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 教案(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 教案(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20 22:17:04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的群落。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5.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导学引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就形成了种群,那么由不同的种群又会形成什么呢?
生(一起答):群落
师: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第3节群落的结构。
(版书)第3节 群落的结构
案例1: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图片为某池塘上生活着的多种生物,请观察并讨论: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2.这个池塘中的生物关系如何?3.假如生活在该池塘中的肉食性动物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群落的概念及实例判断:
讲解群落的概念,后举出四个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群落:
A 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 一个稻田中的稻苗、杂草、青蛙、昆虫等动物
C 一个污染的培养基上的共生菌落
D 一个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引导学生分析并判断例子。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顾在种群研究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哪些?提问: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
师:通过问题探讨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对应归纳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群落的物种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72页,比较图中两种群落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归纳:1.两个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师:结合书中相关信息中的内容,还能找出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归纳:2.两个群落的物种数目不同,进而得出群落丰富度的概念。
提问: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图中我国新疆北部森林和南方森林哪个丰富度更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物种丰富度的内容。
种间关系:
师:结合教材的资料,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组织学生讨论。
展示案例1,提出问题:如何解释资料1中出现的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图中分别饲养和混合饲养时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变化,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分析完后引出竞争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后用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竞争。
展示案例2,提问: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得出两者关系为捕食。
提问:如果猞猁消失了,雪兔数量会怎么变化?由此可见猞猁对整个群落的稳定起什么作用?
用板书画出数学坐标图表示捕食关系图。
讲解种间关系的另外两种形式:寄生和互利共生,并画关系图说明讲解。
师总结:竞争结果可能是两者相互以致,也可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一方导致灭亡;捕食是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而增减,出现彼此消长的情况; 共生是同生共死,荣辱与共;寄生会使宿主数量下降,但不会使宿主消亡。
群落的空间结构:
师: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说明)
垂直结构:讲解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并引导分析原因。适当讲解高山、池塘分层的实例。
水平结构:结合教材,讲解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因素。
师总结:通过学习群落的结构,我们知道在群落中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物种的组成、种内的互助或斗争,种间的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建立起了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
讲解课本后面的习题。
教学
反思
注:课题用三号字加粗,其它用五号字,行距用固定值、20磅,双面打印。

《群落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板书〗三、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板书〗种间的关系(不同种生物的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②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病毒;绦虫和猪。
③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④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羊吃草,狼吃鹿。
〖板书〗四、种群的空间结构
〖学生活动〗阅读P74~P75。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想象空间〗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首先,要明白自然选择的要意是什么。其次,要明白森林群落经垂直分层后,其中的植物种群在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上有什么变化。由此想像出通过自然选择,不同形态结构的森林植物在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垂直分层现象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师提示。
〖提示〗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
《群落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要求能够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特征
能力方面:通过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与学生归纳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教学实施的程序
知识回顾:
1、下列生物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大山雀 D.两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2、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生命系统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意图




【展示】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
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
2、若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同样也离不开环境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的多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展示】几种不同群落
【自由讨论】
【总结】群落概念,体会与种群的不同
【练习】1
剖析具体生物群落,关注群落内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新课




生物群落不是种群的简单组合。有一系列的特征,这些特征不是由单一的种群所能体现的。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联系具体实例,对比种群,对群落研究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展示】新疆和武夷山两个森林群落
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根据课本P72相关资料研究不同群落的重要区别。
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具体


种内斗争
一个群落不论物种多少,都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归纳总结】
种间关系:捕食 竞争 寄生 互利共生
【注意】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的淘汰。
竞争应用不同种群个体间,不仅是对食物的相互争夺,还包括对资源和空间的相互争夺。
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争夺是种内斗争
寄生生物对寄主有害,但不会造成寄主淘汰。
互利共生有“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播放】生物之间的不同关系
(画面中有狼与羊、兔子与草、雌螳螂在交配后吃掉雄螳螂等各种关系,滚动播放。)
分析教材中资料讨论相关问题
列举几种种间关系实例
学生判断画面中的各种生物关系
【练习】2、3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群落的空间结构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展示】1、森林与池塘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各种不同因素影响的水平结构
【思考】
群落中的各种群有哪几种空间结构?
森林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垂直结构分别与什么有关?
群落的水平结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观看录像片并思考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主体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


