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2.3.2《细菌》 课件+ 教案+ 学案 (打包5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2.3.2《细菌》 课件+ 教案+ 学案 (打包5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2-06 15:34:28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细菌
【温馨提示】
生命是伟大的,哪怕是你看不见的细菌亦是如此。
【导入新课】
微小的生命无处不在,它们随时会与你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细菌,你的看似干净的手指上就有成千上万的细菌啊,想了解它们吗?赶快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展示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内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
阅读教材第110页,结合教材上的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 、 。
2.小组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二、细菌的结构
阅读教材第111页并观察细胞结构模式图,识记各结构名称。回答以下问题:
各种细菌都是由 构成的,细菌的细胞中都有 、 、 等构成,但都没有 。有些细菌还有 、 等特殊结构。
三、细菌的生命活动
阅读教材第111——112页并观图理解后回答问题:
1.从细菌结构上看,大多数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营腐生生活,如 ,或营寄生生活,如 。
2.细菌的繁殖是通过 的方式进行的,分裂时首先 ,然后 ,形成两个 。
3.当环境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形成一个椭圆型的休眠体,叫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 个芽孢,一个芽孢也只能形成 个细菌。
四、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阅读教材第112-113页并回答问题:
1. 能使人得结核病, 使人得肺炎。 能使人得细菌性痢疾, 能使食物腐败。
2.小组讨论,交流,得结论:
为什么罐头食品、腌肉、腊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而食物在夏秋季节会很快腐败?探讨日常生活中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下列哪一项结构属于所有细菌都具备的( )
A.鞭毛 B.荚膜
C.形成的细胞核 D.未成型的细胞核
2.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软腐病细菌
3.大量的细菌能使食物迅速变质,食品在冰箱内一段时间不变质,主要原因是在冰箱这环境中( )
A.细菌很少 B.细菌繁殖很慢
C.没有细菌 D.细菌都冻死了
4.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在牛奶中加入了某种菌,这种菌是( )
A.乳酸细菌 B.醋酸杆菌
C.酵母菌 D.棒状杆菌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孢可以度过不良环境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二、填空
1.细菌有三种形态,能引起咽喉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 ,大肠杆菌呈 ,小螺菌呈 。
2.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
细菌个体 ,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进行 生殖,速度快,数量多。能形成休眠体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 。
第二节 细菌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重点)
2.关注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面课堂达标的内容:
1.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_______、分布_______的一类微生物。
2.细菌个体微小,有3种形态:球状、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都是_________生物,细菌细胞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细胞。
4.细菌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时是有所不同的:有的需要氧气,如_________;的不需要氧气,如__________;有的有氧无氧均可,如__________。
5.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能够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__________,它是细菌是为了抵抗不良环境而形成的_________。
6.细菌通过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在适宜的情况下,每____________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
讨论交流: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合作探究二】细菌的结构
1.观察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说出细菌的结构及特点。
所有的细菌都是________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只有_________;有些细菌有_____、_____、_____等特殊结构。
2.比较细菌的结构示意图与植物细胞结构图并填表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比较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填“有”或“无”)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成形细胞核
叶绿体
荚膜
鞭毛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菌细胞
3.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思考:请结合图片及表格分析,通过比较中可以看出细菌的细胞中没有________,故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
【合作探究三】细菌的生命活动
讨论交流:
1.细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__,可分为两种:如枯草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的枯枝落叶获取有机物,营_________生活,称为________;而结核分枝杆菌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获取有机物,营_____生活, 称为________。
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四】芽孢是生殖细胞吗?
讨论交流:
1.芽孢有哪些特点可以抵抗恶劣的环境?
2.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三、组织交流: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课堂达标检测题:
1.(知识目标1)近日在欧洲出现的急性肠道病,是由致病细菌引起的,细菌的结构特点是( ???)
A.无细胞结构??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没有细胞膜??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知识目标1)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芽孢是一种生殖细胞??B.芽孢对不良环境有抵抗能力,是休眠体
C.芽孢往往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形成? D.芽孢在恶劣环境下无法生存
3.(知识目标1)某些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得养料,这叫( )
A.自养 B.自生 C.腐生 D.寄生
4.(知识目标1和2)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度过恶劣环境的形态
5.(知识目标1)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芽孢
第二节 细菌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问题导学】
探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A是________菌,B是________菌,C是 菌。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_个细胞构成。细菌的细胞中都有 、 、
等结构,但没有 _____。有些细菌还有 、 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分析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对象?
