPF两边相交于点A,B和点C,D,连结OA,此时有OA∥PE.
(1)求证:AP=AO;
(2)若弦AB=12,求OP的长.
第14题图
参考答案
3.3 垂径定理(第1课时)
【课堂笔记】
2.弦所对的弧
【课时训练】
1-4.DDCD
5
14cm或2cm
26
6
∵OM⊥AB,ON⊥AC,∴M,N分别为AB,AC的中点,∴MN綊BC,∴BC=6.
作OE⊥AB于点E,由勾股定理得AB==10,又∵S△AOB=AO·BO=AB·OE,得OE=4.8,∵OE⊥AB,∴AE=EC=AC,由勾股定理得AE==3.6,∴AC=2AE=7.2,∴BC=AB-AC=10-7.2=2.8.
C
28
第13题图
13.(1)∵BO=(AE+BE)=(1+5)=3,∴OE=3-1=2,在Rt△EFO中,∵∠OEF=30°,∴OF=1,即点O到CD的距离为1cm; (2)连结OD,如图,在Rt△DFO中,OD=3,∴DF===2,∵OF⊥CD,∴CD=2DF=4,∴CD的长为4cm.
第14题图
14.(1)证明:∵PG平分∠EPF,∴∠DPO=∠BPO.∵OA∥PE,∴∠DPO=∠POA,∴∠BPO=∠POA,∴AP=AO. (2)如图,过点O作OH⊥AB于点H,则AH=HB.∵AB=12,∴AH=6.由(1)可知PA=OA=10,∴PH=PA+AH=16.在Rt△OAH中,OH===8,∴OP==8.
3.3 垂径定理(第2课时)
1.平分弦(____________)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
3.垂径定理解读:(1)过圆心;(2)平分弦(不是直径);(3)垂直于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若一条直线具备这五项中任意两项,则必具备另外三项.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
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
②平分弦的直径必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的直线必过圆心
④弦所对的两条弧的中点连线垂直平分弦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O的弦AB=8,M是AB的中点,且OM=3,则⊙O的半径等于( )
A.8 B.2 C.10 D.5
第2题图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2cm,弦AB长2cm,则这条弦的中点C到弦所对劣弧的中点D的距离为( )
第3题图
A.1cm B.2cm C.cm D.cm
如图,一条公路弯道处是一段圆弧,点O是这条弧所在圆的圆心,C是的中点,OC与AB相交于点D.已知AB=120m,CD=20m,那么这段弯道的半径为( )
第4题图
A.200m B.200m C.100m D.100m
5.如图,AB为⊙O的直径,CD是弦,AB与CD相交于点E.若要得到结论AB⊥CD,还需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添加其他辅助线)
第5题图
6.如图,AB,CD是⊙O的直径,D是的中点,AE与CD交于点F,若OF=3,则BE的长为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所示,AB是半圆的直径,O是圆心,C是半圆上一点,E是的中点,OE交弦AC于点D.若AC=8cm,DE=2cm,则OD的长为________.
第7题图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0),点B的坐标为(8,0),点C、D在以OA为直径的半圆M上,且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且AB=AC=13,BC=24,求⊙O的半径.
第9题图
10.(绍兴中考)如图1,小敏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脸盆架,图2是它的截面图,垂直放置的脸盆与架子的交点为A,B,AB=40cm,脸盆的最低点C到AB的距离为10cm,求该脸盆的半径.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1.如图所示,某游乐场的摩天轮⊙P的最高处A到地面l的距离是23m,最低处B到地面l的距离是3m,从B处乘摩天轮绕一周需3分钟,小明从B处乘摩天轮一周的过程中,当他到地面l的距离恰好是18m的时候应为第________分钟.
第11题图
如图,AB,CD是半径为5的⊙O的两条弦,AB=8,CD=6,MN是直径,AB⊥MN于点E,CD⊥MN于点F,P为EF上的任意一点,则PA+PC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第12题图
13.已知:如图,A、B、C为⊙O上三点,点D、E分别为、的中点,连结DE,分别交AB、AC于点F、G,求证:AF=AG.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隧道的截面由圆弧AED和矩形ABCD构成,矩形的长BC为12m,宽AB为3m,隧道的顶端E(圆弧AED的中点)高出道路(BC)7m.
(1)求圆弧AED所在圆的半径;
(2)如果该隧道内设双行道,现有一辆超高货运卡车高6.5m,宽2.3m,问这辆货运卡车能否通过该隧道.
第14题图
3.3 垂径定理(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不是直径
【课时训练】
1-4.BDAC
CE=DE或=或=
6
3cm
(1,3)
连结OA交BC于点D,连结OC,OB,∵AB=AC=13,∴=,∴∠AOB=∠AOC,∵OB=OC,∴AO⊥BC,CD=BC=12.在Rt△ACD中,AC=13,CD=12,所以AD==5,设⊙O的半径为r,则在Rt△OCD中,OD=r-5,CD=12,OC=r,所以(r-5)2+122=r2,计算得出r=16.9.答:⊙O的半径为16.9.
第10题图
如图,设圆的圆心为O,连结OA,OC,OC与AB交于点D,设⊙O半径为R,∵OC⊥AB,∴AD=DB=AB=20,∠ADO=90°,在Rt△AOD中,∵OA2=OD2+AD2,∴R2=202+(R-10)2,∴R=25,即该脸盆的半径为25cm.
1或2
7
第13题图
连OD、OE,交AB、AC于M、N,∵OD=OE=r,∴∠ODE=∠OED,而D,E分别为弧AB,弧AC的中点,∴OD、OE分别垂直于AB、AC,则有∠DFB=∠EGC,∴∠AFG=∠AGF,∴AF=AG.
(1)设圆心为点O,半径为R,连结OE交AD于F点,连结OA,OD,由垂径定理,得OF垂直平分AD,AF=6,OF=R-(7-3)=R-4,由勾股定理,得AF2+OF2=OA2,即:62+(R-4)2=R2,解得R=6.5米;
(2)能通过,但要小心.车宽GH=2.3,圆的半径OH=6.5,由勾股定理,得OG=≈6.08,G点与BC的距离为7-6.5+6.08=6.58>6.5;能通过.
