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愚公移山 导学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愚公移山 导学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22 14: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愚公移山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主题探究
本文塑造了_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____________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二、疑难探究
1.你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如何理解?
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
3.你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基础知识必达标
一、基础达标。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是古代______________(体裁)中的名篇。作者_______
___,名____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2.读重点字。
万仞( ) 冀州( ) 惩( ) 迂( ) 叩石( )
厝( ) 箕畚( )(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3.通假释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1)方七百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2)何苦而不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 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
(1)且 (2)焉
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 有子存焉_____________
河阳之北_____________ 惧其不已也______________
(3)之 跳往助之_____________ (4)其
汝心之固_____________ 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__
6.文言句式。
(1)帝感其诚。 ( )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3)甚矣,汝之不惠! ( )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
7.感知课文。
文章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接着写愚公提出移山的计划,对于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中,其家人“______________”,邻人之遗男也“____________”;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
__________”。文章中利用愚公的“_______________”与智叟的“________________”对比,更显出愚公意志之坚定。
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毕力平险 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相许 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苦而不平 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尊君在不?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奈地坏何?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做简要分析。

12.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B 能力拓展巧提升
(时间:50分钟 分数:50分)
一、基础提升(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万仞(rèn) 叩石(kòu) 垦壤(rǎng) 始龀(chèn)
B.惩罚(chěng) 荷担(hè) 箕畚(běn) 冀州(jì)
C.孀妻(chuāng) 雍南(yōng) 陇断(lǒng) 渤海(bó)
D.魁父(kuí) 弱子(ruò) 智叟(sōu) 愚公(yú)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根据原文内容填空。(12分)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认为山能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苦而不平?
4.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山是没必要的,而且结局中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3分)
A.宣扬封建迷信,夸大神的作用。
B.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C.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5.仔细观察右下方漫画《愚公难移之“山》,说说这幅漫画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什么问题。(6分)
6.仔细观察右下方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7分)
二、品读提升(16分)
(2018 衢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水素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愍(min):同情、可怜。 权:暂且、姑且。
7.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
(端)以 为 异 物 取 以 归 贮 瓮 中 畜 之 十 数 日。
8.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9.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4分)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已。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④后任至令长云。

10.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6分)

C 直击中考提素养
(2017·长沙节选)分析经典名著中文学形象的性格缺点,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性的弱点,也能促使我们自我反思。请分别指出孙悟空、猪八戒和林冲性格中的缺点。
参考答案及解析
精讲巧练·启迪导学
一、愚公 改造自然
二、1.京城氏之子是“遗男”,年纪又很小,他去帮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见愚公的事业受到了众人的拥护。再从“跳往助之”来看,他是出自真诚,高高兴兴地去的,更有说服力。至于作者为什么写一个孩子来帮助而不写大人,则可能还有层意思:孩子阅历不多,不了解事情的艰巨性,所以用天真的态度来对待移山一举,其中也含有“愚”的成分;但反过来看,这种“愚”却表现了他对有意义的事业的热情。
2.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讥讽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3.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实战演练·化难为易
A 一、1.列子·汤问 寓言 列子 御寇 道
2.rèn jì chéng yū kòu cuò jī běn shuāng
3.(1)反 返 往返 (2)惠 慧 聪明 (3)亡 无 没有
4.(1)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方向。
(2)担心什么。 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
(3)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经。
5.(1)将近。 况且。 (2)哪里。 语气词,呢。 (3)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愚公。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4)代词,代愚公。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6.(1)被动句 (2)定语后置句 (3)倒装句 (4)省略句
7.面积 高度 地理位置 杂然相许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愚 智
二、8.(1)尽、全。 (2)直。 (3)赞同。 (4)愁苦。这里指担心。
9.D [解析]A项中,反,同“返”,“往返”的意思;B项中,不,同“否”;C项中,说,同“悦”,“愉快”的意思。
10.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11.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男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12.示例:(1)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 (2)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3)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 (5)有志者事竟成。
B 一、1.A [解析]B项中“惩”应读“ chéng”,C项中“孀” 应读“ shuāng”,D项中“叟”应读“sǒu”。
2.C [解析]A项正确停顿应为: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项正确停顿应为: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项正确停顿应为: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1)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4.C [解析]本篇寓言用神话的形式结尾,并不是宣传封建迷信,而是寄托了作者对愚公这种精神的肯定表达了人民一种美好的愿望。其实天帝派神搬山也是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同样应该理解是愚公的做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5.社会反应强烈的看病贵、房价高以及教育收费难以承担等民生问题已成为百姓生活中难移的“大山”。
6.示例:漫画由左右两部分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内容构成:左边是一个人,总“想在这里种树”,在地上依次画了四次圆圈,圆圈由少到多;右边是另一个人,与左边人画圈相对应的是,栽树、挑水、浇水、树下乘凉当前者在地上画满无数圆圈回头时,猛然发现已经长成的一棵大树矗立在眼前。画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又互相对比照应,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只空想而不实干者的可笑可怜,构思别出心裁,寓意耐人寻味。
二、7.(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8.D [解析]A项,由“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可知,谢端是一个守法之人,所以A项中“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说法错误。B项,阅读全文可知,邻居们想给谢端娶个妻子,但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所以B项说法错误。C项,由“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可知,白水素女是天帝派她下来帮助谢端的,而并非自愿。
9.②①④③
10.此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
C 孙悟空的缺点:急躁(或:鲁莽、易冲动、沉不住气等)。
猪八戒的缺点:好吃懒做(或:贪恋女色、说谎、见识短浅、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等)。林冲的缺点:儒弱(或:过于循规蹈矩、忍辱怕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