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1课时)
领悟绿色植物生命的神奇,形成爱绿、护绿,绿化环境的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说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重点) 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验证实验所采取的基本步骤及其每步骤的原理。(重点)
科学探究的过程分哪六步?
设计探究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分别是什么?
我们在小学社会课中所接触到的淀粉有什么特性?温故知新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小红在草地里玩,把面包揉碎撒在草地里,妈妈看见了问:为什么?小红说:“给小草吃面包。”她妈妈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第二天中午该吃饭了,小红要水喝,就跑到太阳地里,说:“不吃饭了,晒晒太阳就饱了。”大家知道人和动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植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什么?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食物。那么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物质呢?今天我们大家要一起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植物的根是一张嘴,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根吸收了土壤汁得到的。”2400多年前 Aristotle不足:未能通过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理论。1.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5年后2.3kg90.8kg76.88kg2.1629年 J.B. van Helmont的柳树实验海尔蒙特的结论是:
水分是建造植物体的唯一原料。
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些重要因素?
未考虑空气和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干燥)(干燥)(干燥)柳树增重74.58kg90.744kg纯净的雨水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土壤减少0.056kg3. 1771年J.Priestley的实验 普里斯特利得出的结论: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英格豪斯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更新空气。
4 1779年J.Ingenhousz的改进实验黑暗光照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5.1864年Julius von Sachs的实验现象: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萨克斯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48小时一、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提出问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吗? 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吗? 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为什么要将选做实验用的植物进行暗处理? 为什么进行遮光对比?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将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为什么进行脱色,直接在叶片上加碘液可以吗? 为什么在叶片脱色后和加碘液后用清水漂洗? 得出结论结论1: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结论2: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结论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暗处理:清除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
遮光对比:对照实验
↓
脱色:以便淀粉遇碘变蓝的观察
↓
漂洗:防止酒精的干扰
↓
加碘液:淀粉变蓝色
↓
观察:见光部分变蓝色
↓
结论:绿叶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条件,淀粉是产物,叶绿体是场所 A类:
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2—→ —→5(用
图中的数字和箭头排列)。
(2)图2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 ,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3)图6中滴加的液体是 。图7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其作用是 。
(4)若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在图5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该实验同时还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下图表示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的部分细胞中无叶绿 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2】处两面遮盖,移入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加热后加碘液出现的变化。分析并回答:
2.白菜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D.叶脉B类:(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么颜
色?
(2)加碘液后发现【1】、【2】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
是什 么?
(3)【3】处遇碘后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
前将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C类:生活在线:
运用本次实验的原理,把你的名字写在绿叶上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