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19 10: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评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消息二则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主备 审核
年级 班级 组号 学生
学习流程
导入 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今天我们将进入到“新闻”这一文体的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自 主 学 习 一、学习要求:围绕以下提示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下面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二、作者名片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三、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音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荻港( ) 2.词义 溃退: 经营: 摧枯拉朽: 3.找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合 作 探 究 四、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课文梳理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中的五个“W”。 (二)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三)深层探究 1.这则消息报道的是一场大战,只用不到二百字,你觉得效果如何,请说出自己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不详写渡江战斗的情景? 2.小组合作交流: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找一找文中带有感彩的词语,品味一下,说说理由。
展示方案设计: 多媒体
达 标 检 测 分 层 达 标 基础检测: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huì) 风平浪静 C.既已 荻港(gǎng)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 2.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 (3)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 发展检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里根总统表示哀悼 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 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中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3名宇航员丧生。 “挑战者”号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起飞后,以三倍于音速的速度升到佛罗里达五万英尺的蓝天时发生爆炸。爆炸后,航天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距发射地点20英里外的大西洋。燃烧着的飞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海面,持续了一个小时。 1.写出新闻的要素。 2.介绍阿波罗飞船事故属该则新闻结构中的 部分,其作用是
总结 梳理 课文结构导图梳理:
错 题 整 理 错题 再现
错因 分析
正确 解答

“练评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消息二则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主备 审核
年级 班级 组号 学生
学习流程
导入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学习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自 主 学 习 一、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音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钞票( ) 弗洛伊德( ) 粉碎( ) 安慰( ) 2.词义 吞食: 安慰:
合 作 探 究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课文梳理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特点? 2.文中提到了哪些人物?你了解他们吗?动手查一查。 (二)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 1.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印币。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欧元的硬币。 2.采用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三)深层探究 1.导语中“再见啦,卡拉瓦乔。再见啦,贝尔尼尼。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欧元与欧洲民族文化的关系,揣摩作者的感情倾向。
展示方案设计: 多媒体
达 标 检 测 分 层 达 标 基础检测: 1.对本文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名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括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发展检测: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⑵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⑶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⑷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⑸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⑹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⑺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⑻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⑼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⑽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⑾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⒀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⒁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⒂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⒃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⒄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用“∣”隔开导语和主体,然后用“‖”给主体部分划分层次。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⒀ ⒁ ⒂ ⒃ ⒄ 2. 这则消息先写西路军,后写中东路的原因是:( ) A. 长江是从西向东流的。 B. 西路军先于东路发起渡江。 C. 西路军人员最少。 D. 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固。 3. 分析这则消息报道中路军战况部分,列出这部分的六要素。 4. 文中第________句最能反映敌军迅速溃退的思想原因。 5. 文中空缺部分最适合填的词语是:( ) A. 败退所向披靡消灭占领 B. 后退锐不可当消灭控制 C. 溃退锐不可当歼灭控制 D. 溃退所向披靡打败控制 6. 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 7. 你觉得这则新闻中有哪些语言能体现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举例并作简要说明。
总结 梳理 课文结构导图梳理:
错 题 整 理 错题 再现
错因 分析
正确 解答

“练评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时 共1课时 主备 审核
年级 班级 组号 学生
学习流程
导入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自 主 学 习 一、学习要求:围绕以下提示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下面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二、作者名片 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三、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 ) 渗透( ) 卓有成就( ) 仲裁( ) 拨款( ) 逝世( ) 颁发( ) 2.词义 遗嘱: 颁发: 建树:
合 作 探 究 四、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课文梳理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二)品味语言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三)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展示方案设计: 多媒体
达 标 检 测 分 层 达 标 基础检测:
1.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酷似敦煌壁画 B.轻舒慷概绷直?
  C.漂浮刹那瞬间 D.轻盈沸腾由衷?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主体部分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 发展检测: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磅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_________________,更敬佩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梳理 课文结构导图梳理:
错 题 整 理 错题 再现
错因 分析
正确 解答









“练评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飞天”凌空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时 共1课时 主备 审核
年级 班级 组号 学生
学习流程
导入 对有着“跳水皇后”之美称的郭晶晶,这位美女我们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了,可是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的女运动员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一睹她的芳容吧!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重点) 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 主 学 习 一、背景介绍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二、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生难字音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屏息( ) 一刹那( ) 慷慨( ) 哧地( ) 悄然( ) 2.词义 翘首: 屏息: 酷似: 慷慨: 轻盈: 由衷: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合 作 探 究 三、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课文梳理 1.听课文录音。学生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二)品味语言 【文章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铺垫、前后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欲扬先抑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等。   在文中第二部分,记者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盈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二三四自然段,品味动词的精妙。 (三)深层探究 1.认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效果? 2.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展示方案设计: 多媒体
达 标 检 测 分 层 达 标 基础检测: 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中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 (2)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 (2)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 ) 发展检测: 1.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 3.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 ????????????????????????????????????????????????????????????????????????????? ? 4.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 B.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总结 梳理 课文结构导图梳理:
错 题 整 理 错题 再现
错因 分析
正确 解答

