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1.昆虫的 生殖方式是什么?
2.回顾蝗虫与果蝇发育的特点,比较二者有什么明显的区别?1、 不完全变态发育。
有性生殖(卵生) 完全变态发育。蝗虫:2、果蝇:卵、幼虫、成虫卵、幼虫、蛹、成虫温故而知新 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名画:
《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没有出现蛙的踪影,只有几只游动的蝌蚪,是画名不副实吗?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1.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3.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探究一 阅读课本第57页“两栖动物的生殖”部分
,完成同步学习27页自主研学:
繁殖季节: 。
吸引异性的方式: 发出悦耳的鸣叫,目的是 。促进排出 。
受精方式 受精(体内受精还是体外受精)。
青蛙鸣叫的意义是
生殖特点是__________。
春末夏初雄蛙吸引雌蛙 体外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卵生吸引雌蛙前来抱对
精子和卵细胞雌雄蛙抱对雄蛙鸣叫蛙的卵块思考:青蛙
受精卵的上面颜色较深,这
有什么意义?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探究二 阅读课本第58页“两栖动物的发育”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把不明白的问题标记下来,小组共同讨论解决。
(1)观察课本58页图4.2--16,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
受精卵 → → 幼蛙 →__ _
(2)青蛙的幼体生活在 ,用 呼 吸;成体可以生活在 ,也可以生活在 上,主要用 呼吸,同时兼用 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发育是 发育。
(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 ,所以保护青 蛙,首先要保护它们的 。 成蛙水中鳃水中潮湿的陆地肺皮肤变态水生活环境蝌蚪 合作研讨: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研讨,回答下列问题
一、观察课本58页图4.2---16,分析讨论青蛙的发育过程,完成同步学习27页合作交流第2题。
二、在蝌蚪发育成成蛙的过程中,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环境上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三、在外部形态上,蝌蚪和青蛙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受精卵蝌蚪先长后肢后长前肢尾巴逐渐消失,发育成幼蛙成蛙受精卵蝌 蚪幼 蛙成 蛙说出蛙的发育过程有尾,没有四肢没有尾,有四肢用鳃呼吸用肺呼吸,
皮肤辅助呼吸。 水 中既能生活在水中,
又能生活在潮湿
的陆地上。问题二在蝌蚪发育成成蛙的过程中,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环境上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问题三 在外部形态上,蝌蚪和青蛙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蝌蚪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侧线,用鳃呼吸,靠尾游泳
青蛙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四肢且后肢发达,适于跳跃,趾间有蹼适于水中游泳,感觉器官发达,主要用肺呼吸,口腔宽阔,体色是保护色。(1)蝌蚪(2)青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为什么呢?
青蛙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联系生活
有人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
该观点是否符合科学道理?
鳄、龟属于两栖动物吗?你还知道那些两栖动物?教材延伸:青蛙蟾蜍蝾螈大鲵两栖动物 试着说一说两栖动物的概念?蟾蜍 大鲵 蝾螈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蟾蜍 大鲵 蝾螈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数量较少、
分布狭窄的一个动物类群,为什么?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1、生殖方式 鸣叫
(求偶) 抱对
(提高受精率)
体外受精
(水中完成)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发育方式变态发育有性生殖课堂小结回归目标用鳃呼吸用肺呼吸,皮肤辅助
结合下图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
(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是为了 。
(2)雌蛙和雄蛙抱对,雌蛙先将卵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卵和精
子在水中结合成 ,完成受精作用。
(3)蛙的受精卵在 中发育成蛙,该过程依次经过[ ] 、[ ] 、
[ ] 和[ ] 等阶段;属于 发育。
(4)[2]用 呼吸,[4]用 呼吸。
(5)青蛙和大鲵、蟾蜍的生殖和发育有共同的特征: 。
(6)[4]的食物主要是农业害虫,因此我们应该 。这要求我们首先保护
好它们的 。吸引雌蛙受精卵水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变态鳃肺保护青蛙生活环境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变态发育1234达标检测保护环境!关爱生命!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困惑吗?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