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著有《李长吉歌行》。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首联: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
“压”“摧”两个动词,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危机情形。
肃杀的秋色中,军中号角声震天动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成暗紫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表现战争的激烈残酷。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颈联: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到易水。天寒霜重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前句中“半卷”写出援军的悄然行军,“临易水”交代交战地点。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尾联:运用典故,抒写全体将士的心愿和要报效朝廷的决心。“为君死”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
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调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本诗描写了艰苦的边塞环境和悲壮的战斗场面,赞颂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效朝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