第14题图
3.4 圆心角(第1课时)
1.圆心角的定义:顶点是圆心的角;
2.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________相等,所对的________相等.
3.弧与圆心角的度数关系:1°的圆心角所对的弧叫做1°的弧,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就是n°的弧.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C.长度相等的两条弧相等
D.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2.⊙O中的一段劣弧的度数为100°,则∠AOB=( )
A.360° B.180° C.50° D.100°
3.如图,在半径为2cm的⊙O内有长为2cm的弦AB,则此弦所对的圆心角∠AOB为( )
第3题图
A.60° B.90° C.120° D.150°
4.(舟山中考)把一张圆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两次后展开,图中的虚线表示折痕,则的度数是( )
第4题图
A.120° B.135° C.150° D.165°
5.已知⊙O的半径为R,弦AB的长也是R,则∠AOB的度数是________.
6.如图,已知AB,CD是⊙O的两条直径,且∠AOC=50°,作AE∥CD,交⊙O于E,则弧AE的度数是________.
第6题图
7.(菏泽中考)如图,在△ABC中∠A=25°,以点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的度数为________.
第7题图
如图,在⊙O中,已知AB=BC,且∶=7∶6,则∠AOC=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AC,BD是⊙O的两条直径.
(1)图中有哪些弧(劣弧)相等?
(2)当点A在圆周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一点A,使AB=BC=CD=DA.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已知AB,CD是⊙O的两条直径,AP是⊙O的弦,且AP∥CD,∠A=68°,那么等于吗?说明你的理由.如果∠A=α,该结论仍成立吗?
第10题
B组 自主提高
11.如图,在⊙O中,弦AB垂直平分半径OC,垂足为D,则弦AB所对弧的度数为( )
第11题图
A.60°
B.120°
C.60°或120°
D.120°或240°
12.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CD是⊙O的弦,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且AB=2DE,∠E=18°,则∠AOC=________.
第12题图
13.如图,在⊙O中,半径OC,OD分别交弦AB于点E,F,且AF=BE.
第13题图
(1)求证:OE=OF;
(2)求证:=.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AB为⊙O的直径,∠DOC=90°,∠DOC绕点O旋转,D,C两点不与A,B重合.
(1)求证:+=;
(2)AD+BC=CD成立吗?为什么?
第14题图
参考答案
3.4 圆心角(第1课时)
【课堂笔记】
2.弧 弦
【课时训练】
1-4.ADCC
5.60°
6.80°
7.50°
8.108°
(1)=,=; (2)存在,当AC⊥BD时即可,∵AC⊥BD,∴∠AOB=∠BOC=∠COD=∠DOA=90°.∴AB=BC=CD=DA.
第10题图
连结OP,则∠POB=2∠A=136°,∵AP∥CD,∴∠BOD=∠A=68°,∴∠POD=136°-68°=68°=∠BOD,∴=,如果∠A=α,则同理可得:∠POB=2∠A=2α,∠POD=2α-α=α=∠BOD,∴=仍然成立.另证:连结BP,则BP⊥CD,可由垂径定理得证.
D
54°
第13题图
13.(1)连结OA,OB.∵OA=OB,∴∠A=∠B.又∵AF=BE,∴△AOF≌△BOE,∴OE=OF; (2)∵△AOF≌△BOE,∴∠AOF=∠BOE,∴∠AOF-∠EOF=∠BOE-∠EOF,即∠AOE=∠BOF,∴=.
第14题图
14.(1)∵AB为⊙O直径,∠DOC=90°,∴∠AOD+∠BOC=∠DOC=90°,∴+=; (2)不成立,理由:在上截取=,故=,则DE=AD,BC=EC,在△DEC中,DE+EC>DC,故AD+BC>CD.
3.4 圆心角(第2课时)
1.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个________中有一对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
2.应用圆心角、弦、弧、弦心距的关系时,前提条件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它提供了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转化方法.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弦所对的弧相等
B.等弧所对的弦相等
C.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D.弦相等,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2.观察下列4个图形及相应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
第2题图
A.如图1,∵∠AOB=∠A′OB′,∴=
B.如图2,∵=,∴AB=CD
C.如图3,∵=40°,∴∠AOB=80°
D.如图4,∵MN垂直平分AD,∴=
3.如图,在⊙O中,=,∠A=30°,则∠B=( )
A.150° B.75° C.60° D.15°
第3题图
如图,AB是所对的弦,AB的垂直平分线CD交于点C,交AB于点D,EF垂直平分AD,GH垂直平分B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C)
第4题图
A.= B.= C.= D.EF=GH
5.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M,ON是弦AB,CD的弦心距,根据圆心角定理填空:
(1)如果AB=CD,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OM=ON,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题图
如图,=,若AB=3cm,则CD=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已知=m120°(指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为120°),则∠OAB=________.
第7题图
如图,在菱形ABCD中,AC=AB,以顶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延长DC交⊙B于点E,则的度数为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A,B,C,D是⊙O上的点,∠1=∠2,AC=3cm.
(1)求证:=;
(2)求BD的长.
第9题图
10.如图,P为⊙O的直径EF延长线上一点,PA交⊙O于点A,B,PC交⊙O于点C,D,且∠1=∠2,求证:AB=CD.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如图,在△ABC中,∠A=48°,⊙O截△ABC的三边所得的弦长相等,则∠BOC等于( )
第11题图
A.96°
B.114°
C.132°
D.138°
12.如图,半圆的直径AB为2,C,D是半圆上的两点.若的度数为96°,的度数为36°,动点P在直径AB上,求CP+PD的最小值
第12题图
13.如图,MN为半圆O的直径,半径OA⊥MN,D为OA的中点,过点D作BC∥MN.求证:
(1)四边形ABOC为菱形;
(2)∠MNB=∠BAC.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所示,在⊙O中,AD,BC相交于点E,OE平分∠AEC.
(1)求证:AB=CD;
(2)如果⊙O的半径为5,AD⊥CB,DE=1,求AD的长.