(2)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3)你观察到的细菌形态有哪几种?
4.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
[1] ,[2] ,[3] ,
[4] ,[5] ,[6] 。
探点二:细菌的生命活动
1.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营腐生生活的如________,营寄生生活的如________。
2.繁殖方式:________繁殖。分裂时,首先进行________的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________,形成________子细胞。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还能形成________,它是一个椭圆形的________,非生殖结构,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环境________时,能萌发出新个体。
3.芽孢是不是生殖细胞?
探点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大多数细菌是有____________(填“益”或“害”)的,如放线菌能产生________,利用这个特点,医学上将其制成抗生素药品,如________、________等,用于消炎灭菌。
2.有害方面:痢疾杆菌使人患________,肺炎双球菌使人患________等。
【反馈检测】
1.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在适宜的环境下,分裂一次只需( )
A.2~3分钟 B.2—3小时 C.20~30分钟 D.2—3天
2.某些细菌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得养料,这叫( )
A.自养 B.自生 C.腐生 D.寄生
3.一个细菌芽孢萌发后,可以形成( )
A.一个细菌 B.两个细菌 C.四个细菌 D.多个细菌
4.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害,少数细菌对人类有益
B.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细菌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D.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对人类有害
5.下列现象中是寄生细菌起作用的是( )
A.制造泡菜 B.尸体分解 C.蔬菜腐烂 D.人患肺炎
6.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葡萄球菌 D.肺炎双球菌
7.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8.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方式叫( )
A.共生 B.腐生 C.自养 D.寄生
9.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A.甲烷细菌 B.乳酸菌 C.根瘤菌 D.软腐病细菌
10.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孢可以度过不良环境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1.学会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2.学会比较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知道细菌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
3.知道细菌的生活方式、营养方式及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重点)
4.增强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的能力。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6.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使其认识到讲究卫生、维护人体健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及结论,了解了微生物生命活动的探究方法,能阐述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为学习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奠定了基础。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为讨论交流活动获取知识做好了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资料、图片、视频、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细菌的发现、发布、形态结构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及时间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3分钟
(课件展示情境图片)
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见过这些现象:你生病拉肚子,医生告诉你要注意饮食卫生,吃饭前妈妈总是让你先洗洗手,吃剩的饭菜存放久了就会腐败变质,这些都与什么生物有关系呢?
那么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与我们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细菌的世界,了解未知的奥秘。
出示课题:细菌
生1:巴斯德的实验告诉我们,肉汤腐败变质是细菌引起的。
生1:这些都与细菌有关系
学生观看图片,通过教师的讲述对图片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快速直接的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
15分钟
知识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1.阅读下面小资料来认识一下细菌:从小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小资料】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 5×1030个。细菌的个体非常小,大约1000个细菌排成一行才有1毫米长;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科学数据显示,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污垢里可藏有38亿个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种细菌。
过渡:细菌那么小,我们用肉眼能看到吗?要想观察到它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行。
演示实验:观察细菌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10页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并讨论完成下列内容:
(1)小组内共同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
(3)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2.请2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操作步骤,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看,指出其不足之处。
3.用电子摄像头连接到电脑上,投射出显微镜下的物像,(或提前做好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如何?
4.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指导学生更清晰的观察放大倍数更大的细菌:细菌有几种形态?
总结:细菌的形态有三种,及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5.课件展示:几种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归纳。
过渡:虽然细菌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6.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2.3-6,结合相关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细菌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2)细菌的细胞基本结构有哪些?
(3)有的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分别是什么?这些特殊的结构对细菌有哪些作用?
精讲: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都有遗传物质。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7.指导学生比较植物、动物细胞
和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列表比较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遗传物质





