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案(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案(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20 22:14:52

文档简介

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板书〗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板书〗(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板书〗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拓展题
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天”、“地”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
教学目标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进行资料搜索,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具: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开始呢,我们先看一段资料!资料讲述的是1986年4月26日,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大家再来看,注意资料中的数据,这起事故造成影响的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另人叹为观止!就像一个村庄一间房子着火搞不好就会烧到邻居家的房子!从上面的例子,大家是不是想到有句诗,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生态环境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环境经过数十亿年的生命的演化,从荒漠不毛之地到生命的乐园。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增多,人类的活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并且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这样一个局面似乎不是人类发展所想要看到的结果,带着这样的忧虑,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章第2节的内容,也是本册书最后一节内容,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同学们想想,这里的“我们”是指什么?是指人类么?不是!那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要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呢?是不是先要搞清楚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哪些问题?然后针对性的去保护!现在要求同学们开动脑筋了,大家捕捉一下全球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可以依据平时看的报纸或者电视节目也可以是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大胆的站起来讲,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同学回答)请阅读下面的资料,思考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经受怎样的创伤?我们可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前6个方面大家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大家来看最后一个,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个怎么理解?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生物多样性?
(板书,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这句话有点拗口,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这代表基因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也就代表了遗传的多样性,再来看,我们在上一章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现在哪位同学告诉我,生态系统的定义?
(同学回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就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三个方面。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大和人口的增多,这个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干扰和破坏。同学们来看这幅图,在我国红树林原广部与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克类,鱼类和水鸟多栖息与此,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起面积日益减少。听了上述介绍,大家做何感想?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的后果。
(同学回答)好,现在人类把这些动物的家给拆了,它们要住哪里去呢?想象一下自家屋顶上布满了鸟窝会是怎样一种壮观的景象,给鸟叫还有排泄物搞的每日都不得安宁。沿海的植被通常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的作用,这样乱砍滥伐,可能会导致泥沙被冲刷而海床下滑。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板书,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们来看具体有哪几个方面的价值。1、直接价值,2间接价值,3潜在价值,直接价值体现在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功能,潜在价值是指人类还尚且不清楚的价值。我们下面具体来看些例子。
(图)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那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呢?下面我们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板书)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但是,是不是仅仅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啦?如果我们一边保护还一边在破坏着,那还成啊?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控制人口的增长;人越多占的地方就越大,就需要扩展我们的领地需要向自然获取更多的资源;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3)防治环境污染等;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有的同学要说了,怕用没了不用就是了,这种观点对不对啊?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要生存就得向外界索取,但我们讲究的是一个度!比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捕鱼,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大家有没有发现,结合上一章的内容,这种保护其实质是不是在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啊?近年来,我国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边草原放养为圈养等措施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这正是,合理的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科学道理。要做到:科学、合理、适时、适度地开发利用!还有一种现象,热带雨林的木材源源不断的给送往别国,非法猎杀,买卖的野生动物跨越了国界等等一系列事件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全球合作!
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居住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资源分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不可再生资源用完了就没有了,我们不能就这么坐吃山空,人类想要长期生存发展下去是不是得树立一种长远的发展观?不仅要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于是诞生了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
(板书,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说过,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局其一焉.这里的道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地位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超越其他三个而独自存在,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可能持续的发展下去。
最后,我们来做几道巩固练习,大家一起来做。(做练习)
〖课后练习〗基础题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拓展题
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天”、“地”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的存在,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可贵之处。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板书〗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板书〗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板书〗三、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课后练习〗基础题
1.潜在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拓展题
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天”、“地”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的存在,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可贵之处。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课题
第六章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重点
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一)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气象学家的预言是有科学根据的。例如,英国《自然》杂志和《观察家报》于2004年披露了美国国防部专家组的一份报告。该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可能演变成全球公害;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全球性灾难,如英国将会像西伯利亚那样寒冷,美国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将因遭遇严重干旱而出现粮食大幅减产。又如,我国科学家2004年预言:未来大气的增温值将是20世纪的2至10倍;我国华北等地仍将保持继续变干旱的趋势;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部门之一。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其中的“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
2、观察图6-6,举出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3、分析课本P125实例1,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实例1和实例2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些价值?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红树林的消失,使得潮间带多种鱼类、甲壳类、贝类以及多种水鸟因生态环境改变而无法存活和繁衍,并且影响附近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使大量的物种无法生存和发展。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因此,红树林的消失还将直接影响附近的农田、养殖场、森林和城市等多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检测并获取水稻、小麦等栽培作物野生种细胞中人类所需要的某些优良基因(如抗旱基因、抗病基因等),然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这些优良基因导入到相应的栽培种的细胞中并使之表达。袁隆平曾利用在海南岛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的普通野生水稻(含有使花粉不育的基因),利用杂交技术成功地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后来,经过分子检测技术得知,野生水稻细胞中至少含有两个增产基因:其中的一个增产基因就能增产18%,两个增产基因则能增产36%。