第14题图
3.4 圆心角(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弦心距
【课时训练】
1-4.BBBC
5.(1)∠AOB=∠COD = OM=ON (2)AB=CD ∠AOB=∠COD OM=ON (3)∠AOB=∠COD AB=CD =
6.3cm
7.30°
8.60°
(1)证明:∵∠1=∠2,∴∠1+∠BOC=∠2+∠BOC,∴∠AOC=∠BOD,∴=; (2)∵=,∴AC=BD=3cm.
作OG⊥AB于G,OH⊥CD于H,∵∠1=∠2,∴OG=OH,∴AB=CD.
11.B
第12题图
12.如图,将半圆补成整圆,作点D关于直径AB的对称点D′,连结OC,OD,OD′,CD′,CD′交AB于点P,此时CP+PD最小,即为CD′的长.作ON⊥CD′于点N.∵的度数为96°,的度数为36°,∴∠DOB=36°,∠AOC=96°,∴∠COD=48°,∠BOD′=36°,∴∠COD′=36°+36°+48°=120°,∴∠OCN=∠OD′N=30°.∵半圆的直径AB为2,∴ON=OC=AB=.∴CN==,∴CD′=.∴CP+PD的最小值为.
13.(1)∵BC∥MN,OA⊥MN,∴OA⊥BC,∴BD=CD,∵D为AO中点,∴四边形ABOC为平行四边形,∵AO⊥BC,∴?ABOC为菱形; (2)∵OB=ON,∴∠MNB=∠OBN,∴∠MOB=∠MNB+∠OBN=2∠MNB,∵OD=AO=BO,∴∠OBD=30°.∴∠BOD=60°,∴∠MOB=30°,∠BOC=120°,∴∠MNB=15°,∠BAC=120°,∴∠MNB=∠BAC.
第14题图
14.(1)证明:作OM⊥AD于M,ON⊥BC于N,连结OA、OC,如图,则AM=DM,BN=CN,在Rt△OAM中,AM=,在Rt△OCN中,CN=,∵OE平分∠AEC,∴OM=ON,而OA=OC,∴AM=CN,∴AD=BC,∴=,即+=+,∴=,∴AB=CD; (2)∵AD⊥CB,∴∠MEN=90°,∵OE平分∠MEN,∴∠MEO=45°,∴△ME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M=EM,设ME=x,则OM=x,DM=ME+DE=x+1,∴AM=DM=x+1,在Rt△AOM中,∵OM2+AM2=OA2,∴x2+(x+1)2=52,解得x1=3,x2=-4(舍去),故AD=2AM=8.
3.4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第2课时)
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为l,则S柱侧=________,S柱全=____________.
A组 基础训练
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
A.2 B.4 C.2π D.4π
2.(湖州中考)如图是按1∶10的比例画出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
第2题图
A.200cm2 B.600cm2 C.100πcm2 D.200πcm2
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侧面积是( )
第3题图
A.6
B.4π
C.6π
D.12π
4.把长和宽分别为6cm和4cm的矩形纸片卷成一个圆柱状,则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
A.cm B.cm C.cm D.cm或cm
5.圆柱的底面直径为2,侧面积为8π,则圆柱的高为( )
A.2 B.4 C.6 D.1
6.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根据主视图中的有关数据(单位:cm),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第6题图
A.340πcm2 B.276πcm2 C.349πcm2 D.320πcm2
如图,茶杯中部是一条装饰带,这条装饰带的面积是________cm2.
第7题图
8.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AB=2cm,另一边AD=4cm,则以直线AD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其侧面积是________cm2.
9.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含有数据),则这个几何体的全面积等于________.
第9题图
农村常需要搭建截面为半圆形的全封闭蔬菜塑料暖房(如图所示),则需塑料布y(m2)与半径R(m)的函数关系式是(不考虑塑料埋在土里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
第10题图
11.如图,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的点A处,则蚂蚁吃到饭粒需爬行的最短路径是多少?
第11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底面半径为10cm,则这个圆柱的高为( )
A.10πcm B.20πcm C.10cm D.20cm
13.如图所示,一只封闭的圆柱形水桶内盛了半桶水(桶的厚度忽略不计),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直径与母线长相等,现将该水桶水平放置后如图所示,设图中水所形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分别为S1,S2,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 )
第13题图
A.S1=S2
B.S1>S2
C.S1
D.S1与S2的大小不能确定
14.已知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如图所示的矩形,则其底面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第14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5.动手操作:
如图1,把矩形AA′B′B卷成以AB为高的圆柱形,则点A与点________重合,点B与点________重合.
探究与发现:
(1)如图2,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0cm,高是40cm,从圆柱底部A处沿侧面缠绕一圈丝线到顶部B处作装饰,则这条丝线的最小长度是________cm;(丝线的粗细忽略不计)
(2)如图3,若用丝线从该圆柱的底部A缠绕4圈直到顶部B处,则至少需要多少丝线?
实践与应用:
如图4,现有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准备在杯子的外面缠绕一层装饰带,为使带子全部包住杯子且不重叠,需要将带子的两端沿AE,CF方向进行裁剪,如图5所示,若带子的宽度为1.5厘米,杯子的半径为6厘米,则sinα=________.
第15题图
3.4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第2课时)
【课堂笔记】
2πrl 2πrl+2πr2
【课时训练】
1-5.DDCDB 6.A
7.30π
圆柱 16π
π
10.y=30πR+πR2
第11题图
如图:∵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3cm与饭粒相对的点A处,∴A′D=5cm,BD=12-3+AE=12cm,∴将容器侧面展开,作A关于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即为最短距离,A′B===13(cm).
12-13.BC
π或4π
15.A′ B′ 探究与发现:(1)50 (2)40cm. 实践与应用:
3.5 圆周角(第1课时)
1.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上的圆心角度数的________.
2.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_,________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3.当已知条件中有直径时,常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这是圆中常添加的辅助线.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命题属于真命题的是( )
A.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叫做圆周角
B.60°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30°
C.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
D.120°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60°
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OCB=40°,则∠A的度数等于( )
第2题图
A.60° B.50° C.40° D.30°
3.(珠海中考)如图,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丄AB,∠CAB=20°,则∠AOD等于( )
A.160° B.150° C.140° D.120°
第3题图
4.如图,?ABCD的顶点A,B,D在⊙O上,顶点C在⊙O的直径BE上,∠ADC=54°,连结AE,则∠AEB的度数为( )
A.36° B.46° C.27° D.63°
5.如图,圆周角∠ACB=34°,∠OAC=60°,则圆心角∠AOB=________,∠OBC=________.