线


叶绿体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菌细胞







想一想:细菌的细胞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较,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从结构上看,哪种细胞更低等?
精讲:细菌细胞比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属于原核生物,而动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因此,细菌比动植物低等的多。
过渡:细菌的结构如此简单,个体又那么微小,它们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动的?又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
认真阅读资料,从中提炼信息。
生1:细菌十分微小。
生2:分布很广。
生3:细菌的种类繁多。
生4:我们要经常洗手、讲究卫生才能减少身体上细菌的数量。
小组内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并讨论其他问题,尝试回答:
生1:低倍镜视野大,容易找到物像,而高倍镜视野小,不容易找到物像。
生2:直接扳动物镜易导致镜头松动而损毁显微镜。
两名学生代表到前面操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的操作是否规范。并思考问题。
全体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菌,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
生: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继续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更清晰的认识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的细菌。
迅速判断、并抢答。
认真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阅读课文,回答:
生1:细菌是单细胞的
生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和遗传物质。
生3:有的细菌还有荚膜,对细菌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生4:有的有鞭毛,能使细菌运动。
回顾植物、动物的细胞结构
比较细菌细胞与植物、动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主要特征。
比较后回答: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线粒体、叶绿体。
认真听教师精讲,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添加这个小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提取一下有关细菌的知识,对细菌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数字,体会细菌体积之小、数量之大、分布之广、与人体关系之密切。
通过复习,对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熟练掌握,进一步学会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的操作方法,循序渐进。
教材在此处第一次安排高倍镜的使用,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设计这两个讨论题,能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以后使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亲自操作,锻炼了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并让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对刚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巩固。
设计这3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观察图时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难度,起到“导”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通过比较分析它们与细菌细胞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同时让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
通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然而然的发现细菌的突出特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处给学生介绍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更高等,帮助学生建构结构越复杂的生物越高等的生物学观点。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二)
10分钟
知识点二:细菌的生命活动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11页有关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它是如何获取有机物的?
(2)我们把这种营养方式称为什么?
(3)细菌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对氧气的需求相同吗?
总结:可见大多数细菌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我们把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异养有分为腐生和寄生。
点拨: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我们把细菌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
2.课件播放(细菌的繁殖过程和芽孢的形成视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1)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2)细菌繁殖的速度如何?
(3)当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菌是如何度过的?
点拨:芽孢不是生殖细胞,和前面学过的孢子不同。芽孢是一种休眠体,可以生存十几年,当环境适宜时,休眠体就会重新萌发成细菌。
算一算: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假设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如果继续计算下去, 48小时后呢?
过渡:细菌的繁殖能力特别强,几乎无处不在。尤其看了电视剧《731》以后对细菌更深恶痛绝。你认为细菌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
生1:有些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获得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
生2:有些细菌是直接从其他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我们称之为寄生。
生3:不同的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有些细菌需要氧气才能生活,有的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也有的有氧无氧都可以进行。
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频,并尝试回答。
生1: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的。
生2:在条件适宜时,细菌每隔20—30分钟就分裂一次,分裂的速度特别快。
生3:当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菌内部形成芽孢,度过不良环境。
动手算一算,看看结果如何。
生:细菌繁殖的速度真快!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归纳能力。
通过总结和精讲,拓展自养和异养的概念,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分类,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些名词,因此有必要拓展。
细菌的分裂生殖和芽孢的形成是难点,比较抽象,此处利用一段视频动态的展示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正确区别芽孢和孢子,理解生物能适应环境的观点。
亲自动手算,对巨大的数字感到惊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三)
8分钟
知识点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指导学生阅读图2.3-8、2.3-9、2.3-10,讨论下列问题:
(1)细菌对人类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2)细菌对人类有害表现在何处?请举例说明。
(3)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细菌有哪些方面的利用?
总结:细菌对人类既有利又有害但它的作用远远大于它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学生讨论交流细菌与人的关系
生1.有害如肠炎、肺炎
生2.有利如细菌使枯草落叶分解、乳酸菌制酸奶
生3.用细菌处理污水、制沼气、生物杀虫剂等。
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辩证的看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既有益又有害,但是只要人们正确的利用细菌,仍然会造福人类的。
归纳总结
拓展应用
5分钟
1.引导学生反思:本节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列表比较细菌与病毒在结构上的异同点,想一想,哪种生物更高等?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遗传物质



病毒





细菌





3.拓展应用:
(1)我们应怎样保存食物才能防止腐败变质?
(2)医学上的消毒是以能否杀死芽孢为标准的,这是为什么?
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记忆口诀:
细菌形态球杆螺,
基本结构壁质膜,
特殊结构也需记,
鞭毛芽孢与荚膜;
生殖方式是分裂,
营养方式多异养,
吸取营养有差别,
腐生寄生要分清;
谈菌色变不应有,
益多弊少要分明。
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通过练习活动,完成知识技能的巩固。建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网络。
利用口诀的形式朗朗上口,增强记忆,提高效果。
课堂达标
检测
4分钟
A类:
1.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里缺少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2.关于细菌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个体
C.都对人有害
D.一般不含叶绿素
3. 细菌进行生殖时的方式通常是( )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分裂生殖
D.有性生殖
4.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酸奶是利用那种细菌制作的( )
A.醋酸杆菌
B.乳酸菌
C.大肠杆菌
D.肺炎球菌
B类:
走进生活
1.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会把口腔或鼻腔内的液滴喷出2米以外。联系本节课学过的知识,这样做会对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2.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消毒手套和口罩,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纠正.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做题规范性。当堂落实目标。
设置A、B两类习题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目标.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关注人体健康引入课题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本节课的优点是1、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如让学生到前面自己动手边做演示实验边讲解实验步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操作认真细致,这样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而且对下一步开展细菌营养方式的研究也十分有利。2、在学生学习研讨过程中,通过对细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养成个人卫生、维护身体健康的必要性。3、学生自主学习中运用图片、资料,使知识更加直观化,更加生动。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演示实验时只是小组回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低倍对光观察,找到物象后换高倍镜时,很多学生都不能亲自操作。