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课件 教案 学案 素材(打包11套)(新版)济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课件 教案 学案 素材(打包11套)(新版)济南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06 14:05:07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识别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说出各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各种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之处。
重点难点:
重点:六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知识导学: (提示:标▲是重点掌握内容)
一、引导探究(15分钟)
(先认真自学课本,后小组内讨论,组内统一答案)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水螅: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 。
结构:身体由口、 、 和体壁构成。
主要特征:结构简单的 动物,身体呈 状,体壁由 构成,消化腔 。
其他腔肠动物:桃花水母、 __ 、海葵、 。
(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扁形动物:生活环境:多数营 生活。主要特征:身体 ,有口无______
的多细胞动物。举例:涡虫、绦虫和 。
3、线形动物: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 中,有些种类 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 或 ,两头尖,有口有 __ 。
举例:秀丽隐杆线虫、 等。
▲4、环节动物:生活环境: 中和 的陆地。主要特征:身体由许多 ____
构成, 使 更加灵活。 举例:蚯蚓、 、 _ 等。
合作交流: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2)蚯蚓如何运动?
(3)为什么蚯蚓在大雨过后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5、软体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 __ , _ _ 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 _ ,呈现出年轮般的 。举例:蜗牛、河蚌、 __ 和 _ 。
▲6、节肢动物:代表动物——蝗虫
(1)生活环境:陆地飞行。 动物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无脊椎动物。(2)形态结构:身体分为 _ 、 __ 、 __ 三部分。胸部具有三对 ,两对 。体表有 ,其作用是 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 的蒸发。
(3)生理:运动——用三对足两对翅运动。前足中足爬行,后足跳跃。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后翅,起保护作用。后翅膜质宽大,适于飞翔。
呼吸——体外有10对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用 _ 呼吸。
(4)主要特征:身体 _ ,足和触角均 _ ,体表有 。
二、知识建构(10分钟)
▲填表比较六类无脊椎动物生活环境与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三、习题巩固(10分钟)
1、自然界中,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 )
A.5% B.95%
C.15% D.85%
2、海葵的身体( )
A.上下对称 B.两侧对称
C.辐射对称 D.不对称
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体( )
A.有口无肛门 B.有口有肛门
C.无口无肛门 D.无口有肛门
4、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 )
A.前端 B.后端
C.中部 D.前、后端各一个
5、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 )
A.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C.血液循环不通畅 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
6、蝗虫身体体表坚硬的部分是蝗虫的( )
A.角质层 B.骨
C.外骨骼 D.皮肤
7、夏天,雨后蚯蚓钻到地面上来原因是
未解决的问题:
四、反思总结:总结你的收获。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问题导入
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尝试对图片中生物进行分类。
三、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72、73页,填空。
1、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 动物,身体呈 ,体壁仅有 、
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 无 。多生活在 ,少数生活在 。代表动物有 、 、 等
2、填图

图一 水螅纵切面图 图二 蚯蚓结构图
阅读分组实验:观察水螅,讨论:
①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②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③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二)仔细阅读课本第74、75、76页,填空。
1、扁形动物是一类有 无 的多细胞动物,身体 ,生活在 、 、 的陆地上,多营 生活。代表动物有 、 、 等。
2、线形动物的身体一般为 或 ,有 和 。多生活在 或 ,也有些种类营 生活。代表动物有 、
等。
3、环节动物生活在 和 的陆地环境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
构成, 使它们的身体更灵活。蚯蚓的身体分 和 ,靠近
有一环带。
4、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体壁内有 ,它们主要依靠 的收缩和舒张缓慢地蠕动,被统称为 。
5、观察第75页图2.2-7,讨论:
①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②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③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④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⑤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四、合作共建(教师寄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特征
生活环境
代表生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五、总结收获(将你今天的收获写在下面)
六、诊断评价(教师寄语:试一试,看你学的怎么样!)