3.这两例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红树、野生水稻等生物很可能还有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重要功能)、间接价值(红树林对海岸的防护作用)和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做工业原料等)。
生物的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森林生态系统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自身的调节功能更强大,因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从金鸡纳树中可以提取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这些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如何保护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否意味着禁止升发和利用?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展示的多媒体课件讨论、总结。
点拨:(1)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他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讲述〗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A、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
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B、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
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
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三)总结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1.全球气候变化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4.酸雨
5.土地荒漠化
6.海洋污染
7.生物多样性等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目前尚不知道
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
3. 直接价值(潮间带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可供食用、药用和用
做工业原料等)。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四)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
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节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要重点突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
育。主要体现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及
生态伦理道德观。本节课采用下面的教学策略进行德育渗透:
从绿色奥运的歌声导入,让学生加深对绿色奥运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利用课本资料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探究,使学生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认同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初步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3、增加展示袁隆平在田间研究杂交水稻的图片,通过丰富创新课程资源,
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民族自豪感,领悟科学家严谨仔细的科学态度
与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产生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志向与愿望。
4、通过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搜集天津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的课外实践活
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津市生物多样保护的动态信息、通过了解天津市总体战
略规划,关心家乡生态市的建设情况,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认识到科学、
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今天的学习与家乡建设的社会责任感相
结合。
5、通过角色的扮演活动,使学生确立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使保护生物多样
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从感受水平、认同水平转变为内化水平。
6、通过青藏铁路与藏羚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生
态伦理道德观。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过程,认同红树林多样性的价值,初步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通过了解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增加民族自豪感,产生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志向与愿望,领悟科学家严谨仔细科学态度与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
(2)通过了解天津市自然保护区以及天津生态城的总体战略规划,使学生关注家乡生态市的建设情况,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今天的学习与家乡建设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
(3)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确立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
做起的意识,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能力
(4)通过青藏铁路与藏羚羊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形成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学会利用分析资料信
息、做出合理判定,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方法。
(2)通过搜集天津市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材料的活动,培养学生课外查找、
筛选资料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与能力,使学生学会
聆听、学会分享别人的观点与想法。
3、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和措施
二、教学重点:
(1)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措施
(2) 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生态伦理道德观
三、教学难点:
使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从感受水平、认同水平转变为
内化水平
四、教学模式:情景设置—问题驱动—引导探究—角色扮演—自主学习
五、课前准备:1、课前学生预习,填写导学案中内容
2、环保小组同学收集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材料
3、 教师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相关图片、视频及学生作品制成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创设情景
?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会《我和你》歌曲的录像。并提出问题:(1)北京奥运会主题是什么?(2)谈一谈对绿色奥运的含义的理解?
教师补充绿色奥运的含义,然后提出北京奥运会的歌声是在深情呼唤全世界的人们关注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学生聆听歌曲,回忆奥运会的情景,观看画面上的蓝色星球。体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村,它是人类及其它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由于这些材料学生很熟悉,一方面可以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内心体验歌声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绿色奥运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展示全球生态七大问题图片
展示2004年印尼海啸图片、2008年我国雪灾图片、2012年洪灾图片
提出:这些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变化?
学生观看图片,倾听老师的分析,认同灾害的发生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有关
使学生认识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灾害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教师展示生物多样性概念后,提出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什么?
(3)哪一个内涵是最根本的?
教师总结分析三个层次的内涵及联系
学生齐声阅读、思考,回忆学过的知识与教师一起分析、总结
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利用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实例1----红树林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1)教师先设计一个表格
对人类的作用
举例说明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具有的实用意义
______价值
具有的非实用意义
______价值
生态功能
______价值
目前尚不清楚
______价值
(2)教师提出问题:红树林的面积日益缩小的后果有哪些?启发学生回答
学生首先阅读教材中红树林的图片资料,然后填写表格
学生从红树林的实用意义、非实用意义、生态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的功能四个方面举出实例说明,然后再将这些实例分析判定,分别归类于三种生物多样性价值范围中。
根据以上初步的探究,学生能够回答出红树林的面积日益缩小会使人类的生活、生产、等受到影响
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实例1----红树林图片资料,提出的讨论问题书中没有现成答案,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填写表格、最后归纳总结回答问题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析资料信息、做出合理判定,初步体验探究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认同红树林多样性的价值,初步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将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实例2进行丰富创新:
(1)增加展示袁隆平在田间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图片
(2)增加文字说明---育种专家袁隆平以野生的水稻作为原始母本培育成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
(3)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袁隆平利用了野生水稻的什么基因吗?他采取的是哪一种育种方法?如果你是一位育种工作者,你将怎样利用栽培作物野生种的基因?
(4)教师提出启发学生使命感与责任感的问题:了解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你有何感触?
1、学生联系旧知识只可以回答出袁隆平利用的是杂交育种
2、聆听教师分析雄性不育基因
3、学生联系旧知识还可以回答出利用基因工程育种将野生种基因导入其他农作物,培育新品种
4、学生受到激励、激动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通过丰富创新课程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民族自豪感,产生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志向与愿望,领悟科学家发现问题的严谨仔细科学态度与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
生物多样性价值对比
教师展示问题:近几十年来,人类才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是什么使人类改变了观念?
学生回答: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了,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打击
使学生认同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间接价值的威力










