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藤野先生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藤野先生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6 09:33:27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是一位爱国青年,面对丑化中国人的场景,愤然离场的情景。他是谁?为什么会愤然离场?今天,我们就走进《藤野先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5 藤野先生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现代散文 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特征包括:较强的纪实性、取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诗意浓郁、语言优美。字词注音烂熳( ) 发髻( ) 芦荟( )
绯红( ) 解剖( ) 畸形( )
杳无消息( ) 瞥见( ) 宛如(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mànjìhuìfēijīpōupiēyǎowǎnxùnnìjié◆多音字( )落第
( )丢三落四
( )落枕落luòlàlào( )食宿
( )星宿
( )一宿宿sùxiùxiǔ( )下咽
( )咽喉
( )哽咽咽yànyānyè( )解剖
( )解元
( )浑身解数解jiějièxiè◆词语集注绯红:
油光可鉴:
标致:
掌故:
畸形:鲜红。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正常的形状。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本文指旧社会女子裹脚后骨头不正常状态。不逊:
匿名:
诘责:
流言:
凄然:
小而言之: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傲慢无礼。逊,谦逊。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质问并责备。
快速传播的毫无根据的话。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就小的方面说。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恶,厌恶。疾,憎恨。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无非”是“只不过,不外乎”的意思,表露出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样”指下文中中国留学生的种种堕落行径,表达了作者对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的愤懑和厌恶之情。第一句领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堕落、不求上进生活的描写,为后面写自己离开东京埋下伏笔。品析第1-3自然段2.“实在标致极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标致极了”是反语,就是说反话,意为丑陋极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进行无情嘲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不愿与他们为伍的情感。3.第1段中运用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盘”“油光可鉴”“扭几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国留学生精心摆弄辫子,不以为丑,反以为美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对缺乏民族自尊,不思进取的清国留学生辛辣的讽刺。重难点小结这段文字写“我”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写对东京的不满,是因为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生动形象,爱憎情感丰富,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的修辞,增加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这些描写,都为下文去仙台学医做好的铺垫,也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4.前往仙台途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提到“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明确】“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看似闲笔,无关紧要,其实不然,这正反应了鲁迅的思想情感。“日暮里”取“日暮途穷”之意,有忧国忧民思想的鲁迅,自然对这样的汉字十分敏感。而水户则是爱国者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至死不为清王朝效力,不愿意回到被异族侵占的故乡,鲁迅对他的这种精神十分敬 仰。记得这两个地名,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这也是鲁迅先生刻苦学习的动力源泉。第二部分(4-35)5. “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中对学生会干事的“小动作”和日本学生欢呼“万岁”的描写,是不是偏离了“藤野先生”这个题目?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能否调换?【明确】没有偏离。学生会干事的行为和日本学生欢呼“万 岁”,让鲁迅先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也反衬出藤野先生的博大胸襟,所以并未偏离。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一是时间上有先后,二是两件事情对鲁迅的刺激程度由浅到深,且“看电影(幻灯片)事件”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触发点,所以不能调换。6. “我”离开藤野先生,是撒了谎,怎么理解这个“谎话”?【明确】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使鲁迅对自己的 “弃医”感到难以启齿,因为不愿意伤害藤野先生,所以只好说谎,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尊敬。7.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明确】 作为独在异国的学子,鲁迅从藤野先生那里得到关怀、爱护,得到尊重理解,得到学识,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鲁迅的热心期望,让鲁迅感受到一个真正教师的风范,因而鲁迅对藤野先生怀念和感激。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8.如何理解第37段中“他的对于我的……中国去”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是对藤野先生高尚品格的概括性评价。这里 “小”与“大”的区别,是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 的。“为中国”有新的医学,这在新的医学传播范围上比较“小”,当然意义并不小,表明他毫无民族偏见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造福人类,这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来说比较“大”,表明他对新的医学的热爱。段解: 此段从“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藤野先生的优秀品格。第三部分(36-38)9.鲁迅是如何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力量的?【明确】 作者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一是装订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三是用自己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作者用这种“韧”的战斗精神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明确】首先,作者描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特征,来勾勒他们的形象。留辫子是服从清朝统治的标志之一,鲁迅和一些有革命抱负的青年,到日本后就剪掉了辫子,表示对清政府的反抗和同旧的封建习俗彻底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完全是追求个人名利,1.《藤野先生》一文主要表现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与品格,为什么文章开头要描写东京的清国留学生?难点探究准备回国凭着辫子表示对清王朝的忠心未变,以便升官发财。可是在日本又想赶时髦,只有把辫子盘起来。作者接着写了“清国留学生”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赏樱花、晚上学跳舞。作者对此十分厌恶,用反语进行了无情讽刺。因为作者怀着救国救民的目的来日本留学,看到这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自然深恶痛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对弱国的帮助,一个外国人,还那样关心中国的进步,可作为“清国留学生”对国家的命运前途却漠不关心,二者对比之下,更显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所以,描写“清国留学 生”,也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明确】鲁迅用“呜呼,无法可想”这一感慨,来说明中国人的愚昧和落后,他听到日本学生欢呼 “万岁”,“特别听得刺耳”,因此觉得学医不是首要任务,而改变民众的精神,是“第一要著”。 所以他弃医,另寻救国的道路。“那时”即指在仙台看电影(幻灯片)事件发生的时候。“看电影(幻灯片)”受刺激是他改变主意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中国革命潮流对他也有影响。他放下解剖刀,拿起解剖灵魂的笔,走上了思想革命的战场。2.当初“我”到日本学医是为了救国,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难点探究写“匿名信”及“看电影(幻灯片)”这两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第一件侧重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要使祖国富强起来;第二件事,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民族衰落原因之一),说明改变民众精神的迫切 性。这两件事是作者弃医从文,告别藤野的直接原因。遇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见闻感受藤野先生深切怀念藤野先生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①添改讲义 
②纠正解剖图
③关心实习 
④问中国女人裹脚与藤野先生的交往鲁迅弃医从文
与藤野先生别离
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1.本文采用明暗两条线索。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先写在东京的见闻感受,这为下文去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接着就写在仙台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最后抒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暗线是贯穿全文的作者的爱国情感。在东京对清国留学生的否定,在仙台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对日本学生诬陷自己的抗 争,回国后在藤野先生的激励下写文章等,都清晰地展现出作者爱国主义情感发展的脉络。2.精选材料,凸显人物。
文章注意精选材料从不同方面来表现中心人物——藤野先生。由于藤野先生是老师,作者选取的材料多从教育教学入手,如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选取第一节课的印象和同学的介绍,表现藤野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则从反面衬托藤野先生的正直善良;时隔20年,作者抒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写他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总结了藤野先生的高尚与伟大。3.字里行间,饱含深情。
本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恩师,记的是震撼作者灵魂的典型事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深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 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 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写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等,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译诗祖国啊,
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学习认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表现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