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的遗传
课题
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
学习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
4、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基础知识梳理(先熟读课本,然后不看课本,完成下列知识检测)
一:生物的性状
1.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分别举例说明。
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这是相对性状
(2)金鱼有体色透明的和不透明的,这是相对性状
(3)梨的果实表面是光滑的而桃的果实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带有毛毛,它们相互间都可称为相对性状
(4)小明的血型为A型,而小红的血型为B型,A型和B型可成为一对相对性状。
二:基因与性状遗传
1.观察课本图4.4-6和4.4-7回答两个问题。
(1)在图示的遗传实验中,研究了豌豆和果蝇的哪一对相对性状?
(2)说出这一对相对性状在豌豆和果蝇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是怎样传递的?
2.(1)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来控制的?
(2)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和基因是如何变化的?画图表示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中的表现规律,我们可以把性状分为哪两种?它们分别是有什么控制的?说出表示方法?
4.举例说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写出来。
小结:请你将基因、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疑难解析:
1.请看课本101页-102页,解决以下问题:假设长翅雌果蝇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A,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类型为______;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它所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类型为_______。请你仿照课本遗传图解的方式,画出遗传图解,并说明他们后代的基因组成。
2. 假设长翅雌果蝇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a,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类型为_______;雄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它所产生的精子的基因类型为__________。请你仿照课本遗传图解的方式,画出遗传图解,并说明他们后代中长翅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概率为_______,后代中短翅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概率为_______。
3.每种生物固有的特征能够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________。
课堂知识检测:
1.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______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后代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其中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_。
2.如果父母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Dd,它们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就各有两种,一种含______基因,另一种含______基因。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有三种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DAN上的______控制的。______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中是_____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______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_______的同一位置。具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
一、学习目标
1.列举人体常见的性状;
2.说出人的相对性状;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难点: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三、预习交流
(一)自主学习(从教材中找出)
1.生物体可以遗传的特征叫做 ;同种生物的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
2.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存在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
3.人类的右耳垂由显性基因(D)控制,无耳垂由隐性基因(d)控制。当一个人体细胞中的这对基因为DD时,此人表现为 ,当这对基因为Dd时,此人表现为 ,当 这对基因为dd时,此人表现为 。
(二)交流学习
1.基因和性状有什么关
2.若人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R)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r)控制,一个人是双眼皮,那么他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而单眼皮的人其基因组成是_____。
四、展示提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请各小组对预习交流的第二部分(交流学习)的3个问题各自展示你们学习的成果,让同学们共同分享。
五、达标测评
1.在体细胞中,如果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生物的性状是( )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二者都不是 D.二者的混合形状
2.某人体细胞内控制耳垂有无的基因型为AA,那么 这个人的耳垂将是( )
A.有耳垂 B.无耳垂
C.一有一无 D.不能确定
3.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某人表现型为双眼皮,那么,他的基因型是( )
A.Dd或DD B.Dd
C.DD D.D
4.下列各组生物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右耳垂和无耳垂 B.果蝇的红眼与残翅
C.豌豆的圆粒与皱粒 D.家兔的白毛与黑毛
5.若人类的双眼皮由显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b控制,如果一个单眼皮的男性与一个双眼皮的女性结婚,后代全部是双眼皮,则该男性和女性的基因组成最可能是( )
A.bb.BB B.Bb.Bb C.bb.Bb D.Bb.bb或BB.bb
6.一对夫妇都能卷舌,他们生了一个不能卷舌的孩子,那么他们生出能卷舌孩子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
【教学目标】
1.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身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重点)
2.描述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关系。(重点)
4.尝试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难点)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3分钟
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如何存在的?
3.在人类生殖的过程中,父母的染色体是怎样传给后代的?
学生回忆、看书复习。
回答问题,并及时纠正。
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性状的遗传》,老师想对同学们有所了解,咱们先来做一个小调查,好不好?
展示问题:
1.同位之间相互观察一下,你具有下列哪些特征?(展示图片:单双眼皮、有无耳垂、能否卷舌等。)
2.请双眼皮的同学站起来。
3.在站着的同学中,不能卷舌的请坐下,请无耳垂的同学再坐下。
师:大家看,现在只剩下了一个同学!可见,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请相信你也是最棒的!
刚才我们调查的这些人体特征叫生物的性状,大家想一想,你的哪些特征与父亲的相似?哪些特征与母亲的相似? 为什么你与父母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呢?那么父母的这些性状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性状的遗传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课堂调查活动。
并思考自身的性状与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父母又是如何将这些性状传递给自己的?
