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教案+课件](3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1《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教案+课件](3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1-26 08:19:56

文档简介


《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教学模式介绍
主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四、达成目标,形成能力?
设计思路说明
课堂的开始,简单回顾第一单元人口变化的原因,人类的聚居地就是聚落,分为两种类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出示资料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图图片讨论两种聚落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产生原因,由此导入城市主题并明确本节要探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小组交流观点,组间质疑,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各小组派代表总结讨论生成的主要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组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课堂最后教师呈现形成性评价试题,检验目标是否达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必修2第二章的第一节,从第一章人口的学习,转而对人类活动空间的学习。本节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整章内容来说,本节又是重要的基础性部分,起着开篇引导的作用,同时又为之后工业区位的选择与城乡规划奠定了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城市的深刻含义,为随后内容的学习奠定一个理解的基础
2.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和类型
3.理解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影响
4.联系实际生活,学会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班级交流的形式,探讨城市与农村的区别,理解城市概念,易于学生积极进行思想交流
2.通过读图,掌握不同类型的城市形态,理解并掌握三大功能区,并培养学生读图习题的能力
3.分班级小组,对本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本市的功能分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了解生活的城市,由此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自然环境与城市形态的联系,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城市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内部常见的三大类功能区。
【教学难点】
城市内部功能区的特点及成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1. 创设情境
出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图片探讨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原因
2. 确定探究主题
主题1城市外部轮廓
主题2城市区位因素
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探究主题1 城市外部轮廓
①老师出示成都城市图,探讨平原城市外部形态?
结论:平原地区城市外部轮廓为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集中式)。
②老师出示重庆及兰州城市图,探讨山区城市外部轮廓及影响原因?
结论:山区丘陵(重庆)为分散式。河谷(兰州)为条带状。
探究主题2 城市区位因素
①小组讨论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结论:
平原是城市建设理想场所。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如中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也都位于平原。
山区城市主要位于地形相对平坦的河谷,如:太原、兰州
高原是热带城市布局的理想地形,热带高原气温适宜降水适中、蚊虫较少适合人的生存。如:墨西哥城、巴西利亚、亚的斯亚贝巴
②气小组讨论候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中低纬沿海地区适合人的生存,所以城市较多。我国城市和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小组讨论城市沿河布局有原因
水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河流交汇处(重庆、武汉)、河流运输起点或终点(赣州)、河流入海口(上海、广州)、过河点(南京、伦敦)
冷兵器时代河流有防卫功能
④小组讨论资源与城市
结论:煤炭工业城市、钢铁工业城市、石油工业城市
⑤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主题3城市空间结构
①结合课本和自己的认识,小组讨论城市内部按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可以划分为哪些不同类型?并分别讨论不同类型的相关特征。
结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占城市空间的40%~60%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低级分化;位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
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
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中心商
务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职能分区明显,有水平分异、垂直分异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在工业城市尤其是重工业城市所占比重较大;有的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工业区可能较小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导致集聚,又因为环保、地租等因素导致分散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两侧分布
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你能否举例说明?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
A区为城市的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其他活动所能付出的租金远不能与之相比,所以A区为商业区。
 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是住宅选择这个区位,既有利上下班,又方便购物,而工业支付的租金不如住宅高,所以在B区形成的是住宅区。
 C区远离市中心,由于这里不是最佳区位,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出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所以,工业就成为该区的土地利用形式。
历史因素
社会因素
城市人口是由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及不同文化的人组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居住地往往形成城市的高级住宅区。另外,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于住宅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将新的住宅建在该处可以提高身价与地位,增加知名度。这无形中也就成为一种强大的集聚力量。
行政因素
政府会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
师生共同总结:
/
三、达成目标,形成能力
1.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下面为“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
2.下面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
(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2)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3)近年来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课件33张PPT。创设情境白川乡合掌村(日本)乡村聚落出现于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创设情境香港(中国)城市聚落是非农业人口的聚居地
城市出现于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商业从农业分离)之后
城市出现的关键原因是农产品和劳动力出现剩余
确定探究主题探究主题主题1小组为单位探讨成都、兰州、重庆城市外部轮廓。
城市外部轮廓城市形态:每个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
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原——集中式山区、丘陵——分散式主题1城市外部轮廓第一阶梯 第 二 阶 梯第三
阶梯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分布美国
三大城市带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圣佛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平原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上?河谷地带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上? 思考:巴西地处热带,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而巴西高原气候凉爽,居住条件好。
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设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
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河谷地带—山区的城市分布气候河流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临海的边缘地带。
气候条件恶劣很少有城市分布因而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高纬度寒冷地区(南极大陆、东西伯利亚山地、格陵兰岛)、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人口很少。城市区位因素主题2分别找出:赣州、宜宾、重庆、武汉、梧州、上海、广州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些位置,作用是什么?
河流与城市区位因素供水功能冷兵器朝代防御功能自然地理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科技
教育政治
军事
宗教
政策旅游。。。。。。工农业基础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一直影响巨大影响减弱新的因素新的因素主题2主题2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的空间结构定义: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各要素中心商务区位置:城市中心部位。交通便利、通信发达特点: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人口昼夜差异大。工业区位置:城市边缘,交通方便多有河流或铁路通过商业区位置:城市中心或街道两侧组成:各种商业街和大商场住宅区分类: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市政府建设的住宅、 开发商开发的住宅特点:成片楼房有配套设施行政中心区在首都或行政区的中心城市往往成为独立的职能区。一般城市多与其他职能区结合 。文化区位置:距工业区较远、较好的环境。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混合功能区郊区为城市服务的外围农业区。特大城市的郊区多建有卫星城。各种功能都不明显,混杂在一个区域内。大多数城市都有的功能区。(各种功能区)举例说明主题3地王大厦与京基100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赛格广场东门步行街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华强北商业街深圳大学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市民中心梅林一村百仕达花园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成都市地处平原,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城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居住混合区;居住区和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在二环东段的内侧也与居住区交叉分布 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扇形模式:在小汽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沈阳市是东北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形状或方块状分布在城市的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比较集中,位于市中心及其外缘。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建筑物租金高、职员工资高和交通、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城市可以围绕不同的点,以同样强度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历史因素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租金最贵;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旁和公路的交汇处,通达度也相对较高,租金比较昂贵;远离公路的地区,租金则比较低。 A区为城市的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而其他活动所能付出的租金远不能与之相比,所以A区为商业区。
 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是住宅选择这个区位,既有利上下班,又方便购物,而工业支付的租金不如住宅高,所以在B区形成的是住宅区。
 C区远离市中心,由于这里不是最佳区位,商业和住宅活动只愿意付出很低的租金,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所以,工业就成为该区的土地利用形式。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社会因素:城市人口是由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及不同文化的人组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级别的住宅区。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居住地往往形成城市的高级住宅区。另外,知名度和宗教信仰对于住宅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将新的住宅建在该处可以提高身价与地位,增加知名度。这无形中也就成为一种强大的集聚力量。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行政因素:政府会采取行政手段制订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高新工业园区一角主题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堂小结达成目标,形成能力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下面为“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
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
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C达成目标,形成能力分析深圳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