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五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④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和危害;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相事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
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教学难点:
①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有以下原因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动画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从而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三、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第一、二单元较为抽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有一定提高,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之中,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同时本课知识应用性较强,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望强、兴趣高。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弥补学生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几张天气现象图片及一段“天气预报”的录像。看完后,首先让学生们知道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告诉学生要相预知天气的变化,就必须看懂天气预报,而要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通过日常的天气预报引入,学生感觉亲切,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1、锋面结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形成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提问:(1)在单一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如何,为什么?(2)冷暖气团相遇,为何冷气团在锋面下方而暖气团在锋面上方?(3)锋面附近常出现什么天气,一定有雨吗?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区别冷暖锋)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2、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冷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锋与天气的关系)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锋的移动方向如何?
②处于锋面系统不同部位的点天气状况是否相同?
③何为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④锋面过境前,受何种气团控制,天气如何?
⑤锋面过境时,暧气团如何运动,产生什么样的天气?
⑥锋面过境后,何种气团代替原来的气团,天气怎样?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的大风和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对于暖锋系统的讲解则主要有学生来完成,通过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比较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从而解决这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锋面系统总结比较表)
分类: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暖气团上升情况: 被迫抬升 主动徐徐爬升
锋面符号:
过境前: 温暖晴朗 低温晴朗
过境时: 刮风、下雨、阴天、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冷锋)
总结:锋面系统简单记忆方法“冷锋过境阴雨风,过后降温升压晴。夏季暴雨冬寒潮,影响我国主冷锋。”(简单实用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方便记忆)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气压系统之前,先给学生们讲 “诸葛亮火烧葫芦峪”的典故,让学生们积极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在那里,在那个时刻会下一场大雨?雨又是怎样形成的? ”(此典故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探究的环境下来学习这部分知识。从而很好地解决本节课可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总结讲解低压系统的天气实例“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到此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下“诸葛亮火烧葫芦峪”中的问题了。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同时完成气压系统总结表格。(比较分析、共同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自学能力)
天气系统 低压(气旋)系统 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分布状况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状况 辐合(北逆 南顺) 辐散(北顺 南逆)
垂直中心气流状况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 云量增多,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总结: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用简单的方法记忆
气旋:北半球右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左手大拇指朝上,表示垂直上升气流,四手指半握,则为顺时针方向。对于反气旋的简单记忆方法则有同学总结出来,从而加深印象,更好地对气旋和反气旋知识进行掌握。
(三)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以及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得分析使我们对简单的天气图有了了解,而且可以对于一些简单的天气形势图做出判断。基本上可以做一个小天气预报员了。
三、课后巩固练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1、地理质量检测相应问题
2、课后思考“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如何,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
五、板书设计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锋面的概念及其天气
锋面的类型
冷锋和暖锋的天气过程
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高压与气旋、反气旋
低压与气旋、高压与反气旋的联系及天气
总结: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由于教学方法得当,符合课改精神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