以调查活动导入,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自身的特征,感性认识自身的性状。既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 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8分钟
知识点一:生物的性状
继续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
1.除了我们刚才列举的外部形态特征,父母还可以遗传给子女一些什么呢?
2.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特征也能遗传给后代吗?谁能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大家列举的人的身高、眼睛、肤色、花的颜色、叶的形状、动物的毛色等都属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而血型、免疫力等属于生理特征;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动物的叫声、运动等属于行为方式,我们把这些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统称为生物的性状。
3.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力比赛:在下列生物性状中找出不同之处。
(展示图片:果蝇翅、番茄果实的颜色、兔毛的颜色等。)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认真,回答也比较准确。我们把这样的一对性状叫相对性状。
4.判断:下列性状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A.黄皮肤和黑眼睛
B.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C.狗的卷毛和短毛
D.大嘴唇和厚嘴巴
5.谁还能举出一些相对性状的例子?
过渡: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每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有许多相对性状,那么这些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遗传又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继续探究。
学生要根据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仔细观察图片,迅速的找出不同之处,体会同一生物、同一性状,但却有不同的表现,从而理解并总结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根据自己的对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断,并举例说明。
在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一些性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其他生物的性状,比如花的颜色,猫的叫声、血型等。从而感性的了解生物的性状包括三个方面,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物性状的含义,并能自己总结出生物性状的概念。
?组织学生快速的抢答,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该组判断题的设计,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8分钟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99页图4.4—6,分析:
(1)在豌豆花色、鹦鹉体色的遗传中,我们要研究的分别是哪一对相对性状?
(2)豌豆花色和鹦鹉羽色的遗传中哪是显性性状?哪是是隐性性状?
过渡:同学们分析的真好!生物性状的遗传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呢?我们要从生物的遗传物质上来寻找原因。大家想一想:生物体内的主要遗传物质是什么?(染色体、DNA、基因)究竟是什么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呢?
2.指导学生分析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图(课件展示),讨论:
(1)子代巨型小鼠比亲代小鼠的个体大许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2)这个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过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怎样存在的?(成对)
3.指导学生观察教材101页图4.4—10,分析:
(1)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有什么规律?
(2)一对染色体上只有一对基因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大小写的问题)
过渡:一对基因可以用一对大小写字母表示,这是什么含义呢?基因又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
4.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1)一对基因可以用相对的大小字母表示,这是什么含义呢?
(2)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5.指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人的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 A 控制的,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 a 控制的。
(1)显性性状是什么?隐性性状是什么?
(2)父亲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可能是什么?
(3)母亲是单眼皮,其基因组成可能是什么?
过渡:父母的基因又是如何遗传给后代的呢?
6.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一对基因随一对染色体遗传图,思考: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的如何传给后代的?
(2)图中的后代体细胞中遗传了母亲的a基因,为什么还表现为双眼皮?
总结:(分析图后)我们看到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正是由于基因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传递,才使得生物的固有特征代代相传。
学生依据教材上的遗传图示,分析豌豆花色和鹦鹉体色的遗传,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并提出猜想:为什么亲代的某些性状在后代中不能表现出来呢?
学生分析转基因鼠的培育过程,尝试得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论
(1)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2)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学生读图分析基因的排列及书写规范等知识,最终得出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结论。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
独立完成练习,交流答案,分析做错的原因。
?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分析后回答。
(1)基因是随着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给后代的。
(2)因为在子女的体细胞中还有一个来自父亲的A基因,因此表现为显性性状。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豌豆花色、鹦鹉羽色的遗传,自己发现生物遗传的规律,引导学生先揭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再进一步去探究遗传规律的本质。此时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恰到好处。
??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实验分析,即转基因鼠的诞生。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二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连贯性。
?
?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去发现基因排列的规律、探究这种规律的本质、自学教材有关内容、小组交流,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学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设计这个练习能对所学知识及时的巩固,将学会的知识加以应用。
归纳提升
拓展应用
8分钟
过渡:知道了基因的遗传规律,我们一起再来揭开豌豆花色遗传的奥秘吧。
1.指导学生分析继续教材99页图4.4—6,分析:
(1)豌豆的紫花是由基因B控制的,白花是由基因b控制的,你能写出紫花和白花可能的基因组成吗?