第5题图
6.(黑龙江中考)直径为10cm的⊙O中,弦AB=5cm,则弦AB所对的圆周角是____________.
7.如图,量角器外沿上有A,B两点,它们的读数分别是70°,40°,则∠1的度数为________.
第7题图
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D是⊙O的直径.若∠ABC=50°,则∠CAD=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B=12,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A、C、D三点的圆与斜边AB交于点E,连结DE.
(1)求BE的长;
(2)求△ACD外接圆的半径.
第9题图
10.如图,⊙C经过原点且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和点B,点A的坐标为(0,2).D是⊙C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且∠ODB=60°.
第10题图
(1)求⊙C的半径;
(2)求圆心C的坐标.
B组 自主提高
11.(黄冈中考)已知:如图,在⊙O中,OA⊥BC,∠AOB=70°,则∠ADC的度数为( )
第11题图
A.30° B.35° C.45° D.70°
如图,AB为⊙O的直径,AC交⊙O于点E,BC交⊙O于点D,若AB=AC,∠BAC=45°,给出下列结论:①∠EBC=22.5°;②BD=DC;③AE=2EC;④=2;⑤AE=DC.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第12题图
13.如图,OA是⊙O的半径,以OA为直径的⊙C与⊙O的弦AB相交于点D,连结OD并延长交⊙O于点E,求证:=.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AB⊥CD.
(1)P是上一点(不与点C,D重合),求证:∠CPD=∠COB;
(2)当点P′在上(不与点C,D重合)时,∠CP′D与∠COB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第14题图
3.5 圆周角(第1课时)
【课堂笔记】
一半
90° 90°
【课时训练】
1-4.DBCA
68° 26°
30°或150°
15°
40°
(1)∵∠ACB=90°,∴AD为圆O的直径,∴∠AED=90°,又AD是△ABC的角平分线,∴CD=DE,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AC=AE;∵△ABC为直角三角形,且AC=5,CB=12,根据勾股定理得AB==13,∴BE=13-AC=13-5=8; (2)由(1)得到∠AED=90°,则有∠BED=90°,设CD=DE=x,则DB=BC-CD=12-x,EB=8,在Rt△BED中,BD2=BE2+ED2,即(12-x)2=x2+82,解得:x=,∴CD=,又AC=5,△ACD为直角三角形,∴AD==,∴△ACD外接圆的半径为:×=.
第10题图
(1)连结AB,∵∠ODB=∠OAB,∠ODB=60°,∴∠OAB=60°,∵∠AOB是直角,∴AB是⊙C的直径,∠OBA=30°,∴AB=2OA=4,∴⊙C的半径r=2; (2)在Rt△OAB中,由勾股定理得:OB2+OA2=AB2,∴OB=2,过点C作CE⊥OA于E,CF⊥OB于F,由垂径定理得OE=AE=1,OF=BF=,∴CE=,CF=1,∴C的坐标为(,1).
B
①②④
∵AO是⊙C的直径,∴∠ADO=90°,即OD⊥AB.∵OD⊥AB,∴=.
第14题图
14.(1)连结OD.∵AB是直径,CD是弦,AB⊥CD,∴==,∴∠COB=∠BOD=∠COD.∵∠CPD=∠COD,∴∠CPD=∠COB; (2)结论:∠CP′D+∠COB=180°.证明:∵+=360°,∠COB=∠CPD,∠CP′D,∴∠CP′D+∠COB=180°.
3.5 圆周角(第2课时)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________;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A组 基础训练
1.如图,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若∠A=30°,∠APD=70°,则∠B等于( )
A.30° B.35° C.40° D.50°
第1题图
如图所示的暗礁区中,两灯塔A,B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的半径,为了使航船S不进入暗礁区,那么S对两灯塔A,B的视角∠ASB必须( )
第2题图
A.大于60° B.小于60° C.大于30° D.小于30°
3.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BAC=60°,若⊙O的半径OC为2,则弦BC的长为( )
A.1 B. C.2 D.2
第3题图
4.如图,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BAC=20°,D是上任意一点,则∠D的度数是( )
第4题图
A.90° B.100° C.110° D.120°
如图,⊙C经过原点,并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D两点,已知∠OBA=30°,点A的坐标为(2,0),则点D的坐标为________.
第5题图
6.如图,△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ACB=50°,D是上一点,则∠D=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在⊙O中,弦AB,DC的延长线交于点P,如果∠AOD=120°,∠BDC=25°,那么∠P=________.
第7题图
(陕西中考)如图,⊙O的半径是2,直线l与⊙O相交于A、B两点,M、N是⊙O上的两个动点,且在直线l的异侧,若∠AMB=45°,则四边形MANB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AB为⊙O的直径,AB=AC,BC交⊙O于点D,AC交⊙O于点E,∠BAC=45°.
(1)求∠EBC的度数;
(2)求证:BD=CD.
第9题图
10.如图,BC是⊙O的直径,弦AE⊥BC,垂足为D,=,AE与BF相交于点G,求证:
第10题图
(1)=;
(2)BG=GE.
B组 自主提高
11.如图,AB是⊙O的直径,AD=DE,AE与BD交于点C,则图中与∠BCE相等的角有( )
第11题图
A.3个 B.4个 C .5个 D.6个
12.如图,已知BF、BE分别是△ABC的内角∠ABC与外角∠ABD的平分线,BF、BE分别与△ABC的外接圆交于点F、E. 求证:
(1)EF是△ABC的外接圆直径;
(2)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第12题图
13.如图,等边△ABC内接于⊙O,点D为上任意一点,在AD上截取AE=BD,连结CE,求证:
第13题图
(1)△ACE≌△BCD;
(2)AD=BD+CD.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BC为圆O的直径,AD⊥BC,=,BF和AD相交于E.
(1)求证:AE=BE;
(2)若BF=8,AB=2,求AE的长.
