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2)
我为什么活着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部编九年级上
新课导入
有同学知道刚才那首歌的题目?《为了谁》是呀,我们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活着?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找几个回答)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医生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很多人,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新课导入
解文题
《我为什么活着》作者用设问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提出论题“我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重大又往往被人忽视。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罗素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用文学的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题做出来响亮的回答。
新知讲解
知作者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是最具天才的预言,他曾预料到中国人
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态度,预料到中
国可能会发生的抗日战争,预料到没有外
国人奴役的、以毛泽东为表的中国命运主
宰者 的诞生!
新知讲解
知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
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
《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
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
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
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新知讲解
读课文
我为什么活着
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一—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新知讲解
读课文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新知讲解
记拼音
飓风
è
缩影
suō
jù
俯瞰?
kàn
遏制
chàn
星辰
chén
震颤?
濒临
bīn
呼号
háo
新知讲解
解词义
遏制:制止,控制。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新知讲解
解文题
文题意思:阐述了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作者在漫长的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动力,显示了作者博大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
细读探究
明文意
1、边读边思: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点明活着的价值。
细读探究
明文意
2、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的含义?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3、请认真朗读第2段,说说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细读探究
明文意
4、第③段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
细读探究
明文意
(1)了解人的心灵;
(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
(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作者也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感情追求知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实际上也包含了人类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细读探究
明文意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5、细读第4段,作者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细读探究
明文意
6、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著最痛苦的?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同情心,爱和悲悯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爱和悲悯,只片面地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片面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所以说爱和悲悯最重要。
细读探究
明文意
7、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多吗?请举一些古今中外的事例。
如: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欧阳修: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因为有悲悯之光的照耀,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些黑暗凄凉,多了慰藉希望。世界才会前进,才会象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细读探究
明文意
8、当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观点,下面我们立足于爱情、知识、同情心的关系的基础,来说说自己的观点。讨论爱情观、知识观、同情心。
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白居易: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细读探究
明文意
9、同学们,请分组完成下面二道题。
(1):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一切不仁不义苟且偷生的行为都应当肯定);
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 (人类一切伦理道德都应当改写) ;
假如生命就是为了活着,那么 (一切生物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
(2):岳飞活着是为了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陆游活着是为了(“王师北定中原日”;)
余光中活着是为了(“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10、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
细读探究
明文意
渴望爱情
崇高而伟大的胸怀
追求知识
我为什么而活着
爱情摆脱孤独
同情苦难
爱的结合见到仙山的缩影
了解人的心灵(人类)
直到星辰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
饥饿中的儿童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寂、贫穷和痛苦
板书设计
理思路
做阅读
关于爱情:人生追求爱情并不显得低级。
裴多菲:“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维斯冠:"爱情是生命的火把。"
苏霍姆林斯基:"闪电照耀一瞬间,而爱情却照耀一生。"
关于知识:卢克莱修: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李大钊:“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关于同情(苦难):
阿诺德: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
白朗宁:把爱拿走,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雪莱: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课后搜集整理关于爱情、知识、同情等名言。
做阅读
2、《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 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表达出三种感情对自己一生的支配。
3、《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是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4、《我为什么而活着》中,“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从文中看作者追求知识的哪些方面?
人类的心灵(人类知识);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自然知识);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社会知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