1.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
A.海龟、鱿鱼 B.海蜇、青蛙 C.蜘蛛蟹、章鱼 D.鲤鱼、河蚌。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海葵 B.珊瑚虫 C.水母 D.沙蚕
3.蚯蚓、沙蚕、水蛭都属于(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线形动物
4.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 )
A.肛门的位置 B.体节的多少 C.口的位置 D. 环带的位置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水螅形态结构特点的是( )
A.身体呈圆筒状 B.肛门位于身体的下端
C.体壁有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D.有口无肛门
6.蚯蚓一般昼伏夜出,但是白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呼吸
B.土壤中食物减少,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进行觅食
C.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
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教学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教学用具
课件、蚯蚓、挂图、尺子、玻璃板、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1、课件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3、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
课件播放蚯蚓。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蚯蚓
讨论:
1、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3、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4、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5、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腔肠动物
水螅
(1)生活环境:池塘、河沟
(2)形态:圆筒形
结构:口、触手、消化腔、体壁
2、扁形动物
(1)猪肉绦虫
(2)主要特征:扁平
3、线形动物
(1)人蛔虫
(2)主要特征:圆柱形或细线形,有口有肛门
4、环节动物
蚯蚓
(1)形态:圆柱形
(2)结构:前端、环带、体节、后端
(3)呼吸:体壁
随堂习题:
A类: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B类: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呼吸。
六、教学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应搞好实验教学。课前带领学生到野外挖蚯蚓,学生再挖蚯蚓的过程中,既能获得感性材料,又能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通过实践发现,他们非常希望增加动手的机会。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农作物。
课件22张PPT。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课时)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常见的腔肠动物:海葵海月水母珊瑚虫常见的腔肠动物:海蜇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我们通过观察水螅,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水螅体壁口消化腔芽体触手水螅结构示意图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都能把身体平分为相等的两部分水螅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身体呈圆筒状,辐射对称
生活在水中
身体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供食用,例如海蜇
观赏:珊瑚虫死亡虫体的骨骼积累形成珊瑚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绦虫血吸虫涡虫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有口,无肛门蛔虫秀丽隐杆线虫线性动物: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
有口,有肛门沙蚕水蛭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环境中。环节动物:目的要求: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材料用具:
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 观察蚯蚓前端环带体节后端环节动物:观察蚯蚓的结构蚯蚓的运动(肌肉+刚毛)粗糙纸上:
玻璃板上:运动快,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运动慢,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动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水中水螅、水母、海蜇、海葵、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营寄生生活涡虫、吸虫、绦虫有口有肛门土壤或水域中,少数营寄生线虫、蛔虫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水中、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蚯蚓、水蛭、沙蚕1.区别蚯蚓身体前后的简便方法是( )
A.前面有眼 B.后面有肛门
C.前面有刚毛 D.前面有环带D2.下列不是腔肠动物的特征的是( )
A.腔肠动物是多细胞的
B.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C.腔肠动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水中C生物圈中动物的类群繁多,不同动物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课件23张PPT。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课时)水螅一、腔肠动物各种珊瑚多彩的海葵海洋中自由游动的水母腔肠动物结构
结构简单,身体呈圆筒状,辐射对称
生活在水中
身体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
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沿海岸的珊瑚礁,能稳固海岸。
(2)珊瑚礁可以制成石灰及水泥,以作建筑材料。珊瑚也可作观赏及装饰用。
(3)部份水母,例如海蜇,可供食用。
(4)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对人体有伤害性,甚至可导致死亡。
血吸虫猪肉绦虫涡虫涡虫二、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身体有了背腹、前后、左右之分
出现了中胚层,有口,无肛门
生活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 营寄生生活。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扁形动物门中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则有很多种类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起人、畜产生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类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三、线形动物秀丽隐杆线虫人蛔虫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少数营寄生
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状,两头尖;
有口有肛门。
线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研究材料。
人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使人患病。结构特点: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生活环境: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运动:肌肉和刚毛配合呼吸: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其他动物:水蛭、沙蚕等四、环节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2)鱼类的饵料
(3)影响人畜健康
(4)对人畜有一定的危害:大多数蛭类以吸取人或动物的血液作为食物
(5)医用与药用:采用医蛭吸取脓血以治疗病症的办法 试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有口无肛门水中水螅、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身体背腹扁平,出现了中胚层,有口无肛门生活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 营寄生生活涡虫、吸虫、绦虫有口有肛门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少数营寄生线虫、蛔虫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同律分节)水中、阴湿有腐殖质的土壤蚯蚓、水蛭、沙蚕1.下列腔肠动物中生活在淡水中的是( )
A. 海蜇 B. 珊瑚虫
C. 桃花水母 D. 海葵
2.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
A. 腔肠动物 B. 环节动物
C. 扁形动物 D. 线形动物CA随堂检测3.下列关于水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触手可以帮助捕获食物
B. 只能生活在淡水中
C. 有口无肛门
D. 呈圆筒状,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运动
B4.在观察水螅的演示实验中所用工具与其目的搭配不一致的是( )
A. 放大镜—水螅外部形态
B. 吸管—吸取水螅
C. 盛有清水的培养皿—存放水螅
D. 高倍镜—水螅纵切片
D5.下列关于水螅生理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螅先用刺丝麻醉食物,然后和触手送入口内
B. 水螅捕获的食物经口入消化腔进行消化
C. 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肛门排出
D. 水螅的体壁由3层细胞构成
C6.观察水螅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螅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动物。
(2)当食物经过水螅时,水螅发出刺丝
麻醉食物,然后用[ ] 捕获食物,
经[ ] ,送入[ ] 内进行消
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 ] 排出
体外。
(3)图中4称为 ,由 层细胞构成。腔肠触手2口1消化腔3口1体壁两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学习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问题导入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