“练评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时 共1课时 主备 审核
年级 班级 组号 学生
学习流程
导入 “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做出这个选择,我不后悔!”戴明盟说,同学们听到这有血性,有担当的话语有什么感受呢?戴明盟又是谁呢?他就是“一着惊海天”的主角!中国航母成功起降第一人!今天,我们就来一睹歼-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风采!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基本常识,学习本文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的写法。 2.体会、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 3.感受祖国在富国强兵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 主 学 习 一、作品简介 本文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在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二、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澎湃( )  桅杆( )  凛冽( ) 浩瀚( ) 娴熟( ) 默契( ) 咆哮( ) 镌刻( ) 殚精竭虑( ) 2.词义 镌刻: 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3.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4.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需所需。
合 作 探 究 三、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课文梳理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本则通讯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 2.围绕歼-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本文依次记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什么环节? (二)品味语言 1.读课文“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试着赏析本段文字。 2.本文作者能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你觉得作品的成功之处在哪儿? (三)深层探究 1.精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简要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展示方案设计: 多媒体
达 标 检 测 分 层 达 标 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桅杆(wēi) 浩瀚(hàn) 凛冽(liè) 一丝不苟(gǒu) B.坠毁(zuì) 娴熟(xián) 循声(xún) 殚精竭虑(dān) C.姿态(zī) 默契(qì) 瞬间(shùn) 惊心动魄(pò) D.镌刻(juān) 咆哮(xiào) 澎湃(bài) 无怨无悔(y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洌 默契 一丝不苟 白手起家 B.关键 姿态 振耳欲聋 梦想成真 C.绽放 咆哮 殚精竭虑 无怨无悔 D.风采 承载 惊心动魄 玩强攻关 发展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2.下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发现毗河有污染,如果是普通市民,也可以提出建议。 B.随着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政策的落实,使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 C.利用微信平台随时记录并发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D.新都区采取关闭、断电、停产等强制措施,坚决淘汰产能落后和环境整治无望的企业。 3.下各句子中表达方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空警-2000”预警机,喷射五颜六色的彩烟,在蓝天铺展一条绚烂航路。 B.铁翼飞旋,惊雷滚滚。 C.他们是新一代国家防空“天网”的中坚力量,是我军来自国土防空作战的剑锋刀刃。 D.铁阵,如山如岳。口号,如海如潮。
总结 梳理 课文结构导图梳理:
错 题 整 理 错题 再现
错因 分析
正确 解答



























