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课件+ 教案+ 学案 (打包5套)

文档属性

名称 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课件+ 教案+ 学案 (打包5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06 13:52:10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学习目标】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功能,了解其他研究工具。
2.学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爱护显微镜等研究工具。
【重难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自主学习活动】
一、学习新知
自学教材14—16页,回答下列问题:
1.粗准焦螺旋的作用 ,在使用时能 物像。
细准焦螺旋的作用 ,在使用时使物像 。
2.目镜的作用 ,物镜的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
是 。
区别如下:
目镜是 ,其中高倍是 ,低倍是 。
物镜是 ,其中高倍是 ,低倍是 _。
3.转换器的作用是 。
4.遮光器的作用是 ,反面有 ,可分为 (光
线暗时用)和 (光线亮时用)。
5.反光镜有两面,即 (光线暗时用)和 (光线亮时
用)。
6.通光孔的作用是 。
【记忆窍门】显微镜结构原理歌诀
??????? 显微镜、要牢记,镜座镜柱和镜臂。
??????? 载物台、遮光器,准焦螺旋分粗细。
目物镜头和镜筒,反光镜和转换器。
??????? 目物相乘倍数见,倍高物大数少暗。
??????? 目镜长低物长高,倍高物镜离标近。
7. 显微镜使用部分:
(1)取镜时可概括为:右握左托略偏左
即:右手握住 ,左手托住 ,把显微镜放在 的位置。
(2)对光时可概括为:三转三找
即:一转转换器,找 ;二转遮光器,找 ;三转反光镜,找 ,直到出现一个 的视野。
(3)观察时可概括为:放→压→降→升→调
即:在载物台上放上 →用 压住标本→把 降
到最低处(侧视物镜)→缓缓上升 (左眼同时观察目镜)→发现
→调节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 。
(4)移动标本时可概括为:偏哪往哪移
即: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偏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移动标本。
例如,甲图物像位于视野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乙图),装片应向 方移动。
(5)整理和存放
【记忆窍门】显微镜的使用歌诀:
???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两眼睁开,左眼看。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 能用低镜勿用高,操作规程要记牢。
????????? 禁受抚摸目物镜,擦镜纸擦效果好。
????????? 勿乱转焦转换器,载物台保洁干燥。
????????? 取送镜时轻拿放,右手握臂左托座。
????????? 对光观察先上下,先低后高最基本。
????????? 实验完毕复原样,送回原处保存好。
8.其他常用研究工具有 。 【达标检测】
1.写出下图中划线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下表是显微镜使用中的目的及对应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目的
操作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转换器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物像大小
转动遮光器
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
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 )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显
微镜在对光时应先转动( )
A.粗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遮光器 D.反光镜
5.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
A.细准焦螺旋 B.粗准焦螺旋 C.反光镜 D.遮光器
6.一台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如果想使物像放大50倍,应选择哪组
镜头?( )
A.①和② B.④和⑤ C.①和⑤ D.③和⑥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一、教材解读
学习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 基本结构和作用。
2.辨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二、预习提纲
1.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1)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2)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和[ ]
(3)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 光圈和______面镜。
(4)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 __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______倍。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 ,视野变 。取送显微镜时,要 手握_____, 手托____________。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5)在显微镜下成的是 像,因此当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______方向移动玻片。
(6)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
(7)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

