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燃烧 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
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探究活动:
1. 燃烧的特点及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我们在认识到了许多物质的燃烧现象,试归纳:
事 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能在干冷烧杯内壁产生白雾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红磷的燃烧 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 ……
燃烧反应的的特征可归纳为: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一、燃烧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现象:一般会伴随着光、焰、烟、雾
光:物质发生反应时,状态为固体时,一般是产生光;
焰:物质发生反应时,状态为气体时,一般是产生火焰;
烟:燃烧生成物有固体,一般会有烟产生,烟就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雾:就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3.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具有助燃性的物质);(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
思考:如何来证明燃烧的条件的确是由以上三条,缺一不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蘸有酒精的小棉花球燃烧起来了蘸有水的小棉花球没有燃烧 酒精易燃,水不能燃烧,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可燃性。
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观察小蜡烛的燃烧情况 小蜡烛慢慢的熄灭 随着蜡烛的燃烧,会不断消耗氧气,当氧气耗尽,蜡烛就熄灭,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二就是需要有充足的氧气
3.用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小木条很快就被点燃小煤块没有明显的变化 小木条和煤块的着火点不同,小木条的着火点较煤块的低,所以燃烧的条件之三就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观察与思考
实验:烧不坏的手绢
实验过程:将2体积的95%的酒精与1体积的水混合。把一块棉布手绢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入后取出,轻轻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绢。
实验现象: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实验解释:①酒精的着火点比棉布要低得多,②因此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棉布表面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而酒精液体中含有大量的水,燃烧过程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而蒸发,③使棉布始终不能达到着火点,因此棉布就不能真正的燃烧起来。
联想与启示
1).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主要是由于:①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②接触面积不同,导致点燃方式的不同。
火柴中红磷通过摩擦做功,就能提供引燃所需要的温度;蜡烛中烛芯棉线需要燃着火柴提供热量,才能达到着火点;而木块、煤球就需要更高温度。
2).燃烧现象的剧烈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氧气的浓度,②可燃物的颗粒大小,③以及接触面积等。
实例:
锅炉的鼓风机;篝火丛中的火柴架空燃烧;蜂窝球的作用;蜡烛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4.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实验:蜡烛的不完全燃烧
实验现象:用一白瓷板放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立刻在白瓷板上出现黑色的粉末状固体
实验解释:在空气中的氧气的浓度,无法使石蜡完全燃烧,遗留下没有完全被氧化的炭粉,而如果将蜡烛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由于氧气的浓度较大,使之完全燃烧,因此没有黑烟产生。
结论: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燃烧条件 有充足的氧气 氧气不充足
燃烧速度 快 慢
释放热量 多 少
碳氢的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
燃烧效率 高 低
碳的燃烧 碳+氧气(充足)二氧化碳 碳+氧气(不充足)一氧化碳
注意: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剧毒气体。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风扇等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汽车的尾气、煤气泄漏等。
2C+O22CO CO2+C2CO
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CO+O22CO2
② 毒性:中毒生理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启示:我们要认识到燃料的完全燃烧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的作用和意义。
燃气灶中的通风口(空气的进口)和进气口(燃气的进口)的调节,可以控制燃烧情况。
例题:3克碳在6克氧气中燃烧,其产物是什么?各多少克?
5.爆炸
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火药爆炸,汽油桶等燃料的爆炸,……
根据爆炸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有的仅仅是物理变化而引起的,有些爆炸是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结果。
(1)爆炸的条件:
化学爆炸: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粮仓……
(2)易燃易爆物: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3)防止爆炸的方法:通风、禁止烟火等
几种图的安全标志
(4)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注意气体的爆炸极限,即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
所以,任何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试验之前,务必进行气体检验纯度实验。 H2检验纯度实验。
二.灭火
1.灭火的原理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如煤气起火,我们应先迅速关闭阀门;森林火灾时,砍一些外围树木,形成隔离带;“釜底抽薪”等;
(2)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酒精灯熄灭时用灯帽;干粉灭火剂或消防用砂等
(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干冰灭火剂
注意:有很多情况下,灭火的原理是很多的。如:
(1)水灭火的原理是既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也能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与空气隔绝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剂或干冰灭火剂的原理,不仅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另外液态或固态的二氧化碳能吸收热量,形成气态二氧化碳而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2.灭火剂的分类
(1)泡沫灭火剂:我们市场上看到的泡沫灭火剂主要的反应原理是:
硫酸铝[Al2(SO4)3]+碳酸氢钠(NaHCO3)→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铝[Al(OH)3]+二氧化碳(CO2)
利用二氧化碳和水来覆盖在燃烧物表面
适用范围:扑灭一些木材,橡胶等固体的初起火灾,但不适用于扑灭电器,油类物质起火。
(2)干粉灭火剂:利用高压二氧化碳作为动力,将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和滑石粉等)覆盖在燃烧物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为:碳酸氢钠(NaHCO3)碳酸钠(Na2CO3)+水(H2O) +二氧化碳(CO2)
适用范围:扑灭油类,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是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气化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并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
适用范围:扑灭一些面积不大的珍贵设备,档案资料,精密仪器仪表等。(优点:灭火后没有残留物)
3.火灾发生后应该注意的方面
(1)一旦发生火灾,一定不能惊慌,要沉着应付:如果火势较小,则根据起火原因选择灭火器材和方法;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求救;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应该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粉尘及一些有害气体进入),低下身子贴地、沿墙找到门从而离开火灾区
(3)如果楼下火灾,应迅速向楼上转移,并求救
(4)在房间里着火时,不要立即打开窗户(防止为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
补充测试题
1)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而将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氧气的集气瓶中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取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④农村田埂中,稻草堆起火
3)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这是为什么?
4)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5)将一根火柴划燃后,若将其火柴头朝下放,则能正常燃烧直至燃尽;而将燃着的火柴竖直起来,则会发现火焰慢慢消失,直至熄灭,试根据燃烧的条件来解释其原因。
6)用铜丝编制成一个铜网,将铜网放在蜡烛火焰的上半部位置,烛焰被切断,铜网上方火焰熄灭,下方继续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都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三硫化二锑达到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何3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氧气的浓度 2、断电;盖灭;抹布铺盖;打灭3、水的密度大于油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