“练评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学写新闻报道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时 共1课时 主备 审核
年级 班级 组号 学生
学习流程
导入 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前几天,老师让大家留心了一下各类报刊,说说看你知道最近发生了哪些事吗?(学生畅谈) 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少,有最近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些事,还了解国外的一些动态,刚才大家讲的这些新鲜事用一个词来说,叫什么?(新闻报道) 看来,一则好的新闻报道会让人们了解你身边发生的事。想不想学写新闻报道?(揭题:学写新闻报道)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学会新闻报道的写法。 2.通过新闻报道的习作,对高年级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进行培养。 3.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
自 主 学 习 一、知识回顾 1.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常用文体,通常由 、 、 、 、 五部分构成,背景和 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构成一篇完整的新闻作品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要素,常被称为“五个W和一个H”,你能说出来吗? 二、新闻采访 采访方式:现场访谈、观察、调查、材料收集、笔录、摄影、摄像、录音等。 现场采访的流程与注意事项:①前期准备 ②现场问答 ③后期整理 三、新闻写作 1.新闻标题 (1)按结构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复合型包括主题和辅题两部分,辅题又包含引题和副题两部分。 ◆判断下列标题属于哪种标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C.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 爱吃瘦肉者,请您多付钱 ——本省十几个县市调整猪肉各品种之间的差价 (2)按内容分为实标题和虚标题。 实标题重在叙事,着重具体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人物、事件、地点等要素。虚标题重在说理、抒情,着重揭示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道理、思想、原则等。 判断复合型标题中哪一个是实标题? A.“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B.我国航天技术又一新成就 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C.知否?知否?应是贱“肥”贵“瘦” 爱吃瘦肉者,请您多付钱 ——本省十几个县市调整猪肉各品种之间的差价 2.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3.要写好导语。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 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供同学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 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 之淋漓快感。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 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 “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 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 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 面”,就会“满堂生辉”。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 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0)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 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1)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 引住读者。 (12)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 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13)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 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14)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 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5)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 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16)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 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7)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 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18)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19)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 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合 作 探 究
展示方案设计: 多媒体
达 标 检 测 分 层 达 标 基础检测: ①找导语(用横线在文中划出) 冷空气“突袭” 本周义乌气温大起大落 上周六,我们迎来了秋分节气。虽然已是秋分,但天气还是保持着夏天的节奏,而且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轮番上阵,本周气温将上演一场大起大落的“戏码”。 市气象台预计,我市未来几天前期多午后分散性降水,后期受冷空气影响,以阴雨天气为主。其中,今明两天副热带高压较强,高空槽偏北东移,午后局部有雷阵雨,气温较高,最高温度达34℃~35℃;9月27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后期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最高气温仍维持在34℃左右。 说时迟那时快,正当副热带高压“捣乱”时,冷空气“突袭”。9月28日,中低层湿度大,有阵雨或雷雨,最高气温明显“缩水”,只有28℃;9月29日至30日,低层切变线在我市维持,低层湿度大,有时有阵雨,最高气温更是跌到了23℃~24℃,最低气温也徘徊在20℃左右。冷空气会不会一夜之间把我们带入秋天呢?在气象意义上,要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真正入秋。这波冷空气虽然让我们短时内感受到秋天的凉意,但10月1日起,气温又将逐渐回升。所以,还是要再耐心等待一阵才会入秋。 ②拟标题(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9月16日,爱心公社志愿者打包好今年最后一批爱心书包。明天,最后一批爱心书包将陆续踏上“漂流之旅”。 作为义乌公益事业的一块招牌,“爱心书包漂流”是爱心公社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一项公益活动,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走过12年。为了让爱心书包漂流得更远,确保义乌市民的这份爱心能送到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手中,这12年来,爱心公社的志愿者跋山涉水,将一个个爱心书包送到内蒙古、新疆、青海、陕西、四川、西藏、云南、安徽、江西、湖北、黑龙江等地,行程遍布大半个中国。 今年的“爱心书包漂流活动”已接近尾声。据统计,今年以来,爱心公社共认捐出爱心书包1.5万多个,目前已送出1.3万多个,最后一批2400个书包也全部打包完毕。赵云峰说:“我们计划在10月底前,将这些爱心书包分发到义乌本地及周边地区。明天我们将把792个爱心书包带到青口的曙光学校,为那里的孩子送去国庆礼物。” 发展检测: 就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如大课间操、梦想课堂、运动会等等)写一则 消息。
总结 梳理 课文结构导图梳理:
错 题 整 理 错题 再现
错因 分析
正确 解答














“练评讲”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口语交际:讲述 课型 新授 任课教师
课时 共1课时 主备 审核
年级 班级 组号 学生
学习流程
导入 这节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是讲解。讲解又叫解说,是针对某一事物或围绕某一内容向听众进行介绍、解释、说明。?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讲解的技巧,学会讲演。 2.过程和方法:讲解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
自 主 学 习 一、?教师指导?讲解的基本要求 (一)?有备而讲,熟悉解说对象? 讲解要有特定的事先准备好的讲解材料,包括实物、文字、表格、图像或多媒体软件等。有特定的听讲对象,如导游是以游客为对象介绍观光景点,讲解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必须熟悉所讲的内容,对所讲解的事物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不仅将出来的材料要烂熟于心,而且对于不一定讲出来的有关背景材料、备用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二)?理清思路,内容详略得当? 讲解要理清思路,安排好先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都要清晰、连贯,有条不紊。确定讲解内容的详略,对听众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讲解得要简略一些;听众感兴趣的和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讲解得要详细。? (三)?目中有人,注重讲解效果?不同的听众,其听讲目的、文化修养、性格兴趣都不尽相同,讲解时就不能“目中无人”,要根据听众的情况和反应随时调整讲解的内容和方式,或调动情绪,或激发兴趣,或深入浅出,或变换节奏,或详尽周到,或化繁为简等等。? (四)?通俗易懂,语言准确流畅? 二、实例借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解说词(节选)。? 三、?情境演练? 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要到你们学校参观,请你当一回现场讲解员,从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学校少年宫活动等方面向他们做讲解。? ???????????????????????????????????????????????????????????????????????????????????????????????????????????????????????????????????????????????????????????????????????????????????????????????????????????????????????????????????????????????????????????????????????????????????????????????????????????????????????????????????
合 作 探 究
展示方案设计: 多媒体
达 标 检 测 分 层 达 标 以本校第七届田径运动会的一项比赛为内容,进行体育比赛解说的练习。
总结 梳理 课文结构导图梳理:
错 题 整 理 错题 再现
错因 分析
正确 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