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三节酸与碱的反应—盐教学设计-yulingge060322[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第三节酸与碱的反应—盐教学设计-yulingge060322[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3-28 08: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提供者:大连西岗中学 yulingmu
第七章第三节酸与碱的反应—盐(两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
一、学生分析:
通过前几节对酸碱的学习,特别本节第一课时--酸碱中和反应的学习,对盐的组成,酸碱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酸碱性质有一定的认识,已初步认识并知道用观察及实验探究的方法来认识和探究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已初步认识到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本节也是在酸碱的复习上对盐的性质扩展,“某些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酸)→盐+水”、“酸+碱→盐+水”让学生明白“盐”不仅仅是食盐而是一类物质。学生要从三个方面对盐进行分类:金属离子、酸根离子、溶解性。可由学生自己阅读书上有关内容来找规律,深化的反应发生的过程。
再者在第五章学生就学习了金属与酸的反应在,在酸的一节右再一次深化了“活动性强的金属+稀硫酸(盐酸)→盐+氢气”的反应条件,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比可以发现金属与盐的反应条件。具有较完整的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到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探究过程,学生能在实验探究中完成本节重点内容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课程内容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一个二级主题(单元)----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本节盐与金属反应知识却在第四个一级主题—物质的变化中: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中提出了高级的认知性学习目标: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就要求通过对盐主要性质的探究、思考、讨论,进行简单的归纳。本节的活动与探究具有浅显、与生活联系紧密、探究形式多样的特点,也对科学探究这个一级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在基本实验技能、对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在观念上要有两大转变(1)是定义要淡化。(2)是要注意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②③④⑤
①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
②能根金属活动性,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通过试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②初步了金属与盐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五、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六、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实验仪器及药品:食盐、石块、铜绿、锌、铁、铜、镁、稀盐酸、硫酸铜溶液、试管、镊子
学生:归纳总结有关酸碱的内容。
七、教学过程:
【复习】:用酸碱中和反应回答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并写出有关的方法式。
(1.氢氧化铝中和胃酸2氢氧化钙中和酸性土壤。。。)
【展示反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规范简答题的答题步骤。学生书写方程式,教师纠正。
【分析】:黑板上的方程式发现中和反应的酸碱的组成与反应生成的盐和水的组成有什么关系?学生分析酸中的氢与碱中的氢氧根 结合生成水,酸中的酸根和碱中的氢氧根结合生成盐。得出盐的组成。
【展示】盐
一、盐的分类及命名
【归纳】:
按照组成元素及原子团种类命名为某一类的盐,如:
NaCl KCl NH4Cl ---------- 盐酸盐
Na2CO3 K2CO3 NH4HCO3 ---------- 碳酸盐
Na2SO4 K2SO4 (NH4)2SO4 ---------- 硫酸盐
| | |
钠盐 钾盐 铵盐
【练习】指出所给物质中属于酸,碱,盐的各物质名称,并写出化学式。
【展示】食盐、石块、铜绿
【提问】以上物质都是盐。盐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着较广泛的应用。但盐类物质繁多,你知道哪些盐?在生活生产中用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说明。了解常见的消毒剂-高锰酸钾,调味盐-食盐,明矾做净水剂,建筑上用大理石,。。。日用洗涤剂-碳酸钠。(又名纯碱)
【设疑】为什么叫纯碱呢?引出盐的酸碱性质――进一步学习盐的化学性质
【展示】
二.盐的性质
1.溶液的酸碱性――中性
【试验探究】区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多种)
【总结】通过猜想假设试验验证得出多种方法
※不能用酚酞试液,纯碱水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归纳】通过一个个试验反应出盐的有关性质
2.盐的溶解性
【阅读】阅读教材总结盐的溶解性,形成规律性的语言有利记忆。
【归纳】(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2)碳酸盐磷酸盐除了K+、Na+、NH4+外,其余都不溶;
(3)盐酸盐除了AgCl不溶之外,其余都可溶的;
(4)硫酸盐除了CaSO4、Ag2SO4微溶,BaSO4不溶;
3.与酸碱反应
【引发进一步思考】盐是一个大家族,展示【华表。。。】知道这些是什么组成的吗?在酸雨的环境中会怎么样?引出酸与盐的反应,进一步引出碱与盐的反应【学生活动】课本P195-交流与讨论,写出盐酸与某些盐及氢氧化钠与某些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金属的活动性
【设问】盐除了能与酸和碱反应之外,还能与金属反应,在上册书中我们曾提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活动】…………………………
【设问】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我们前面学过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也是置换反应。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盐反应。这些置换反应的发生都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探究】实验一、金属锌、铜、铁、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P196-活动与探究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金属与酸反应的速度以及一种金属能否置换出盐中的金属都与该金属的活动性有关。人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究,总结出了常见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电脑展示动画】
K Ca Na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顺序由强渐弱
【分析】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
【应用】可以根据某些实验事实,来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分析】如:(1)锌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铜不能。故活动性 Zn>Cu
(2)相同条件下,镁与盐酸反应比铁与盐酸反应剧烈:故活动性 Mg>Fe
(3)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活动性 Fe>Cu
【试验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实验所需药品:铝片、铁钉、铜片、稀盐酸、硫酸铝溶液
实验仪器:烧杯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将铝片、铁钉、铜片充分打磨后,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铝片、铁片表面出现大量气泡。铜片表面没有现象。 铝片、铁片能与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Fe+2HCl==FeCl2+H2↑活动性:Al>H,Fe>H,铜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活动性:Cu2.用铁钉投入到硫酸铝溶液中,片刻后,取出铁钉观察现象。 铁钉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铁钉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活动性:Fe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为:Al>Fe>Cu
【再次深化】另可设计实验?―――课后探究
【小结】
八、课后作业:课本P197~198: 1、2、3、8(书上完成)4、5、6、7(作业本上完成)
(教学设计提供者:大连西岗中学 yulingge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PAGE
- 1 -
教学设计------yuling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