的间结构
【归纳总结】
垂直结构(分层)
空间结构
水平结构
1、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
2、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体会不同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练习】4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小结
【归纳】
1、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有机单元,
群落是不同种群在一定生态因素作用下的集合体。
2、在群落的内部,不同种群的个体间为种间关系,而种群内部的不同个体间则为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个体 种群 群落
师生共同小结
讨论群落、种群、个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群落的物种组成
1、不同群落的重要差别
2、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注意: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 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
垂直结构(分层)
空间结构 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有关
水平结构
2、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生物第四章第3节(1)教案
时间:
课题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
教学
难点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学经验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能力目标
区分群落的中间关系
理由: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1.
课前3分钟
小考
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巡视
明确目标
展示、批改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3分钟
2.
承接结果
菌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空间结构
引导;评价
比较四种中间关系并画出相关数量曲线
培养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能力
8分钟
3.


讲 评
练习册上的随堂检测
引导,强调
思考,小组讨论应用本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本节知识的理解
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分钟
4.


提 升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鼓励引导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4分钟
5.
目 标
检 测
完成当堂检测练习
教师分发当堂检测题
学生动笔完成当堂检测
检测本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阅读课本P73-780,说出群落演替过程
7.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中间关系
群落的空间结构

8.


反 思
高二生物必修3 群落的结构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配合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素能提升---训练巩固的模式加以完成。(与下面的教学环节一致)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了解。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思考的氛围,使学习的过程愉快而轻松。
二、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是之后要学习的群落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能描述群落的结构体征。
3、熟知种间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3、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并体会到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方法
实验调查、探究、演示、讨论、归纳、总结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流程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只要你留意观察,细心思考 就会发现形形色色的生物学问题。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这样的谚语,描绘的就是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这个区域内所生活的所有的生物又构成了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群落的结构一起探讨学习。首先请大家以动物为例回忆一下: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哪些?
生: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引导学生回忆归纳)
师:沿着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轨迹,我们已经将种群的相关内容学完了,接下来我们将共同进入群落层次进行研究。
(二)自学成才
师: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你们今天就达到这个要求了吗?首先检查一下大家的课前自学情况,根据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检查:(学生通过自学可以从教材归纳出答案)
1、说出群落的概念要点,并举教材以外例子加以说明
生: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生:种群多少与优势种;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怎样;群落演替情况怎样;各种群所占位置等。
3、 什么是丰富度?
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实验成果展示
师:上节课给大家布置的作业:探究校园草坪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哪个组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成果呢?
(以自愿或随机抽查的形式,让一个或两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调查报告,根据时间确定抽查几个组,并找学生给予点评)
师:“学贵有疑”,问题是学习、思考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大家都发现了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所发现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最终将问题解决)
师:最后注意:做完实验请将小动物放生,不然他们的妈妈会想他们的!
(四)素能提升
1、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丰富度
师: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请大家观察以下几幅优美的图片,从物种组成上分析,你可以发现什么现象?
生:温度高,湿度大的地区丰富度大;或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均可以)
师:哪位同学可以根据这些图片提出问题呢?(鼓励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例如:我国由南向北,物种丰富度减少。2、种间关系等
师: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研究群落的结构,不仅需要研究物种组成,还需要研究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根据初中所学内容请大家思考:种间关系主要有哪些?
生: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师: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参考教材资料分析,每组至少尝试绘制出一种种间关系数量坐标图并考虑能量流动方向。
(找小组尝试展示讨论结果,并给与简单讲解。)
3、群落的空间结构
师:由于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各生物种群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于是群落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请欣赏池塘生物在垂直结构上明显的分层现象的图片,请大家根据图片总结出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于其本身高度决定的)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受其食物、栖息条件的制约)
(3)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五)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以下知识点)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3、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在群落的内部,不同种群的个体间为种间关系,而种群内部的不同个体间则为种内关系。
5、种间关系有:竞争,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6、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六)训练巩固
1、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
依次是
2、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是捕食还是竞争关系?为什么?
3、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
了 关系猫头鹰和蛇之间既是 关系,又是 关系。
4、八面山(在湖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于群落哪种空间结构?
5、最早出自《诗经·小雅·小苑》的诗句“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于是捕螟蛉回来当义子喂养。其实,古人的结论是有误的,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而蜾蠃是寄生蜂,它常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 请思考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七)情感升华
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木峥嵘、百花竞秀……这些蓬勃的生命活动正是大自然鲜活的诗、奋激的歌和造化的美,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用我们的双手栽下满天的绿色,用我们的心灵守望五彩的家园。爱青山、绿水?爱蓝天、白云,让生命在爱中每时每刻都充满活力。
板书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同意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体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更高层次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三、种间关系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