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4 11: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关于月亮的古诗新课导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____李商隐《锦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朗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A学习目标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B感受作者乐观处世的从容心态。C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承天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课文诵读疏通文意遂至承天寺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考虑,想到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大概是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⑤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写法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友情深厚。疑难探究1.领悟“闲”之意入夜即解衣欲睡
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欣赏月下美景2.领悟“闲”之情背景资料: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作者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也体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闲人:闲情雅致之人;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思想感情 苏轼虽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的坦荡,旷达面对人生的生活信条。随堂练习 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及背景展开想象,苏轼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会说些什么?示例:
苏轼:今晚月色如此美好,唯有你我两个闲人欣赏,实在令人感慨啊!
张怀民:世人都在追名逐利,是没有这个闲情雅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