三、练习巩固
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p B.b C.d D.o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教材分析】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册中的一个技能性操作实验,显微镜又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本节理论与实际集为一体,是非常基础重要的一节。学习认识显微镜对后面从微观认识动植物,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重难点】
1、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过程方法】
能单独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
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取显微镜时应该一手握_______,一手托_______。
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起_______作用。遮光器的作用是_______。转换器的作用是_______。
目镜越短,物镜越_________,放大倍数越大。
3.显微镜的使用
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________,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________。
探究问题一、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的用法
1、对照教材和实物认识并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小组内互相指认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和作用。
3、动手探索:
⑴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
⑵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转换转换器可发现什么?
⑶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
⑷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
4、小组内思考讨论: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
探究问题二、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1、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
2、⑴如何取放显微镜?
⑵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①转动________,使________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 ②转动________,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________,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
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2、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①“上”的物像是_______;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_______。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思考: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探究问题三、读教材P17观察图1.1-14了解其他常用的研究工具。
【课堂自测】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2.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两手托镜座 B.两手握镜臂
C.右手提着镜臂 D.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3.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是( )。
A.镜筒和镜座 B.目镜和物镜
C.反光镜和光圈 D.镜筒和载物台
4.(2007·济南中考)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 )。
A.视野变暗 B.视野范围扩大
C.细胞图像变小 D.细胞数目增加
5.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_______,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放大倍数和_______放大倍数的______。
6.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应该用_______轻轻擦拭干净。
知能提升
1.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 )。
A.调节光线的强弱 B.调节放大倍数C.调出更清晰的物像 D.使镜筒快速上升
2.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要使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3.一台显微镜,它的三个目镜分别是5×、10×、15×,两个物镜分别是10×、40×,那么这台显微镜的最小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是( )。
A.50、400 B.100、200 C.50、600 D.400、600
4.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
① 对光 ② 观察 ③ 整理和存放 ④ 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5.下面(1)至(3)题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遇到的几个问题。请分析回答。
(1)如图1所示,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异物不动,则异物位于( )。
A.目镜 B.物镜C.装片 D.反光镜
(2)要将图1中染色较好的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 )。
A.上 B.下 C.左 D.右
(3)换用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发生了如图2所示的变化,应如何调节?( )。
①选用小光圈 ②选用大光圈 ③选用平面镜 ④选用凹面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对光后在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你认为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最无效的?( )。
A.转动目镜 B.转动转换器C.转动遮光器 D.调整反光镜的位置
7.对光时,通过调节________来调节视野的明暗。
8.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欲使原标本放大600倍,如果使用15×的目镜,则应选用_____×的物镜。
【教学反思】
好的课堂应该充满生命的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放、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走进生物实验室,难免兴奋和激动,都想大显身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出错率比较高,比如,有很多学生在对光后降低镜筒时忘记一定要从旁边注视物镜;还有的学生右眼看物镜或用手捂住右眼,对此一定要强调操作的规范性以免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同时要鼓励学生既要细心又要大胆。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请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
谈话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字母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细胞,及其与生物的关系。具体活动如下: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从基本结构上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一切活动,比如:生物的长大、繁殖等都是靠细胞来实现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我们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专门来研究一下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二、学习目标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00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称它为“跳蚤镜”。这种显微镜是用光线照明的,属于光学显微镜。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线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电子显微镜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
在学习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进行取镜和安放。取镜和安放可概括为几步: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下面,大家就按照这一步骤先来练习一下。安放好以后请大家对照教材上的图,认识一下各结构名称。
学生活动:对照彩图认识各结构名称。教师作适当指导。
三、学习目标2——显微镜的操作
在对光和观察时要注意1.先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3.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观察完②号片后再依次观察其他玻片。提出问题:
1.发现有什么区别吗?
2.这四种玻片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对照练习;观察玻片,讨论问题;换目镜、观察、讨论。
结论: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体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体数越多。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和操作步骤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使用当中一定要养成规范使用、爱镜护镜的良好习惯,不要忽视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由介绍电子显微镜发明的背景:“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说明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从而引出显微镜,简述显微分类,目前研制状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宽度。
通过课件与实物的对照,介绍显微镜结构和各结构相应功能,得出其工作原理由学生自主探究,亲自操作显微镜,教师在教室中巡回,对有因难的同学作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难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使用显微镜的科学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32张PPT。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奥秘无穷的生物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于什么仪器才能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呢? 胡克的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美丽的细胞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植物的花粉粒1.识别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2.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目镜一、显微镜的构造长短小大亮暗物镜短长小大亮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光圈外界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外界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范围大,
寻找物像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范围小,调整物象清晰度镜柱镜座镜臂镜 筒转换器压片夹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低倍镜正对通光孔2.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较大光圈正对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看见白亮圆形视野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视野。3.安放装片将带有字符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字符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4.观察①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镜头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停止。②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6.整理和收放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取下装片。
②用纱布擦净镜体,用擦镜纸擦净目镜和物镜。
③再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并将镜筒降到最低,竖立反光镜。
④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
显微镜使用顺口溜其他常用的研究工具除了显微镜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器具同样在实验中要用到呢?常用的加热工具——酒精灯培养皿可用来盛放培养液或培养基,进行细胞或组织培养载玻片——是用显微镜观察时托载标本的玻璃片烧杯——可用于加热、配制溶液,转移液体。滴瓶、滴管——可用来盛放少量实验试剂1.显微镜的构造中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
A.遮光器和反光镜
B.转换器和遮光器
C.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D.通光孔和反光镜A2.要使物镜的镜筒迅速上升,应当调节( )
A.遮光器
B.转换器
C.粗准焦螺旋
D.细准焦螺旋 C3.显微镜的总的放大倍数是100倍,已知所用的物镜放大倍数是10倍,则目镜的放大倍数是( )
A.90倍 B.10倍
C.20倍 D.5倍BD4.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 装片和擦目镜镜头,污点都没被移去,那么污点肯定是在 ( )
A.目镜上 B.在装片上
C.在反光镜上 D.在物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