1、开发地方课程资源:
(1)教师提供阅读材料:了解天津市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的措施:
①国务院国发[2006]62号文件指出,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把天津建设成山、水、城、田、海协调共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天津。
②从1984年至今,天津市相继建成8个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已建立的8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个,市级保护区有5个。
③天津市始终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1.1%,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干细胞等国际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④2012年3月5日,一对孪生北极熊诞生在天津海昌极地海洋世界,这是天津首例人工育幼的小北极熊,也是全国首例人工育幼的双胞胎北极熊姐妹。
(2)提出问题:以上材料中采取了哪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学生通阅读材料,自主学习
2、学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填写在学案
通过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与创设的启发性问题,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并分析归纳天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关注家乡的建设情况
(3)教师请环保小组的同学展示介绍他们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介绍:你了解我们新天津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吗?教师展示讲解天津生态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图
(5)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你看到了家乡生态市的建设情况后有何感想?
1、环保小组的同学展
示介绍:他们收集相关材料----天津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图片文字)
2、环保小组的同学介绍说明:收集与展示这些图片的目的
3、学生与教师一起了解天津生态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图
4、学生积极举手,踊
跃发表自己的感想
抒发热爱家乡、为
家乡自豪的情感
搜集天津市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津市生物多样的保护动态信息、了解天津市总体战略规划,关心家乡生态市的建设情况,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综合考虑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今天的学习与家乡建设的社会责任感相结合
1、通过学生角色扮演,训
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
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
事做起的意识,初步形成
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

2、使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
念从感受水平、认同水平
转变为内化水平。起到润
物细无声的效果
(6)角色扮演: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
做些什么?
选择1:如果你是一位农民、政府决策者,
你有哪些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选择2:从衣食住行方面考虑,自己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2、教师总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学生积极举手分别从学生、农民、决策者以及衣食住行甚至将来高考报考的专业激动地谈自己的想法、做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教师展示问题:
(1)最有效地保护措施是:?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
(3)谁能告诉大家一条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法律或法规?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
教师评价与鼓励:一定要坚持!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聆听教师展示的法律或法规
学生对老师的总结产生共鸣
1、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所在
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
醒学生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教师展示:青藏铁路与藏羚羊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的动物名称?铁
路名称?此段铁路的特点是什么?为什
么要这样做 ?说明了什么?
2、教师展示食物网图片:提出人类要有感恩
之心,要懂得只有这些万物生灵的存在,才有我们生存的这一颗旋转不息、蔚蓝色的星球。
3、教师展示问题:现在谁能告诉大家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共同”的含义?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动物,说出如此修建铁路的目的,体会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含义,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含义
1、使学生确立生态伦理
道德,培养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强化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使学生树立生态伦理道德观
课堂小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核心思想
1、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
2、生命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持动态平衡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教师倡议:希望同学们能将今天的角色扮演变成明天的现实,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成为老师、学校的骄傲!为新天津生态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能做到吗?
教师进行小结,让学生对模块3有一个整体认识
让学生懂得:每一种生物都有生存的价值与生存的权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懂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
板书设计
定义 自然选择的结果
内涵 生态系统多样性为根本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
价值 间接大于直接
措施 生态市


作业布置
课外探究
1、关注一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与法规
2、为家乡生态市的建设需要个人、组织、政府甚至国际社会做出如何努力?
(也可就某一方面发表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