2、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三、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1、阅读课本76-78页填空:
(1)软体动物身体 , 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
(2)蝗虫体表有 ,身体分 、 、 ,头上有 ,身体胸部长有 足, 翅。 革质,狭长, 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行。
(3)蝗虫足和触角均 , 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腹部长有 ,
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蝗虫的运行方式为 和 。
2、探究实验:观察蝗虫
(1)结合蝗虫模型,根据P77实验观察方法、步骤,分组进行观察(会识图),结合观察结果完成下列讨论题:
A:蝗虫的躯体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B: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C: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
D: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3、归纳总结: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与其相适应的功能。
四、合作共建(教师寄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
蠕虫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扁形
线形
环节
生活
环境
形态
结构
代表
动物
五、总结收获(将你今天的收获写在下面)
六、诊断评价(教师寄语:试一试,看你学的怎么样!)
1.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类群是( ),
A.环节动物 B.节肢动物 C.鱼类 D.鸟类
2.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的相同之处是(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足和触角分节 D.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A.体表外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4.下列与蝗虫适于陆地生活无关的是( )。
A.体表具有外骨骼 B.身体分节,有三对足两对翅
C.有三个单眼,仅能感光 D.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气门和气管
5.下面是烟台沿海常见的海洋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① 鲍鱼 ② 梭子蟹 ③ 海蜇 ④ 扇贝 ⑤ 章鱼 ⑥ 对虾?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⑤⑥?
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体表比较坚硬,这是________。坚硬的体表有何作用呢?
(2)小明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蝗虫的结构,决定到野外去捉蝗虫,但未能成功,原因在于蝗虫的运动能力较强,它的这种较强运动能力和[ ]____________与[ ]_________有关。
(3)蝗虫全身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和[ ]_________三部分。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二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种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些动物很熟悉。但是部分学生在观察和分析问题上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适时点播,随时纠正错误操作,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思考。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基本维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4.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5.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丰富多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1.在导入阶段,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利用技术解决问题。
2.在合作交流探究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PPT课件的展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课内容。
3.在课堂总结、评价中,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课堂练习的答案,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并提出问题导入。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视频播放导入,引出新知识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课件展示思考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76页内容,结合课本图示,完成问题。引导归纳。
多媒体展示多种软体动物图片,让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阅读教材76页内容,完成探究题。观看图片,认识多种软体动物。
多媒体图片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1、多媒体展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和课本步骤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蝗虫的特征。
2、运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依据动画归纳节肢动物的特征。
3、多媒体展示多种节肢动物图片,体会多样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多媒体出示表格,比较无脊椎动物
1、根据问题和课本步骤分组实验,合作探究蝗虫的特征。
2、交流展示探究结果,互相补充完善。
3、认识多种软体动物,进一步体会特征以及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4、比较体会生物进化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展示;
flash动画;
投影;
本课小结和随堂反馈
展示本课知识网络
学生复述并记忆
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
1.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
本节教学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通过课件、视频、图片、实验的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2.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利用多媒体,引领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对比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等多种方法练习,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提高。
课件31张PPT。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你喜欢图中的贝壳吗?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蜗牛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多以植物的叶、茎、果实等为食,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河蚌:生活在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以水中的微小生物为食,运动器官为斧足。乌贼:生活在海水中,以鱼、虾等小动物为食,贝壳退化为内壳。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柔软
2.外壳为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为内壳。其他常见软体动物章鱼鱿鱼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食用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装饰: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鲍鱼壳雕饰珍珠项链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钉螺节肢动物树枝上的鸣蝉草丛里的蟋蟀常见的节肢动物:花丛中的蝴蝶房檐下的蜘蛛石块下的蜈蚣苍蝇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3245671腹部胸部触角前足中足后足头部翅观察蝗虫的身体结构9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想一想甲和乙两个试管中
哪一只蝗虫先死亡?小实验: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头部朝下、乙:胸腹部朝下)甲乙气门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气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
2.躯体、足、触角均分节;
3.体表有外骨骼。蜜蜂能够酿蜜、传粉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蝎子、蜈蚣等可以入药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许多重要科研成果都与这种小小的昆虫分不开。有不少节肢动物也给人类带来诸多困扰,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蠕虫动物1.蜗牛、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
A.纤毛 、斧足 B.腕足、腹足
C.腹足、 斧足 D.纤毛、腕足C2.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是哪一 类动物( )
环节动物 B.鸟类
C.鱼类 D.节肢动物
D3.下列哪一项不是蝗虫外骨骼的功能( )
A.对身体有支持作用
B.协助呼吸
C.保护内部器官
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B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法布尔课件35张PPT。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课时)河蚌贝类章鱼乌贼蜗牛? 螺花点海兔丽文蛤阅读课本P76----77内容,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运动器官是什么?