第14题图
3.5 圆周角(第2课时)
【课堂笔记】
相等
【课时训练】
1-4.CDDC
5.(0,2)
6.40°
7.35°
8.4
第9题图
(1)∵AB=AC,∴∠ABC=∠C,∴∠C=(180°-∠BAC)=(180°-45°)=67.5°,∵AB为直径,∴∠AEB=90°,∵∠AEB=∠EBC+∠C,∴∠EBC=90°-67.5°=22.5°; (2)证明:连结AD,如图,∵AB为直径,∴∠ADB=90°,即AD⊥BC,∵AB=AC,∴BD=CD.
(1)∵BC⊥AE,BC为⊙O直径,∴=,∵=,∴=,∴=; (2)连结BE,∵=,∴∠AEB=∠EBF,∴BG=EG.
C
(1)∵BF、BE分别是△ABC的内角∠ABC与外角∠ABD的平分线,∴∠EBA=∠DBA,∠FBA=∠CBA,∴∠EBA+∠FBA=(∠DBA+∠CBA)=90°,即∠EBF=90°,∴EF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 (2)∵BF是∠ABC的平分线,∴∠CBF=∠ABF,∴=,又EF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1)∵△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EAC=∠DBC,AE=BD,∴△ACE≌△BCD(SAS); (2)∵△ACE≌△BCD,∴BD=AE,CD=CE,∠ACE=∠BCD,∵∠ACE+∠BCE=60°,∴∠BCD+∠BCE=60°,∴△DEC是正三角形,∴DE=CD,∴AD=AE+DE=BD+CD.
(1)证明:∵BC是⊙O的直径,∴∠BAC=90°,即∠BAD+∠CAD=90°.又∵AD⊥BC,∴∠CAD+∠ACB=90°,∴∠BAD=∠ACB.∵=,∴∠FBA=∠ACB.∴∠BAD=∠FBA,即△ABE为等腰三角形.∴AE=BE. (2)设AE=BE=x,连结OA交BE于点H,∵=,∴OA⊥BF,且BH=HF=4,又∵AB=2,BH=BF=4,∴AH=2.在△AEH中,设AE=x,由勾股定理得x2=(4-x)2+22,∴x=2.5,即AE=2.5.
3.6 圆内接四边形
1.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
2.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A组 基础训练
1.如图,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若∠C=80°,则∠A等于( )
A.120° B.100° C.80° D.90°
第1题图
如图,点A,B,C在⊙O上,∠AOC=80°,则∠ABC的度数为( )
第2题图
A.100° B.120° C.140° D.160°
3.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若∠A:∠B:∠C=1∶2∶5,则∠D等于( )
A.60° B.120° C.140° D.150°
4.如图,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若∠BOD=120°,则∠BCD的度数为( )
A.120° B.90° C.60° D.30°
第4题图
5.如图,已知∠BAE=125°,则∠BCD=________度.
第5题图
6.平行四边形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则此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
7.⊙O的内接四边形ABCD,∠AOC=140°,∠D>∠B,则∠D=________.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一点E,若EA=EB=EC=ED,∠BAD=70°,则∠BCD=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已知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与△ABC的外接圆交于点D.
(1)求证:DB=DC;
(2)若过D作DP⊥AC于点P,DQ⊥BA于点Q,求证:△CDP≌△BDQ.
第9题图
10.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弦,OD⊥BC于点E,交于点D.
(1)请写出四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
(2)连结CD,设∠CDB=α,∠ABC=β,试找出α与β之间的一种关系式,并予以证明.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F是上一点,且=,连结CF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连结AC.若∠ABC=105°,∠BAC=25°,则∠E的度数为( )
第11题图
A.45° B.50° C.55° D.60°
12.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点O在四边形ABCD的内部,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则∠OAD+∠OCD的度数为________.
第12题图
13.如图所示,AB=AC,AB为⊙O的直径,AC、BC分别交⊙O于E、D,连结ED、BE.
(1)试判断DE与BD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如果BC=6,AB=5,求BE的长.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正方形ABCD,E、F分别为CD、DA的中点,BE、CF相交于P.
(1)BE、C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2)判断点P,F,A,B共圆吗?
(3)直接写出∠FPA相等的角.
(4)求证:AP=AB.
第14题图
3.6 圆内接四边形
【课堂笔记】
1.互补
【课时训练】
1-4.BCBA
125
矩形
7.110°
8.110°
(1)∵AD是∠EAC的平分线,∴∠DAC=∠DAE.∵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DCB=∠DAE,∵∠DAC=∠DBC,∴∠DCB=∠DBC,∴DB=DC; (2)∵AD平分∠EAC,DP⊥AC,DQ⊥BA,∴DP=DQ,又∵DB=DC,∴△CDP≌△BDQ(HL).
(1)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有:①BE=CE;②=;③∠BED=90°;④∠BOD=∠A;⑤AC∥OD;⑥AC⊥BC;⑦OE2+BE2=OB2;⑧S△ABC=BC·OE;⑨△BOD是等腰三角形等; (2)α与β的关系式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①α-β=90°.证明如下:∵AB为⊙O的直径,∴∠ACB=90°,∴∠A+∠ABC=90°①.又∵四边形ACDB为⊙O的内接四边形,∴∠A+∠CDB=180°②.②-①,得∠CDB-∠ABC=90°,即α-β=90°. ②α>2β.证明如下:∵OD=OB,∴∠ODB=∠OBD.又∵∠OBD=∠ABC+∠CBD,∴∠ODB>∠ABC.∵OD⊥BC,∴=,∴CD=BD,∴∠CDO=∠ODB=∠CDB,∴∠CDB>∠ABC,即α>2β.
B
60°
(1)连结AD,∵AB是⊙O的直径,∴∠ADB=90°,即AD⊥BC,∵AB=AC,∴∠CAD=∠BAD,即∠EAD=∠BAD,∴DE=BD; (2)∵AD⊥BC,AB=AC,∴BD=CD=BC=3,∴AD==4,∵S△ABC=×BC·AD=AC×BE,∴×6×4=×5×BE,∴BE=.
