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1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课件(1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19 19:41:54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气动作呼气动作呼吸运动呼吸运动胸廓的变化有什么关系?主要与哪些结构有关?脊柱胸骨肋骨肋间肌吸气运动吸气外界气体进肺前后径、左右径加大上下径加大扩大扩张下降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增大呼气运动呼气肺内气体出肺前后径、左右径缩小上下径缩小缩小回缩升高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缩小横向
扩张
上下径增大横向
收缩
上下径缩小
吸气收缩扩大扩张减小外界进
入肺
舒张缩小收缩增大肺到
外界
我们总结一下吸气、呼气的过程。再次按住胸腔,边感受边总结:肋间肌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肺扩张,肺内压小于外界气压吸气舒张时胸腔缩小肺缩小,肺内压大于外界气压呼气吸气终末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体压力等于呼气终末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体压力等于吸气时,“收缩大大小”
呼气时,“舒张小小大”由此可见:呼吸运动是由 (主要是肋间外肌和膈肌)的 而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 与 的气体交换。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肺泡(肺)外界巩固练习
1.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2.与胸廓节律性变化有关的肌肉是( )
A.胸肌 B.肋间外肌 C.膈肌 D.肋间外肌和膈肌
3.平静吸气时,能正确反应呼吸肌的活动情况与=肺内气压变化的是( )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 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
C.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肺内气压增大 D.肋间肌舒张,膈肌收缩,肺内气压减小
4.平静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 )
A.高于外界大气压 B.低于外界大气压 C.等于外界大气压 D.无法确定
5.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曲线AB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都 。
(2)在坐标系中的B点,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 。
上课流程让所有学生做吸气动作,感受吸气过程,说出气体依次经过的呼吸道名称
让所有学生做呼气动作,感受呼气过程,说出气体依次经过的呼吸道名称
总结,经过吸气和呼气这样两个动作,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就是说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完成的,这两个动作合称呼吸运动。
作为一种运动,一定是由骨骼肌和有关骨骼配合完成的。参与呼吸运动的骨骼肌主要是肋间肌和膈肌;有关骨骼有脊柱、肋骨和胸骨,它们共同围成胸廓。(让学生看大屏幕图示)
它们如何相互配合完成了呼吸运动呢?再让学生体验吸气动作,是用劲过程还是放松过程呢?
是用劲过程,说明呼吸肌处于收缩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让学生做吸气动作,感受胸廓大小的变化。吸气时,胸廓在变大。
用抱拳双手代胸骨,用两臂代肋骨,用躯干代脊柱。让学生全部站起,做深吸气动作,同时用力抬升两臂,指出此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胸廓前后左右如何变化。
让学生与老师一道模拟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体会胸廓上下也同时变大。
放映胸廓变大,肺也跟着扩大的视频
用一张白纸放在两唇间,做吸气动作,让学生观察白纸的状态,直观感受吸气时,肺内外气压大小情况。
指出外大内小,完成吸气,气体入肺。(让学生看幻灯片7)
让学生看幻灯片8,说出呼气过程(该过程是吸气过程的逆过程)
让学生做填表练习,熟悉呼吸运动的过程。
再总结呼吸运动导致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鲁教版)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是取消小升初考试后的第一届学生,由于没有通过选拔考试,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倡导分层次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标准》明确规定,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问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模型、图片、视频、PPT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
技能性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性目标: 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运动的过程
六、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1.让所有学生做吸气动作,感受吸气过程,说出气体依次经过的呼吸道名称
2.让所有学生做呼气动作,感受呼气过程,说出气体依次经过的呼吸道名称
3.总结,经过吸气和呼气这样两个动作,完成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就是说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完成的,这两个动作合称呼吸运动。
4.作为一种运动,一定是由骨骼肌和有关骨骼配合完成的。参与呼吸运动的骨骼肌主要是肋间肌和膈肌;有关骨骼有脊柱、肋骨和胸骨,它们共同围成胸廓。(让学生看大屏幕图示)
5.它们如何相互配合完成了呼吸运动呢?再让学生体验吸气动作,是用劲过程还是放松过程呢?
是用劲过程,说明呼吸肌处于收缩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让学生做吸气动作,感受胸廓大小的变化。吸气时,胸廓在变大。
6.用抱拳双手代胸骨,用两臂代肋骨,用躯干代脊柱。让学生全部站起,做深吸气动作,同时用力抬升两臂,指出此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胸廓前后左右如何变化。
7.让学生与老师一道模拟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体会胸廓上下也同时变大。
放映胸廓变大,肺也跟着扩大的视频
8.用一张白纸放在两唇间,做吸气动作,让学生观察白纸的状态,直观感受吸气时,肺内外气压大小情况。
9.指出外大内小,完成吸气,气体入肺。(让学生看幻灯片7)
让学生看幻灯片8,说出呼气过程(该过程是吸气过程的逆过程)
让学生做填表练习,熟悉呼吸运动的过程。
再总结呼吸运动导致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附:板书设计
呼吸肌:肋间肌 膈肌
骨:肋骨、胸骨和脊柱围成胸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