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重点)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重难点)
3.正确认识课文所反映的道理,积极进行反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读课文
2、小组成员完成译文
3、讨论:明确本文内容和道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被起用
筑墙的劳作之中
狱官
海滨(隐居的地方)
“所以……”
指示代词,这。
使……痛苦。
使……劳累
使……贫困。
违背
使(他的)心触动(警觉),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同“增”,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犯错误
被难住
通“横”,梗塞,不顺
了解,明白
同“弼”,辅佐
往往
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思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共二段,分二部分。
第一部分:就一系列典型事例阐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1层: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 (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暗示: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层:归纳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1层: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
第2层: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独成一段,鲜明突出。
思想上要
行为上要
生活上要
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成就大业需要经过哪些磨砺
一、是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二、是能够发展个人的才能,即治理天下的能力。
第 一 段 学 习
1、文章开头列举了哪些事例,运用什么样的句式?
2、这几位古代贤能的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的经历什么共同点?
运用了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
他们虽然出身卑微,经历了苦难的磨练,但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 二 段 学 习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内有法家拂士;
(2)外有敌国外患。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句话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这句话让你想起了哪个成语,哪个名句?
(1)这句话是警策语,在文中起突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2)居安思危。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试举一个例子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2)后唐庄宗李存勖,初登基时为报父仇,励精图治,终于手刃敌酋。一时间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举天下之豪杰,未有与之抗者”。可这位大英雄却耽于逸豫,宠信伶人 ,最后只落得个国破家亡、死于非命的下场。
(1)吴王夫差,即位当年遵从父王阖闾的遗训 ,与伍子胥操演军队,以图复仇。不久打败越国,并一度取代晋国夺得霸主地位。后来沉迷美色,骄奢淫逸,最终兵败自杀。
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提出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可以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1、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2、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莫里哀
3、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一、与文章相关的名人名言
5、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7、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海伦·凯勒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获释回国后,与百姓共同劳作,苦心经营,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打败消灭吴国,称霸天下。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
文王拘而演《周易》
孔子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爱迪生小时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文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个错误,而他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
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老鹰的幼雏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赶出家门,独立成长,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孟子名言
仁者无敌。
尽信书,不如无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名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