(1)BE=CF,BE⊥CF,理由:证△BCE≌△CDF(SAS)得BE=CF,∠CBE=∠DCF,∵∠DCF+∠BCF=90°,∴∠CBE+∠BCF=90°,即BE⊥CF; (2)点P,F,A,B共圆.理由:∵BE⊥CF,∠A=90°,∴点P,F,A,B共圆. (3)∠FPA=∠FBA=∠FCD=∠EBC. (4)证明:∵∠FPA=∠FBA=∠FCD=∠EBC,∴∠APB=90°-∠FPA=90°-∠EBC=∠ABP,∴AP=AB.
3.7 正多边形
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________,各内角也________的多边形.两者缺一不可.
2.经过一个正多边形的各个________的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这个正多边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
3.回顾: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外角和为360°,对角线条数为.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关于正多边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B.各角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D.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 )
A.7 B.8 C.9 D.10
3.下列图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五边形 C.正六边形 D.正七边形
4.如图,要拧开一个边长为a=6mm的正六边形螺帽,扳手张开的开口b至少为( )
第4题图
A.6mm B.12mm C.6mm D.4mm
5.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6m,∠B=60°,其中由两个正六边形组成的部分种花,则种花部分的图形周长为________.
第5题图
6.一个正多边形的所有对角线都相等,则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____.
7.同圆的内接正三角形、内接正四边形、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之比为____________.
8.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AB=2,点P是ED的中点,连结AP,则AP的长为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点A,B,C,D,E把圆分成5等份,求证:五边形ABCDE为圆的内接正五边形;
第9题图
10.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半径为4m的圆内接正六边形,求地基的周长和面积(精确到0.1m2).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1.如图,正方形ABCD与等边△PRQ内接于⊙O,RQ∥BC,则∠AOP等于( )
第11题图
A.45° B.25° C.60° D.70°
12.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2(+1),剪去4个角后成为一个正八边形(图中阴影部分),求这个正八边形的边长和面积.
第12题图
13.如图所示,正三角形ABC、正方形ABCD、正五边形ABCDE分别是⊙O的内接正三角形、内接正四边形、内接正五边形,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O上逆时针运动.
第13题图
(1)在图1中,求∠APB的度数;
(2)在图2中,∠APB的度数是________;在图3中,∠APB的度数是________.
(3)根据前面的探索,你能否将本题推广到一般的正n边形的情况?若能,写出推广问题和结论;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甲,乙两人想在正五边形ABCDE内部找一点P,使得四边形ABPE为平行四边形,其作法如下:(甲)连结DB、CE,两线段相交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先取CD的中点M,再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AM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甲、乙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两人皆正确 B.两人皆错误 C.甲正确,乙错误 D.甲错误,乙正确
3.7 正多边形
【课堂笔记】
相等 相等
顶点 圆内接正多边形
【课时训练】
1-4. DBCC
20m
360°或540°
∶∶1
证明:∵弧AB=弧BC=弧CD=弧DE=弧EA,∴AB=BC=CD=DE=EA,∵==,∴∠1=∠2,同理∠2=∠3=∠4=∠5,又∵顶点A,B,C,D,E都在⊙O上,∴五边形ABCDE是⊙O的内接正五边形.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角为60°,△OB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它的半径.因此,亭子地基的周长为24m.在Rt△OPC中,OC=4,PC=2.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边心距r==2(m).亭子地基的面积S=lr=×24×2=24≈41.6m2.
A
设剪去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三角形的斜边长为x,即正八边形的边长为x,∴x+2x=2(+1),∴x=,∴正八边形的边长等于x=2,∴正八边形的面积=(2+2)2-4××()2=8+8.
(1)∵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O上逆时针运动,∴∠BAM=∠CBN.∴∠APN=∠ABN+∠BAM=∠ABN+∠CBN=∠ABC=60°,∴∠APB=120°; (2)同理(1)可得,图2中,∠APB=90°;图3中,∠APB=72°;
第13题图
(3)能.问题:如图,正n边形ABCDE…是⊙O的内接正n边形,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O上逆时针运动,求∠APB的度数.
结论:∠APB=.
证明:∵点M,N分别从点B,C开始,以相同的速度在⊙O上逆时针运动,∴∠BAM=∠CBN.∴∠APN=∠BAM+∠ABN=∠CBN+∠ABN=∠ABC==180°-.∴∠APB=180°-∠APN=.
14.C
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第1课时)
1.在半径为r的圆中,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________.
2.注意:弦所对的弧有两条,如第8题.
A组 基础训练
1.圆心角为60°,且半径为3的扇形的弧长为( )
A. B.π C. D.3π
2.如图,⊙O的半径为1,A,B,C是圆周上的三点,∠BAC=36°,则劣弧BC的长是( )
A.π B.π C.π D.π
第2题图
如图是两个同心圆的一部分,已知OB=OA,则的长是的长的( )
第3题图
A. B.2倍 C. D.4倍
4.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若将△ABC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则的长为( )
第4题图
A.Π B. C.7 D.6
5.已知弧的长为12πcm,弧的半径为9cm,则弧的度数为________.
6.如图,一块等边三角形的木板,边长为1,若将木板沿水平线翻滚,则点B从开始至结束走过的路径长度为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凸轮”的外围由以正三角形的顶点为圆心,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半径的三段等弧组成.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凸轮的周长等于________.
第7题图
8.在半径为6cm的圆中,6cm的弦所对的弧长为________cm.
9.一段铁丝长80πcm,把它弯成半径为160cm的一段圆弧,求铁丝两端间的距离.
10.(湖州中考)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连结BD,∠BAD=105°,∠DBC=75°.
(1)求证:BD=CD;
(2)若圆O的半径为3,求的长.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1.⊙O的周长为24π,则长为5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为________.
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将矩形ABCD在直线l上按顺时针方向不滑动地每秒转动90°,转动3s后停止,则顶点A经过的路程为多长?
第12题图
13.如图,在△ABC中,AB=4cm,∠B=30°,∠C=45°,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与AB相交于点E,与BC相交于点F.求的长.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如图为一个半圆形工件,未搬动前直径平行于地面放置,搬动时为了保护圆弧部分不受损伤,先将半圆无滑动翻转,使它的直径紧贴地面,再将它沿地面平移50m,半圆的直径为4m,则圆心O所经过的路线长是____________m.
