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 苏州园林课件 (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 苏州园林课件 (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1 08: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苏州园林
R·八年级上册
1.理清文章结构、说明顺序,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
2.品味语言,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苏州园林】
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有19处,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园林。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假山王国”狮子林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
早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说明顺序:逻辑、时间、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练、平实、生动等。?
池沼 轩榭 丘壑 嶙峋


镂空 斟酌 重峦叠嶂
zhǎo
xuān xiè

lín xún
lòu
zhàng
zhēn zhuó
【标本】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范例。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嶙峋】枯瘦的样子。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2)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3-9)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10)尾声,回味无穷。
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说明这个特征的?
四个主要方面
三个细微方面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雕琢
油漆的调配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一段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解释其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对称的图案画
自然的美术画
阅读第二部分,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第1句
中心句:
假山:
2——3句
4——11句
池沼:
结构:
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处处写“画”。
总 分
“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彩不同。
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
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第5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第1句是中心句
总分式:
栽种

修剪
表达方式:
描写、议论、说明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本文的说明顺序:
概括——具体?
整体——局部?
主要——次要
逻辑顺序
四个“讲究”之间能不能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它们是按照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安排的。
这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本文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阅读第三部分,分析苏州园林局部的艺术美。
每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和窗的图案美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一段:
开头总领全文。
课文最后一段“不止这些”却“不再多写了”: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文章开头结尾分别有何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1)打比方:
如第3段“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的特点——自然之趣
第5段: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2)举例子:
如第2段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如第5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栽”: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
“蔓延”: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
“补”: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第7段列举了三例:
“阶砌旁边……”“墙上……”“开窗……”
(3)作比较:
第1段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第3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第9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4)摹状貌:
如第5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可是没法说出来。”
(5)分类别:
第2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的要求。
(6)作引用:
第4段:“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做到了以一统百。这种由总到分的结构、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学习。
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
角落的布置——图画美
门窗的雕琢——图案美
油漆的调配——色彩美
局部
苏州园林
总体特征:
分 述
细部


节录《红楼梦》中写大观园里假山堆叠的几段文字,把它和本文关于假山堆叠的说明作比较,谈谈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有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
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崚,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或遍览。”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 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
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
区别:
目的:
课文以假山堆叠为例介绍园林文化;
《红楼梦》节选借写景记事显示贾宝玉的文采。
表达方式:
课文是概括说明;
《红楼梦》节选是生动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