(2)在豌豆花色的遗传中,为什么在后代中只表现为紫色呢?白色为什么不能表现出来呢?
教师精讲:如果豌豆亲代组合是紫花(Bb)和白花,它们的后代又有几种表现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亲代?? ??? ?紫花????? 白花
?????????????? ? Bb????? ? ?bb
生殖细胞 ?????B?? b ???? ???b
??????????????????
子代基因组成 Bb ?? bb
子代表现 ???? 紫花???????? 白花???
想一想,子代中的白花和紫花各占多少?
师: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叫遗传图解,遗传图解就像一把钥匙,用这把钥匙能揭开很多遗传的奥秘。
2.学以致用:请同学用这把钥匙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1)人的双眼皮(A)和单眼皮(a)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却是单眼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小明不是父母亲生的吗?如果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双眼皮的可能性是多大?
(2)某人的鼻子本来比较高挺,一场车祸后,鼻子被撞歪了。他担心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很伤心,你能给他做做思想工作吗?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题。
学生分析作答。
?
?结合自己的分析,认真听老师分析,突破难点。
学会用遗传图解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交流,重点解释原因。
将解题的步骤写在练习本上,注重纸笔落实。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
此处设计紧扣教材,充分的利用教材,将刚刚所学的知识用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自己对前面所留的疑问给一个合理的解释,起到前后照应的作用。
教师精讲的目的,是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解题方法,通过板书,教给学生用遗传图解的方法解决一类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5分钟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与黑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圆滑的豌豆和皱缩的豌豆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2.把高茎(E)豌豆与矮茎(e)豌豆杂交,子代中有高茎198株、矮茎189株,则亲代的基因组合方式应是( )
A.EE×ee B. Ee×ee
C.Ee×Ee D.EE×Ee
3.下列有关“细胞、染色体、DNA、基因、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染色体就是DNA
D.生物的性状一般是由基因控制的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性状的遗传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表现为: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核心的理念。课堂的功能变了,课堂不再只停留在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上,更要创设氛围情景,注重学习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评价要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本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关注的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了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评价除了对生物知识本身理解的肯定外,更多在注重开发与唤醒每个学
第二节 人的性状和遗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参与调查活动,能够列举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说出人的相对性状,并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学重点】
性状、相对性状以及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
【教学难点】
1.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区别。
2.基因的显、隐性与生物性状表现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等;制作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如有无耳垂、舌头能否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做好记录,以备课堂上使用。
【教学过程】
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的一些遗传性状,包括有无耳垂,舌头能不能由两侧向中间卷起,眼皮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等。
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调查结果?(回答:略)
讲述: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眼皮、耳垂以及舌头能否卷起等性状上都存在着差异,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单眼皮和双眼皮、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像这样,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相对性状?哪些不属于相对性状?为什么?
(1)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2)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3)牛的黑毛与马的白毛。
(4)女儿的双眼皮与母亲的双眼皮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讲述:刚才几个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回答得都很正确。通过解答这道题目,我们不难得出:生物的相对性状应该同时满足以下三点:①同一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的性状表现。否则,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生物的相对性状一般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能卷舌是显性性状,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出示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挂图)。大家不妨试试自己能卷舌还是不能卷舌。
提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成对存在着。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例如,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为显性基因(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D表示),决定人无耳垂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可以用小写英文字母d表示)。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DD)时,这个人表现为显性性状─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而另一个是隐性基因(Dd)时,则表现出显性基因(D)所决定的显性性状,这个人也有耳垂;如果体细胞内的这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dd),这个人表现为隐性性状—无耳垂。
提问:假如母亲无耳垂(dd),而父亲有耳垂(Dd),那么他们所生子女的耳垂性状表现怎样?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讲述: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染色体说起。原来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在通过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这一对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也随着分离开来,分别进入两个生殖细胞中。
出示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挂图,指着图讲解:母亲无耳垂(dd),她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即含有性状为无耳垂基因d的卵细胞,而父亲有耳垂(Dd),他产生二种精子,可能是含有控制有耳垂基因D的精子,也可能是控制无耳垂基因d的精子。这样,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就有Dd 和dd两种可能性,他们所生子女就有可能有耳垂(Dd),也可能无耳垂(dd)。
由此可见,生物的性状能够从亲代传给子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提问:性状是怎样遗传的呢?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略)
讲述: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是由雌雄两性生殖细胞融合而成的。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传给其子女的。每一个生物体都有许多性状,这些性状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其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