第14题图
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第1课时)
【课堂笔记】
【课时训练】
1-4.BBAA
5.240°
π
2π或10π
n=90°,铁丝两端间的距离为160cm
(1)证明:∵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DCB+∠BAD=180°,∵∠BAD=105°,∴∠DCB=180°-105°=75°,∵∠DBC=75°,∴∠DCB=∠DBC=75°,∴BD=CD; (2)∵∠DCB=∠DBC=75°,∴∠BDC=30°,由圆周角定理,得的度数为60°,故===π,答:的长为π.
11.75° 37.5°
12.S=++=12π.
13.过A作AD⊥BC于点D,∵∠B=30°,∠C=45°,∴CD=AD=AB=2cm,∠CAB=105°,∴AC==2cm,∴l==πcm.
14.(2π+50)
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第2课时)
1.如果扇形的半径为r,圆心角为n°,扇形的弧长为l,那么扇形的面积S扇形=________=________.
2.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采用“割补法”、“等积变形法”、“平移法”、“旋转法”等,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求解.
A组 基础训练
1.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为90°,半径为R,则这条弧所对的扇形面积为( )
A. B. C. D.
2.已知⊙O的半径OA=6,扇形OAB的面积等于12π,则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 )
A.120° B.90° C.60° D.30°
3.已知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的面积为12π,则扇形的弧长为( )
A.4 B.2 C.4π D.2π
4.(内江中考)如图,点A,B,C在⊙O上,若∠BAC=45°,OB=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第4题图
A.π-4 B.π-1 C.π-2 D.π-2
5.已知扇形的面积是24πcm2,弧长是8πcm,则扇形的半径是________cm.
6.若面积相等的两个扇形的圆心角分别是60°和45°,则这两个扇形的半径之比为________.
7.如图,分别以n边形的顶点为圆心,以单位1为半径画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个平方单位.
第7题图
8.(河北中考)如图,将长为8cm的铁丝首尾相接围成半径为2cm的扇形.则S扇形=________cm2.
第8题图
9.如图,一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油桶的截面半径是R,油面高为R,求截面上有油的弓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9题图
10.如图,AB为半圆O的直径,C、D是上的三等分点,若⊙O的半径为2,E是直径AB上任意一点,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10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在△ABC中,∠C为锐角,分别以AB,AC为直径作半圆,过点B,A,C作弧,如图,若AB=4,AC=2,S1-S2=,则S3-S4的值是( )
第11题图
A. B. C. D.
12.(咸宁中考)如图,在扇形OAB中,∠AOB=90°,点C是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OD⊥BC,OE⊥AC,垂足分别为D,E.若DE=1,则扇形OAB的面积为________.
第12题图
13.如图,以正三角形ABC的AB边为直径画⊙O,分别交AC,BC于点D,E,AB=6cm,求的长及阴影部分的面积.
第13题图
C组 综合运用
14.已知点P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结PA,PB,PC.将△P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P′CB的位置,如图所示.
(1)设AB的长为a,PB的长为b(b<a),求△PAB旋转到△P′CB的过程中,边PA所扫过区域的面积;
(2)若PA=2,PB=4,∠APB=135°,求PC的长.
第14题图
参考答案
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第2课时)
【课堂笔记】
lr
【课时训练】
1-4. DCCC
6
∶2
π
4
连结OA,OB.S阴=S扇形OAB阴影+S△AOB,∵∠AOB=120°,∴S扇形OAB阴影=,S△AOB=×R×R,∴S阴=πR2+R2.
连OC、OD、CD,∵AB为半圆的直径,C、D为弧的三等分点,∴∠AOC=∠COD=∠BOD=×180°=60°,而OC=OD,∴△OCD为等边三角形,∴∠OCD=60°,∴CD∥AB,∴S△ECD=S△OCD,∴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OCD==π·22=π.
D
连结OD,OE,AE,DE.
第13题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AB是直径,∴AE⊥BC,BE=OB,∠B=60°,∴OE平行且等于AD,OA=OE,∴四边形OADE是菱形,∴∠DOE=∠AOD=∠OBE=60°,∵AB=6cm,∴OD=OE=BE=3cm,∴AE==3(cm),∴△OBE中底边BE上的高以及△AOD中底边OD上的高都为:cm,∴弧DE的长=π·3=π(cm),S阴影=S△OBE+S△AOD+S扇形ODE=×3×+×3×+=(+π)cm2.
14.(1)根据旋转变换,AP扫过的面积为扇形BAC与扇形BPP′的差,∴S=-=(a2-b2); (2)连结PP′,则PP′==4,∵BP=BP′,∠PBP′=90°,∴∠BP′P=45°,∵∠BP′C=∠BPA=135°,∴∠PP′C=90°,∴△PP′C是Rt△,∴PC==6.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已知⊙O的半径为5厘米,A为线段OP的中点,当OP=6厘米时,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A在⊙O内 B.点A在⊙O上 C.点A在⊙O外 D.不能确定
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②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③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④三点确定一个圆.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已知弦CD⊥直径AB于点E,连结OC,OD,CB,DB,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CBD=120° B.BC=BD
C.四边形OCBD是平行四边形 D.四边形OCBD是菱形
第3题图
4.在半径为3cm的⊙O中,45°的圆周角所对的弧长为( )
A.π B.π C.π D.π
5.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且OD⊥AB于点C,所对的圆周角∠DEB=35°,则∠AOD的度数是( )
第5题图
A.35° B.55° C.70° D.110°
如图,小华同学设计了一个圆直径的测量器,标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点钉在一起,并使它们保持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点靠在圆周上,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
第6题图
A.12个单位 B.10个单位 C.4个单位 D.15个单位
7.如图,量角器的直径与直角三角板ABC的斜边AB重合,其中量角器0刻度线的端点N与点A重合,射线CP从CA处出发沿顺时针方向以每秒3度的速度旋转,CP与量角器的半圆弧交于点E,当第24秒时,点E在量角器上对应的读数为( )
A.72° B.90° C.108° D.144°
第7题图
8.如图,将⊙O沿弦AB折叠,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点P是优弧上一点,则∠APB的度数为( )
第8题图
A.45° B.30° C.75° D.60°
如图,圆内接△ABC的外角∠ACH的平分线与圆交于点D,DP⊥AC,垂足为P,DH⊥BH,垂足为H,有下列结论:①CH=CP;②=;③AP=BH;④=.其中一定成立的结论有( )
第9题图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威海中考)如图,AB=AC=AD,∠CBD=2∠BDC,∠BAC=44°,则∠CAD的度数为( )
第10题图
A.68° B.88° C.90° D.11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1∶2,则∠A=____.