2.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运动器官是什么?
3.乌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贝壳退化为什么?阴暗潮湿;腹足 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斧足海水;内壳一、软体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实验材料观察软体动物观察方法:
用镊子触一触它们的外壳,触一触它们的身体。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柔软
?外壳为贝壳,有的贝壳退化为内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 工业用品 有益饰品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危害农作物 传播疾病 有害二、观察蝗虫分组实验:目的要求材料器具说出蝗虫的形态特点。 蝗虫、放大镜、镊子、培养皿、解剖盘等。1.将蝗虫放到培养皿中,结合图2.2—10观察蝗
虫身体的分部情况。
2.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3.观察蝗虫的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4.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5.轻轻的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方法步骤通过观察结合课本P77页的插图完成下列题目: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
2、说出下图1 至 9的名称
3、轻轻地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观察探究一:观察蝗虫的身体32456718腹部胸部触角前足中足后足头部翅观察蝗虫的身体结构气门9 思考: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触角的特点: 分节
具有触觉和嗅觉作用。触角观察探究二:观察蝗虫触角的特点合作探究三: 观察蝗虫翅的特点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呈薄膜状,柔软、宽大,适于飞翔。合作探究四:观察蝗虫足的特点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甲和乙两个试管中
哪一只蝗虫先死亡? 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甲:头部朝下 乙:胸腹部朝下小实验:甲乙气门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气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部,
?躯体、足、触角均分节,
?体表有外骨骼。食用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药
用仿生蝗虫灾害随堂反馈1.蜗牛、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
A.纤毛 、斧足
B.腕足、腹足
C.腹足、 斧足
D.纤毛、腕足C2.河蚌、蜗牛、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型呈辐射对称
B.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C.身体由体节构成
D.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B3.蝗虫的翅的特点是( ) A.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B.前翅膜质,后翅革质 C.前翅、后翅都是革质 D.前翅、后翅都是膜质A4.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是哪一 类动物( )
A. 环节动物 B.鸟类
C.鱼类 D.节肢动物
D5.下列哪一项不是蝗虫外骨骼的功能( )
A.对身体有支持作用 B.协助呼吸
C.保护内部器官 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B7.连一连:
水螅 扁形动物
涡虫 腔肠动物
蛔虫 环节动物
沙蚕 线形动物
蜗牛 节肢动物
螳螂 软体动物 无脊椎动物 (无脊柱)课件24张PPT。认识节肢动物看动画,认动物3你看到了哪些昆虫?
我是蚂蚁我是毛毛虫我是竹节虫我是独角仙我是蝴蝶我是果蝇我是跳蚤观察昆虫腹部胸部头部12触角翅足附肢复眼口器腹部胸部头部感觉、摄食运动代谢、生殖独角仙外骨骼20
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一对触角头上生,里头是肉外是骨。鼠妇它们是昆虫吗?不是蜘蛛蜗牛蚯蚓龙虾螃蟹马陆蜈蚣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有:课件27张PPT。认识软体动物慢悠悠的 蜗牛软乎乎的 鼻涕虫蛞蝓各种 贝各种 螺各种 软体鱿鱼 章鱼 乌贼大王 乌贼?大王 鱿鱼?神算 乌贼?神算 章鱼?这不是 花蕾,
是水下2000米的 软体动物13这不是 花瓣,是软软的 足本季最流行的 荧光色,天生时尚15游戏中的 蛞蝓女海蛞蝓 原型还有这样的 海蛞蝓稀有的 海天使它们有时是 工艺品有时是 首饰古代是一串 钱现代是一串 项链更多时候是 海鲜它们为人类奉献 珍珠我们很少想到它的 辛苦这是一群古老的 生命地中海煎蛋水母:生活在?形状像?在纷杂的世界里 软弱 悠闲帮我们建设 世界给我们 心的 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