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节《化学与环境-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第二节《化学与环境-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3-04 10: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与环境——还人类洁净的空气》教学设计
金坛市洮西中学 于荣贵 213233 0519-299200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2)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了解三大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认识它们的成因及危害,知道减少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及化学科学在防治大气污染中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丰富的音频、视频等材料,让学生深刻了解保护环境的严重性和迫切性;
(2)能通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与他人的交流讨论,用化学知识、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能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并在探究中学会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和危害,形成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2)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了解空气主要污染物;
(2)认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环境问题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3)认识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4)了解防治空气污染
2.难点: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和危害,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参加到环保的行列中,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2)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酸雨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洒上“酸雨”;酸雨形成实验探究有关实验和用品;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环境污染的有关资料,丰富上课内容。
学生:查阅资料,知道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知识;调查研究,了解和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查阅报刊资料或上网,找一份空气质量报告,了解其内容。

四、设计思路






五、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课前指导〗指点学生查找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对学生进行资料查找作方法上的指导。〖创设情景〗今天先考一考大家:有谁知道美国最近在火星上登陆的两个探测器叫什么号?最近,美国宇航局向世界宣布一个重大发现:火星上有水的痕迹,可能存在过生命。那你知道人类为何要去探测遥远的火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化学与环境。〖投影〗中国环境标志〖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请大家根据图案内容猜想它表示的意义。〖投影〗环境标志意义〖提问〗你知道的环境污染有那些? ——酸雨、沙尘暴、臭氧层空洞、汽车尾气、温室效应、水体污染、废弃电池 等〖投影〗八大公害事件有关资料〖讲述〗总的来说环境污染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这节课我们先讨论空气的污染问题。在美丽的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她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投影〗空气污染的图片〖提问〗你知道空气的污染物有那些吗?〖投影〗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氮(NO2) 可吸入颗粒〖投影〗几种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提问〗你能根据一氧化碳的来源谈谈如何能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设问〗在空气污染物中有没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对大气有没有影响呢?有什么影响?〖投影〗《京都协议》〖设问〗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哪儿?矿物燃料的燃烧除了会生成二氧化碳以外还会产生什么污染大气的气体?〖投影〗我国的酸雨情况〖设问〗酸雨究竟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酸雨的形成。 〖小结〗硫燃烧的现象:在空气燃烧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设问〗这种生成的气体到底是怎样一种气体呢?我们继续探究〖讲述〗为更好的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先请同学们把书上239页的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写出来〖投影〗酸雨形成过程中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 + O2 = SO2 2SO2 + O2 = 2SO3 SO2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提问〗根据刚才的探究现象和有关反应方程式,请你用自己的话总结酸雨形成的过程? 〖投影〗 S SO2 SO3 H2SO3 H2SO4〖讲解〗刚才我们的探究模拟了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酸雨除了硫酸型的还有硝酸型的〖设问〗酸雨有什么危害呢?〖展示〗课前实验:淋过酸雨的植物和正常植物〖设问〗既然空气污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如酸雨、臭氧层空洞、沙尘暴等,那如何防治大气不受到污染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那些保护大气不受污染的措施和办法?〖小结〗加强监测 ——结合天气预报中的空气质量报告 2、煤脱硫 3、开发新能源 (太阳能、氢能、核能等) 4、机动车辆尾气净化排放 5、回收利用二氧化硫 ——结合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知识〖小结〗大气污染治理离不开化学知识〖交流总结〗本节课学习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查阅资料,知道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的知识;调查研究,了解和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查阅报刊资料或上网,找一份空气质量报告,了解其内容。学生口答:勇气号、机遇号地球环境日夜受到污染与破坏,人类想寻找第二个家园。观看图片猜想讨论:空气污染物的来源 观看图片资料口答:燃料完全燃烧口答: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尽量使燃料完全燃烧讨论并交流:《京都协议》实施的意义〖实验探究〗一学生做硫燃烧(闻气味)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实验探究〗两学生做实验3(239页) 一学生做实验4(239页)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小结:生成的气体溶于水呈酸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核对自己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并订正描述酸雨形成过程观察,对比〖讨论交流〗酸雨危害小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交流总结。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各抒己见 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调查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时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课题。感受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感悟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性,激发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国际社会对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重视,体悟环境保护全球合作的重要意义体会酸雨的严重性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训练思维对学生化学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学会合作学习自我小结,学会反思
〖课堂练习〗1、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煤C、机动车尾气排放D、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2、根据6月5日(世界环境日)某市公布的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0年相比,该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上升6.9%,全市酸雨总发生率为30.8%,比上一年升高7.5个百分点,全市降雨平均酸性略强于上一年。(1)二氧化硫主要来自 (2)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以采用 试纸(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 使用脱硫煤加高工厂烟囱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课后实践〗 为了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请你给环保局长或市长写一封信,指出目前本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您的建议。 练习巩固 了解生活中的大气污染源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生存环境从身边做起,形成责任意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资料展示,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中体验、感悟空气污染与治理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实验学会利用所学化学知识研究现实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能力。本课与生活实际结合较密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用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交流和探究。学生思维是否能积极调动起来是这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这节课的不足是一些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的材料和图片不够丰富。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以“八大公害”事件等资料、图片加深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
学生讨论,目前空气主要污染情况
学生讨论交流空气污染物种类和来源
围绕《京都协议》引导学生对CO2问题的讨论
知识总结,巩固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
“酸雨形成”的实验探究
练习与实践,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讨论交流酸雨危害
学生讨论交流酸雨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