12.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所对的弧长为,则此扇形的面积是________.
13.(长沙中考)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若BC=6,AB=10,OD⊥BC于点D,则OD的长为______.
第13题图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P在第一象限,⊙P与x轴交于O,A两点,点A的坐标为(6,0),⊙P的半径为,则点P的坐标为____.
第14题图
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2,分别以AC、BC为直径画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结果保留π).
第15题图
16.在Rt△ABC中,∠C=90°,BC=3,AC=4,点P在以C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上,连结PA,PB.若PB=4,则PA的长为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分)
17.(8分)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一段圆弧经过网格的格点A、B、C.
(1)请完成如下操作:①以点O为原点、竖直和水平方向为轴、网格边长为单位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②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标出该圆弧所在圆的圆心D,并连结AD、CD;
(2)请在(1)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填空:①写出点的坐标:C____、D____;②⊙D的半径=____(结果保留根号).
第17题图
18.(8分)如图,在给定的圆上依次取点A,B,C,D,连结AB,CD,AC=BD,设AC,BD交于点E;
第18题图
(1)求证:AE=DE;
(2)若=100°,AB=ED,求的度数.
19.(8分)“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用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述是:“如图所示,CD为⊙O的直径,弦AB⊥CD,垂足为E,CE=1寸,AB=1尺,求直径CD的长.”(1尺=10寸)
第19题图
20.(8分)如图,在△ABC中,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的外接圆交BC于E.求证:AD=EC.
第20题图
21.(10分)(武汉中考)如图,AB是⊙O的直径,C,P是上两点,AB=13,AC=5.
(1)如图1,若点P是的中点,求PA的长;
(2)如图2,若点P是的中点,求PA的长.
22.(12分)如图,⊙O为四边形ABCD的外接圆,圆心O在AD上,OC∥AB.
第22题图
(1)求证:AC平分∠DAB;
(2)若AC=8,∶=2∶1,试求⊙O的半径;
(3)若点B为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ABCO的形状.
23.(14分)如图,已知AB是⊙O中一条固定的弦,点C是优弧AC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A、B重合).
(1)如图1,CD⊥AB于D,交⊙O于点N,若CE平分∠ACB,交⊙O于点E,求证:∠ACO=∠BCD;
(2)如图2,设AB=8,⊙O半径为5,在(1)的条件下,四边形ACBE的面积是否是定值?若是定值,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定值,求出四边形ACBE面积的取值范围.
图1
图2
第23题图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检测卷
1.A 2.A 3.B 4.B 5.C 6.B 7.D 8.D 9.C
10.B
11.60°
π
4
(3,2)
π-4
3或
(1)略 (2)①(6,2) (2,0) ②2
(1)连结BC,∵AC=BD,∴=,-=-,即=,∴∠ACB=∠DBC,∴BE=CE,又AC=BD,∴AE=DE; (2)连结AD.∵=100°,∴∠ABD=50°,又∵AB=DE=AE,∴∠ABD=∠AEB=50°,∠ADB=25°,的度数为50°.
26寸.
证明:连结DE,∵四边形ABED是圆内接四边形,∴∠EDC=∠CBA,∵AB=AC,∴∠ACB=∠CBA,∵∠EDC=∠CBA,∠ACB=∠CBA,∴∠ACB=∠EDC,∴DE=EC,∵BD是∠CBA的角平分线,∴∠DBA=∠DBC,∴=,∴AD=DE,∵DE=EC,AD=DE,∴AD=EC.
21.(1)如图1,连结PB.∵ AB是⊙O的直径,P是弧AB的中点,∴ PA=PB,∠APB=90°.∵AB=13,∴PA=AB=; (2)如图2,连结BC,OP,且它们交于点D,连结PB. ∵ P是的中点,∴ OP⊥BC,BD=CD.∵ OA=OB,∴ OD=AC=.∵ OP=AB=,∴ PD=OP-OD=-=4.∵ AB是⊙O的直径,∴ ∠ACB=90°.∵ AB=13,AC=5,∴BC=12.∴ BD=BC=6.∴ PB===2.∵ AB是⊙O的直径,∴∠APB=90°. ∴ PA===3.
第21题图
22.
第22题图
证明:∵OC∥AB,∴∠BAC=∠ACO,∵OC=OA,∴∠ACO=∠CAO.∴∠CAO=∠BAC.即:AC平分∠DAB. (2)AC=8,弧AC与CD之比为2∶1,∴∠DAC=30°,又∵AD是圆的直径,∴∠ACD=90°,∴CD=AC·tan∠DAC=,∵∠COD=2∠DAC=60°,OD=OC,∴△COD是等边三角形.∴圆O的半径=CD=. (3)∵点B为弧AC的中点,∴=,∴∠BAC=∠BCA,∵AC平分∠DAB,∴∠OAC=∠BAC,∴∠BAC=∠BCA=∠OAC=∠OCA.∴OA∥BC.又OC∥AB,∴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AO=CO,∴四边形ABCO为菱形.
23.(1)略; (2)不是定值,8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二次函数
1.1 二次函数
1.2 二次函数的图象
1.3 二次函数的性质
1.4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2章 简单事件的概率
2.1 事件的可能性
2.2 简单事件的概率
2.3 用频率估计概率
2.4 概率的简单应用
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3.1 圆
3.2 图形的旋转
3.3 垂径定理
3.4 圆心角
3.5 圆周角
3.6 圆内接四边形
3.7 正多边形
3.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第4章 相似三角形
4.1 比例线段
4.2 由平行线截得的比例线段
4.3 相似三角形
4.4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4.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4.6 相似多边形
4.7 图形的位似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