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中有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赤壁之战,哪个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为大家讲述这场战争吗?
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战役,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周瑜,是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赤壁》是作者经过这个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的题材一般有送别诗、边塞诗、哲理诗、怀古诗、咏史诗等,这首诗是——咏史诗。
咏史诗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一般咏史诗的写作手法都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1.了解有关杜牧的知识;
2.背诵和默写全诗;
3.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意;
4.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晚年曾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之为“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本诗选自《樊川诗集》。
朗读课文
赤壁
(j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古代兵器
销蚀
拿,取
前朝遗物
方便
曹操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理解诗意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从黄沙中取出折断的戟铁还没有销掉,拿起来磨洗一番仍可辨认出这是东吴破曹操时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大乔二乔。
理解诗意
记叙,沙里沉埋着铁戟,表明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引发诗人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因此他仔细磨洗仔细辨认,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为下文做铺垫。
《赤壁》前两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思考探究
“东风”“二乔”各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指有利条件、机遇等;“二乔”代表东吴命运,也指成功或者失败。
思考探究
作者借折戟和赤壁故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慨叹成功需要有机遇。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同时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也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以小见大
思考探究
这是一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赤壁之战,诗人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讽嘲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得胜的侥幸,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课堂小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